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劉姓

#姓氏# 0 0
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在《中國人名大辭典》記錄中,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在歷代帝王錄上,劉氏卻以66位帝王而獨占鰲頭,領諸姓氏之。這66位帝王先后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后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詳細介紹 PROFILE +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后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后排第四位。劉姓建立了西漢、后漢、南漢等政權。

歷史發(fā)展

起源演變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后裔士會,形成于春秋初期。

劉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經跟著精通養(yǎng)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yǎng)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累在為孔甲養(yǎng)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后來,由于飼養(yǎng)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的改姓

(1)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

(2)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采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3)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后在今山西、陜西、內蒙地區(qū)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后定居河南。史稱“河南劉氏”。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4)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于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5)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后裔。五代十國中的后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華北地區(qū),尤其在河南地區(qū)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qū)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遷徙分布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zhàn)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zhàn)國后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后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fā)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達400余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傊畡⑿找曰首鍨橹髅},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fā)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地區(qū),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qū)。此外,湖北荊襄地區(qū)、湖南長沙地區(qū)、江西九江地區(qū)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zhàn)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zhàn)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qū)向南方和東南地區(qū)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 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于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后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

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劉姓大約有3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7%,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1%。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劉姓占江西省總人口的7.6%。全國形成了贛浙閩、冀豫魯、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劉姓大約有4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4%,為明朝第五大姓。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一樣,經歷宋、元、明600年,劉姓人口增長同樣地緩慢,劉姓人口純增加率僅僅10%,凈增加了40萬。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江西、山東、河北。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陜西、江蘇和湖北,這六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占全國劉姓總人口的23%,仍為劉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總人口的6.7%。全國形成了贛浙蘇、魯冀晉陜、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qū)。宋、元、明期間,劉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著這三大塊地區(qū)進行,東南地區(qū)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qū)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qū)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qū)遷移。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劉姓人口由近400萬激增到6456萬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江西、山東、河北五省,人口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遼寧、湖北、黑龍江和安徽,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0%,為劉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別占省總人口的5.5%和6%。全國形成了華北、四川、華中、東北四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qū)。在近600年期間,劉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qū)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于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qū)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華社電文公布了姓氏人數排行榜,劉姓人口有近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后排第四位。

劉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qū)在東北、渤海灣、四川東南,每平方公里的劉姓人口達到14人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到25人以上。劉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qū)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4.7%,劉姓人口大約2718萬;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l0.5%,劉姓人口大約1143萬;3.5—l0.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35.3%。劉姓人口大約2273萬;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39.5%,劉姓人口大約322萬。

劉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qū)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河北、山東西北、新疆喀什地區(qū),劉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2.1%;在青海以東、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區(qū),劉姓分布頻率在4.2%—7%,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8.6%;在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大部、臺灣、廣東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東部、新疆西地區(qū),劉姓分布頻率在1.4%—4.2%,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1.5%;在其他地區(qū),劉姓分布頻率不足1.4%,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7.8%。

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堂號

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7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

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后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江蘇徐州)。

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記高祖本紀》,大歷史學家裴骃《史記集解》謂劉氏世居于沛,移在豐。應邵曰:“沛,縣也。豐,其鄉(xiāng)也。” 歷史學家顏師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屬縣。豐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蘇銅山所屬?!?西漢初期改泗水郡為沛郡。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代頃王劉仲。

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

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

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

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

南陽郡:戰(zhàn)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fā)。

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

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

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后漢劉焉所開基。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

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一世孫劉通。

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后。

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

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

長沙郡:戰(zhàn)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fā)。

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堂號

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后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后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劉姓的標志之一。

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fā)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賜謚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主要在江西劉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后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宗祠對聯(lián)

●四言通用聯(lián)

祿閣流光,彭城世德

——此聯(lián)為劉氏宗祠“彭城堂”堂聯(lián)

