蜜獾(讀音:mì huān;學(xué)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雄性平均體長98厘米,雌性平均體長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其壽命可達24歲。
棲息于非洲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qū),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于發(fā)現(xiàn)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擊。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相殘現(xiàn)象,幼崽存活率僅50%。
蜜獾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shù)年之久。分布于非洲、西亞及南亞。
形近詞區(qū)別:蜜罐。
蜜獾(12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xué)名
1 蜜獾埃塞俄比亞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abyssinica
2 蜜獾中亞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buechneri
3 蜜獾指名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capensis
4 蜜獾乍得湖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concisa
5 蜜獾中非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cottoni
6 蜜獾尼泊爾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inaurita
7 蜜獾印度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indica
8 蜜獾白背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leuconota
9 蜜獾肯尼亞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maxwelli
10 蜜獾阿拉伯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pumilio
11 蜜獾斑點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signata
12 蜜獾波斯亞種 Mellivora capensis wilsoni
在紅色目錄中列為LC(無危物種),因為該物種分布范圍較寬,沒有明顯的生態(tài)危機(具有廣泛的棲息地和海拔寬容度,食物來源豐富)因此被列為“最不關(guān)心(LC)”。然而,明顯可識別的威脅正在運行,并且已知會導(dǎo)致物種數(shù)量局部下降,在可獲得額外信息的情況下,物種可能需要列入更高類別的威脅等級。
棲息和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南部非洲博茨瓦納境內(nèi)的卡拉哈里大沙漠,半沙漠化的荒原,稀疏植被,駱駝刺、紅柳、胡楊生長的環(huán)境。
分布于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吉布提、赤道幾內(nèi)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nèi)亞、幾內(nèi)亞比紹、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科威特、黎巴嫩、利比里亞、馬拉維、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爾、尼日利亞、阿曼、巴基斯坦、盧旺達、沙特阿拉伯、塞內(nèi)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敘利亞、坦桑尼亞、多哥、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蜜獾雄性平均體長98厘米,雌性平均體長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蜜獾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蜜獾身體粗壯似獾,爪子強壯,可以搗毀蜂巢,堅厚的皮膚和粗糙的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擊,因喜食蜜蜂幼蟲和蛹而得名。
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亞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現(xiàn)。吉尼斯世界紀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這種動物表面看起來很可愛,實際上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它很聰明能夠知道敵人的弱點。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睪丸。它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
蜜獾喜食蜜蜂幼蟲和蛹,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沖進蜂箱——這往往不幸的導(dǎo)致其死亡。蜜獾能殺死幼年尼羅鱷,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殺手。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1.7米的蛇。這些動物的兇猛在自然界眾所周知的,甚至有些獵豹或者獅子在與蜜獾的交手中也會被蜜獾反殺。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斗。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后進行休息。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一只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松松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動范圍超過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蜜獾經(jīng)常在夜間捕食,白天躲在洞里或者巖石縫里睡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覓食,善于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是它的爪子和牙齒,是它的兇猛,幾乎什么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時才能將它制服,因為它的皮毛光滑韌性強,很難傷到體內(nèi),蜜獾同類有自殘現(xiàn)象,尤其對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長到成年。
雄性蜜獾有很大的活動范圍并相互重疊,較小的家族可達13位雌性。是行為涉及到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統(tǒng),其中一只雄性獾可以和多個雌性交配。雖然蜜獾通常過著孤獨的生活,一個雌蜜獾常常帶領(lǐng)一只幼崽,完全依賴于母親撫育。雌蜜獾懷孕期50~70天,小蜜獾12~16個月后才能獨自生活,幼崽獨立前完全依賴于母親,生育間隔時間超過12個月。雌性蜜獾要比雄性蜜獾小一些,它們?yōu)榱艘捠澈筒赣蟠?,活動范圍也超過50平方英里。一只母蜜獾每三五天就要叼著自己兩個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尋找新的洞穴。一旦幼獸能夠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會分開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來降低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的幾率和尋找更多的食物。
蜜獾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jié)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關(guān)系。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鳴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fā)出一系列的回應(yīng)聲。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所以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蜂幼蟲和蛹,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
蜜獾因為它的共生伙伴,聰明的響蜜鴷作為蜜源向?qū)Ф劽?。響蜜鴷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響蜜鴷依靠這位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fā)現(xiàn)的蜂巢。這種奇怪的伙伴關(guān)系還有待于科學(xué)的論證。因為采蜜人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他們也很規(guī)律地跟從響蜜鴷的引導(dǎo),在鳥兒飛來飛去的召喚下,人們被引導(dǎo)到幾公里以外的蜂巢去。研究表明,響蜜鴷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nèi)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響蜜鴷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