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于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蘆葦?shù)亍⒐嗄玖只蛘訚刹菰貐^(qū)。
印度犀牛在歷史上曾經(jīng)居住于巴基斯坦到緬甸的廣大地區(qū)。分布于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不丹。
印度犀體型龐大,體重1600-2200千克,頭體長3.2-3.8米,最高有4.2米的紀錄;肩高1.6-1.86米,是所有犀牛中平均身高最高的。是一種最原始的犀牛,皮膚又硬又黑呈深灰?guī)ё仙厦娓接秀T釘狀的小結節(jié),像許多圓釘頭似的小鼓包;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jié)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好像披著一層厚厚的鎧甲。皮褶之間的皮膚卻很細嫩,容易受到蚊蟲叮咬,因而它們幾乎每天都進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蟲叮咬。
印度犀牛鼻上只有一只角,是世上體型最大的單角犀牛,角可以長到約60厘米。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薄O袼邢=且粯?,它的角是由蛋白質組成,角蛋白也是人類頭發(fā)和指甲中的一種蛋白質,而不是骨骼。
印度犀單獨生活,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覓食。奔跑時速最高可達55公里,而且擅長游泳,當它們浸入水中時,有時也以水生草狀植物為食。視力相當差,但聽覺和嗅覺都極其靈敏。它們幾乎每天都進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蟲叮咬。印度犀性情暴躁,敢于襲擊小個體和未成年的亞洲象,有主動傷人的紀錄,是很具攻擊性的犀牛。成年雄性松散地保衛(wèi)領土,其標記為堆積可能達到一米高度的糞堆。在繁殖季節(jié),雄性印度犀使用它們的象牙狀下頜互相爭斗,有時甚至死亡,以獲得與雌性的交配權。是食草動物,覓食時一次能吃下23千克的植物。傾向于以諸如甘蔗等高草等植物為食,也吃其他植物,包括果實、葉子、栽培作物、灌木枝條、蘆葦和細樹枝等。在冬季,木本植物通常占該物種飲食約20%。印度犀使用其半可卷曲的上唇來收集長草和樹葉,并且在進食較短的草時可以將嘴唇的尖端折起。該物種也經(jīng)常舔食礦物質,以吸取鹽份。
雌性印度犀性成熟期在5-7歲之間,而雄性在大約10歲時才能達到性成熟。一般在6-8歲產(chǎn)下第一胎。雌性印度犀的妊娠期16個月,每胎產(chǎn)一仔,新生幼犀體長1-1.2米,肩高約60厘米,通常重約65千克。斷奶期為18個月。幼犀將與雌性一起生活,每天可增重2-3千克,約兩歲斷乳。繁殖間歇期約為三年,在兩年后又一個后代出生,此時雌性會驅趕幼犀牛。印度犀壽命一般在35-45年之間,最長超過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