上聯(lián)以大學問家劉向勤奮好學,經??嘧x到深夜的故事激勵后人要勤奮學習,自學成才。

下聯(lián)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事典

術通象緯,藥采天臺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明初大臣劉基。

下聯(lián)典出東漢剡溪人劉晨。

相傳永平年間他和阮肇同入山采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后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阮嵇作友,豐沛發(fā)祥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晉.劉伶與阮籍、嵇康為友。

下聯(lián)典出劉邦建立漢朝。

●五言通用聯(lián)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唐 劉禹錫撰劉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lián)

一姓五都督,三科兩狀元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區(qū)舊城劉氏宗祠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后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六言通用聯(lián)

海隅文藻振世,順昌旗幟驚人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指魏代“建安七子”劉禎,有文名。

下聯(lián)指宋劉琦鎮(zhèn)守安徽順昌,破金兀術十萬兵。

●七言通用聯(lián)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長明書室燈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

下聯(lián)典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皇恩有秩光先世,祖德無疆裕后昆

——清代光緒狀元曹鴻勛甲子題山東濰縣后門劉氏族譜聯(lián)

先代蒲鞭昭德澤,后人藜閣繼書香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漢華陰人劉寬。

下聯(lián)典指西漢劉向。

世號五忠光世第,家傳七業(yè)振家聲

——此聯(lián)為福建省地區(qū)劉氏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謚為“忠”公的歷史;

下聯(lián)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后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太史令術通象緯,剡溪人喜入天臺

——上聯(lián)典指明初大臣劉伯溫,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經史,善寫文章,尤精象數讖緯之術。著有《誠意伯文集》等。下聯(lián)典指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和阮肇同入山采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后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lián)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編堂堂堂挺秀,彭城郡弘農郡東??じ呙芸じ骺幏?。

——全聯(lián)典指劉姓名郡和名堂。

少志縈懷,兩篇宏論警天下;奇冤驚世,六字大謊喪國師

——題劉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內奸、工賊。

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者 編纂時間與方式 藏地 備注

【全國】閩杭白沙白蓮塘劉氏族譜十一卷首一卷 (清)劉青藜纂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木活字本九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首1-7、9-11)

【天津靜?!縿⑹霞易V二卷 (民國)劉杰臣編 民國十六年(1927)序石印本二冊 日本、美國

【天津】敦復堂劉氏家譜一卷 (民國)劉厚生編 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 天津檔

【天津】劉氏家乘序一卷 (民國)劉數勤編 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 天津檔

【河北】豐潤劉氏家譜五卷 (民國)劉煥然劉璧榮重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 河北唐山市檔 譜原纂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建墉等十九人。

【河北】滄縣西趙河莊劉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劉慶凱劉孟揚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天津文義印書局鉛印本一冊 山東濟南市博美國 譜創(chuàng)修於明成化間,封面作《滄縣劉氏族譜》。

【河北滄州】劉氏家譜三卷首一卷 (清)劉濤劉玉策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人民大學河北大學遼寧圖

【河北】鹽山劉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劉傳恕等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四冊 美國 此為七修本。

【河北南皮】劉氏族譜 (民國)劉廷樾等修 民國十七年(1928)天津鉛印本三冊 北圖

【河北】上元劉氏宗譜六卷 (民國)劉文耀纂 民國間朱絲欄稿本八冊 北圖

【山西】洪洞劉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劉鎮(zhèn)劉志纂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四冊 人民大學美國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五卷 (清)劉周頌劉業(yè)長等重修 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四冊 日本美國

【山國】洪洞劉氏宗譜六卷 清乾隆五年(1740)木刻本六冊 河北大學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 (清)劉日采劉蒸霖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八冊 科圖

【山西】洪洞劉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大哲纂修 清嘉慶十五年(1810)刻本六冊 歷史所人民大學遼寧圖吉林大學日本美國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劉鎮(zhèn)始修,此為三修。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五卷 (清)劉振基重修 清道光元年(1820刻本 遼寧圖 明萬歷四十七年劉承龍、劉承先首修。附劉氏族譜圖考一冊。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劉劻劉元鶴重修 清同治四年(1865)重刻本十六冊 吉林大學日本美國 此為七修本。

【山西】洪洞劉氏宗譜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劉勝蓮編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十六冊 北圖歷史所山西洪洞縣檔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劉鎮(zhèn)始修,此為五修本。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不分卷 清鈔本 北京大學

【山西】洪洞劉氏族譜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劉鐘英纂輯 民國三年(1914)刻本 遼寧大連市圖山西洪洞縣檔 明萬歷四十七年劉承寵、劉承光創(chuàng)修。

【山西平定】劉氏族譜不分卷 (清)劉燦劉得義等修 清嘉慶十年(1805)刻本五冊 人民大學美國

【山西平定】劉氏族譜附合譜分譜不分卷 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十二冊 美國

【遼寧潘陽】劉氏家譜不分卷 (清)劉安國等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一冊 美國

【遼寧潘陽】劉氏家譜 (清)劉德懋重修 清乾隆二十六年(1751)刻本 日本美國

【遼寧】錦州白官河劉氏宗譜一卷 清道光十四年(1834)稿本 遼寧遼陽市吉洞鄉(xiāng)亞溝村

【遼寧遼陽】劉氏宗譜一卷 舊抄本 遼寧遼陽市水泉鄉(xiāng)尚頭村

【遼寧凌源】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十年(1921)木刻本 遼寧凌源縣河坎子鄉(xiāng)大河東村

【上海松江】劉氏宗譜續(xù)稿 (民國)劉維澤纂 抄本一冊 上海松江縣博 書中記事止民國三十七年。

【江蘇南京】劉氏家譜 (民國)劉泗英增修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抄本 臺灣

【江蘇溧水】中山劉氏宗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八年(1892)承啟堂木活字本十冊 江蘇溧水縣群力鄉(xiāng)山口村 譜首修於明嘉靖十五年。

【江蘇溧水】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劉德貴劉修堂纂 民國二年(1913)中山堂木活字本 江蘇溧水縣群力鄉(xiāng)涼蓬村 譜初修於清嘉慶十八年劉顯敏、劉顯祿。

【江蘇溧水】續(xù)修劉氏家乘十六卷 (民國)劉興開劉昌明等纂修 民國二十九年(1940)道勝堂木活字本十八冊 南開大學 始修於明萬歷元年,此為七修。

【江蘇沛縣】彭城堂劉氏族譜 清道光十年(1830)抄本一冊 臺灣

【江蘇豐縣】劉氏家譜十卷 清光緒間抄本 江蘇豐縣順河鄉(xiāng)裴莊村(存五卷)

【江蘇豐縣】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十七年(1928)石印本 江蘇豐縣歡口鄉(xiāng)大前營

【江蘇豐縣】劉氏家譜十三卷 (民國)劉學文纂 民國二十三年(1934)抄本 江蘇豐縣順河鄉(xiāng)

【江蘇】泗陽橡樹劉氏宗譜四卷 (民國)劉鑒清三修 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 江蘇泗陽縣葛集鄉(xiāng)翁莊材劉老莊

【江蘇揚州】甘泉劉氏宗譜 (清)劉豫成纂修 清宣統(tǒng)三年(1910)傳經堂活字本四冊 歷史所 清乾隆四十一年劉方玉等始修。

【江蘇泰縣】姜堰劉氏家乘四卷首二卷 (民國)劉長福劉漢臣等編修 民國三年(1914)木活字本 江蘇揚州市文管 又名《劉氏家乘金聲公支譜》。

【江蘇】華縣姜堰鎮(zhèn)劉氏續(xù)修家乘□□卷 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編木活字本 江蘇泰縣(存卷3、4)

【江蘇靖江】梓溪劉氏支譜六卷 (清)劉松久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敦本堂活字本六冊 人民大學

【江蘇靖江】梓溪劉氏支譜十五卷末一卷 (清)劉輔廷劉輔仁修 清同治十年(1871)存心堂刻本 遼寧大連市圖(存7-15卷、卷末) 明永樂二十一年創(chuàng)修。

【江蘇靖江】戲魚墩劉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劉鐘英主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五十冊

【江蘇靖江】戲魚墩劉氏家譜二十八卷 (清)劉楚寶等續(xù)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序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冊 日本美國

【江蘇】靖江梓溪劉氏異移公直系支譜四卷 (民國)劉岳鎮(zhèn)修 民國抄本一冊 江蘇蘇州市圖

【江蘇】寶應劉氏家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秉鈞等重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世德堂刻本 科圖江蘇寶應縣圖美國

【江蘇】寶應劉氏家譜□□卷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續(xù)修本 江蘇寶應縣圖(存卷5)

【江蘇江都】安阜洲劉氏重修族譜六卷 (清)劉兆福等主修江永河纂輯 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六冊 北圖

【江蘇江都】安阜州劉氏重修族譜六卷 (清)張永明纂輯 清光緒十九年(1893)再思堂木刻本六冊 河北大學

【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重修分譜二卷 (清)劉德湖劉德國主修江子謨纂輯 清光緒二十年(1894)活字本二冊 北圖(殘)

【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重修族譜四卷 劉云龍劉云祥主修蔡步云纂輯 民國元年(1912)活字本四冊 北圖

【江蘇江都】劉氏族譜 (民國)劉文燾纂 民國元年(1912)重修木活字本四冊 江蘇句容縣春城鄉(xiāng)袁和大隊黎甲村

【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宗譜四卷 (清)孫憲椿纂輯 民國二十年(1931)武忠堂活字本四冊 吉林大學

【江蘇】興化劉氏族譜 (民國)劉啟龍劉麟祥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六冊 江蘇興化縣昭陽鎮(zhèn)南滄辦事處 又名《天寶劉氏家譜》、《彭城劉氏重修家譜》、《秋浦劉氏重修家譜》。

譜首修於宋宣和六年劉安世。此為四修。

【江蘇南通】劉氏宗譜十五卷 (清)劉芬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江蘇南通市圖(存卷6-15)

【江蘇如皋】劉氏宗譜二十五卷。 (清)劉廷萼等輯 清同治七年(1868)觀音閻宗祠木活字本十六冊 日本美國

【江蘇如皋】皋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錚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劉氏明經堂木活字本二十冊 四川圖美國

【江蘇如皋】劉氏族譜三十二卷 (民國)如皋劉氏合族編修 民國十五年(1926)傳經堂活字本三十二冊 江蘇南通市圖

【江蘇鎮(zhèn)江】潤東劉氏宗譜六卷 (清)劉日新等修 清光緒六年(1880)藜照堂木活字排印本六冊 上海圖

【江蘇鎮(zhèn)江】京江劉氏宗譜四卷 (清)劉志奎等重修 清光緒九年(1883)木活字本四冊 日本美國

【江蘇鎮(zhèn)江】京江劉貽德堂支譜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劉景澄校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木活字本二冊 日本美國

【江蘇鎮(zhèn)江】東江劉氏續(xù)譜四卷 (民國)劉長慶等續(xù)修 民國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四冊 日本美國

【江蘇鎮(zhèn)江】劉氏族譜十六卷 (民國)劉康遐修 民國四年(1915)五忠堂木刻本十六冊 河北大學

【江蘇丹徒】京口劉氏族譜六卷 (清)劉祥澍重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刻本六冊 科圖

【江蘇丹徒】京口劉氏宗譜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清)劉增繡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敦倫堂刊本七冊 上海圖

【江蘇丹徒】京口儒林劉氏族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從*重修 清活字本六冊 吉林大學

【江蘇丹陽】云陽小墟劉氏宗譜十卷 (清)劉中漢劉永盛等重修 清光緒元年(1875)木活字本十冊 日本美國

【江蘇丹陽】云陽嘉山劉氏家乘十卷 (清)劉瑛等纂修 清光緒四年(1878)藜照堂活字本十冊 歷史所 明洪武七年(1374)孟安公始修,此為七修。

【江蘇武進】國營劉氏宗譜十卷 (清)劉宏概劉景輿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十冊 日本美國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十卷 (清)劉突等修 清咸豐五年(1855)刻本十二冊 美國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十二卷 (清)劉堃劉炳照等重修 清光緒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圖吉林大學江蘇常州市圖(存卷1-4、8-12)四川圖日本美國

【江蘇武進】西嚴劉氏宗譜八卷 (清)劉正松主修 清光緒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八冊 美國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大分老七房支譜二卷 (民國)劉如輝劉租濬等纂修 民國九年(1920)鉛印本 北圖江蘇常州市圖美國 譜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劉漢卿。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二分支譜二卷 (民國)劉煊劉尚德編纂 民國十一年(1922)鉛印本 中央民院江蘇常州市圖 譜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劉漢卿。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五福會支譜不分卷 (民國)劉氏五福會修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一冊 江蘇蘇州市圖美國

【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八卷 (民國)劉琛劉善強等修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十冊 北圖歷史所南開大學河北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江蘇常州市圖蘇州大學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劉漢卿始修,此為七修。

【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十四卷 (清)劉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十二冊 美國

【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十六卷 (清)劉敘正劉正協(xié)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十六冊 日本美國 此為八修本。

【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敘正劉維晉等九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冊 日本美國 此為九修。

【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劉金寶等修 民國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二十冊 江蘇檔(存卷21)美國

【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越甫纂修 清光緒三年(1877)武進劉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1、2、4-6)

【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劉蔭福主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二十八冊 歷史所 清雍正十年始修。

【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三十六卷 民國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5-8、11-14、24-27、30、33-36)

【江蘇武進】毗陵新安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二十六冊 人民大學美國

【江蘇武進】毗陵劉氏宗譜十二卷 (清)吳治允修 清光緒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十四冊 北圖

【江蘇武進】毗陵戚墅堰劉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 (清)劉宸等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貽遠堂木活字本十冊 日本美國

【江蘇武進】毗陵劉氏宗譜十六卷 (清)劉樹屏等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十六冊 美國 此為七修。

【江蘇武進】晉陵閘頭劉氏宗譜八卷 (清)劉開林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八冊

遺產故居

●西漢帝陵

西漢帝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西安市境內。

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恒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西起興平市(縣級市)豆馬村,東到咸陽區(qū)正陽鄉(xiāng)張家灣,依次排列著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

●大邑劉氏莊園

四川大邑劉氏莊園,又稱劉氏莊園博物館,其建筑規(guī)模宏大,風格獨特,建于1958年10月,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中國成立前為川西大地主劉文彩私家宅院,現(xiàn)藏文物數萬件,為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座落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的劉宅村,是閩省劉氏族人為紀念其入閩始祖劉存、司馬參軍劉貽孫而建的。為石敬塘后晉天福元年(936)初建,后歷代有過多次重修,1990年由美東福建同鄉(xiāng)會劉文善會長、旅臺劉渭卿宗親倡導,海內外劉氏族親共同努力下,祠堂又重修整葺告峻。1994年10月22日,以馬來西亞拿督劉會干率領的沙撈越劉氏公會尋根問祖懇親團回鄉(xiāng)見謁祖廟、祖墓,盛況空前。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位于中國湖南省寧鄉(xiāng)縣,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誕生于此,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在一座蓋有茅草的柵欄門內的四合院中。故居匾額由鄧小平題寫,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1990年,故居曾經四次整修。1998年12月,劉少奇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此隆重舉行。

姓氏名望

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占歷代名人總數的3.46%,排在姓氏名人的第四位;劉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4.39%,排在第四位;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的2.88%,排在第六位;劉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47%,排在第八位;但在歷代帝王錄上,劉氏卻以66位帝王而獨占鰲頭,領諸姓氏之先。

名門望族

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6人,先后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后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劉邦建立的西漢歷214年,劉秀建立的東漢歷196年,兩漢共計41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劉備建立的蜀漢歷43年;匈奴族劉淵建立的漢國,至其侄劉曜即位,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歷26年;

劉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歷60年;劉武周于唐初曾自稱皇帝,年號天興;劉黑闥于唐初稱漢東王,年號天造;

劉隱在廣州建立的南漢歷55年;沙陀人劉知遠建立的后漢歷4年;劉崇建立的北漢歷29年;劉豫受金冊封,南宋初曾為“齊帝”;新莽末年,湖北棗陽人劉玄曾在河南南陽稱帝,年號更始;

東漢建都于洛陽,劉秀又是南陽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東漢時河南的劉姓族人特別多。此后,由于劉姓子孫蕃盛,支脈眾多,分布廣泛,又有“遍地劉”之稱。

諸城劉氏(劉墉家族)

曾祖父:劉必顯,順治年間進士

祖父:劉棨(qǐ),康熙朝有名的清官

父親:劉統(tǒng)勛,清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知名人物

古代名人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漢文帝劉恒: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jié)儉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民族英雄。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并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chuàng)年號。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后世稱《淮南子》)?!稘h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xiàn)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歆:(約前50-23),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tǒng)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并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洪:(約130-196年),中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漢獻帝劉協(xié)(181年-234年9月19日),東漢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劉協(xié)被封為山陽公。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劉元梁:晉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貶為右淮尉,精通詩詞,頗有文采,詩作眾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殘詩作有 反昭新書等。

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著有《九章算術》(九卷)、《海島算經》等。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tǒng)“ 禮法”表示蔑視。

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劉淵即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后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劉牢之:東晉北府兵將領,淝水之戰(zhàn)中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并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

宋武帝劉裕(363—422),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曾先后滅亡南燕、后秦等國。有“氣吞萬里如虎”之美譽。

劉義?。核挝牡郏?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勰:(約465—532) 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龍》,發(fā)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體系比較完整,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

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xiàn)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于世。

劉焯:(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歷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歷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歷》。

劉文靜:(568-619) 唐初開國功臣。李淵在太原起兵,他亦隨軍南下,俘隋大將屈突通。唐立,任納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杲,任民部尚書、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封魯國公。

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昫xù:(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學家,后晉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的編撰者。后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后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jiān)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

劉仁瞻:(900-957) 五代十國南唐大臣。以驍勇名于當世。曾任吳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歷任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使。

劉金定:北宋著名巾幗女將(與穆桂英齊名),高瓊之妻。曾大敗南唐軍,為宋軍平滅南唐做出了重要貢獻。北宋建立后,劉金定隨丈夫高瓊北上抗遼,助丈夫鎮(zhèn)守雁門、寧武、偏頭三關等重地,后不幸戰(zhàn)死。

劉娥:(968-1033),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主政長達十余年,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锜:(1098-1162年),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官至太尉、威武軍節(jié)度使,去世后,謚為武穆。建炎十年,金統(tǒng)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以大軍進攻,劉錡率軍以懸殊兵力大敗金軍于順昌。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fā)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松年:南宋錢塘人,畫家,善于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chuàng)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劉元:元代杰出的雕塑大師,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藝術達到了峰顛。

劉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劉福通:(1320~1365),元末紅巾軍首領。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

劉基:(1311—1375) 字伯溫,元末明初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并論。

劉天和:明代醫(yī)學家、治河專家。曾官至兵部尚書,后告老返鄉(xiāng)。平時留心醫(yī)藥,輯有《保壽堂經驗方》四卷,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劉純:(135?-1418)明初著名醫(yī)學家。(祖籍吳陵,即今江蘇泰縣、如皋一帶。)著作有《醫(yī)經小學》、《太素脈訣》、《玉機微義》、《雜病治例》等。

劉瑾:明朝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

劉統(tǒng)勛:(1698-1773),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劉墉之父。雍正二年進士,授編修,乾隆年間累官至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為官清廉,頗能進諫,參與《四庫全書》編輯,并擔任《四庫全書四》正生總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謚文正。

劉墉:(1719~1804),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統(tǒng)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tǒng)勛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謚文清。

劉永福:廣東欽州人,晚清名將。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戰(zhàn)爭中指揮臺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協(xié)助巡撫唐景嵩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國號永清)并作為繼任代總統(tǒng)為保衛(wèi)臺灣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銘傳:抗法抗日民族英雄,臺灣首任巡撫,臺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劉錦棠:協(xié)助左宗棠鎮(zhèn)壓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撫。

劉秉璋:(1826~1905),廬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戰(zhàn)爭期間,他力抗外侮,指揮了著名的“鎮(zhèn)海之役”,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劉光才:清代名將,在固關阻擊戰(zhàn)中劉光才率忠毅軍共打死打傷法、德侵略軍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軍官多名。

劉鶚:清代小說家,寫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劉步蟾:北洋水師名將

近代名人

劉少奇(1898~1969):湖南寧鄉(xiāng)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劉明昭。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

劉亞樓: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新中國空軍的第一任空軍司令員。

劉震:在抗美援朝作戰(zhàn)中,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志丹(1903—1936):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2,陜北紅軍和蘇區(qū)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劉家語:又名谷牧,前任副總理、國務委員。

劉胡蘭(1932~1947):革命烈士。

劉半農: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

劉亨賻(1872-1926):菲律賓準將,福建南安碼頭人,是菲律賓獨立戰(zhàn)爭中的一位華僑將軍。

劉國英:法學博士、華裔美籍空軍少將軍銜。

劉長春:中國奧運第一人,短跑運動員。

劉兆玄:臺灣作家、政治家。青年時曾寫武俠小說,筆名上官鼎,2008-2009任臺灣"行政院長",現(xiàn)為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大年:中國歷史學家。

劉克峰:著名數學家,現(xiàn)任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執(zhí)行主任兼數學系主任、光彪講座教授。

劉德華:著名香港歌星、影星。歌壇四大天王之一。

劉歡:流行音樂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集作詞作曲、編曲、制作、演唱和音樂教育于一身的音樂人。

劉曉慶:國家一級演員,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女配角獎等。

劉翔:國際著名田徑運動員。

劉青云:著名香港影星,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劉錦川:華裔美籍人,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劉永坦: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謙:臺灣著名魔術師。

劉璇:前奧運會體操冠軍。

劉焯華:廣東新會人,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立法會主席。

劉國梁:奧運冠軍,中國男子乒乓球隊主教練,原中國乒乓球隊著名運動員

劉文輝:民國二級陸軍上將,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

劉詩詩: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品《步步驚心》。

劉亦菲: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品《神雕俠侶》(黃曉明版)。

劉偉強: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古惑仔》、《無間道》。

劉鎮(zhèn)偉: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大話西游》、《東成西就》。

劉若英:臺灣知名女歌手、演員,代表歌曲《后來》、《為愛癡狂》、《很愛很愛你》。

劉強東:京東商城創(chuàng)始人。2011年獲得華人經濟領袖大獎,同年,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劉云山:現(xiàn)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副主任。

劉延東:現(xiàn)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曾任國務委員。2013年3月16日任國務院副總理。

劉淇:原北京市市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前北京市委書記。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CN103796 】編輯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 版權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
相關知識文章
佛山前十大姓氏揭秘 看看你家排第幾
佛山姓氏排名前十的是哪些呢?據2016年佛山戶籍姓氏統(tǒng)計數據,MAIGOO小編為你整理了佛山前十大姓氏,其中,陳、梁、李、黃四姓人數均超過了20萬,為佛山“四大姓”,四姓氏的總人數占比超26%,佛山十大姓氏排名中還有何姓、劉姓、吳姓、張姓、羅姓、周姓,一起來看看佛山姓氏排名吧。
中國十大最稀有的姓氏 什么姓氏的人最少 稀有姓氏排行榜
什么姓氏的人最少?說起姓氏人們最常想起的就是百家姓,在《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姓氏多達一萬多個,百家姓只是最常見的一些,還有許多少見的姓氏分布在大江南北,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笞钕∮械男帐?,如貺姓、醬姓、難姓、死姓等等,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過這些稀有姓氏排行榜上有名的朋友么?
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中國姓氏人口最新排名
我國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一直以來是我們生活生存最重要的符號,其中很多姓氏發(fā)揚光大,人口眾多,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丝谧疃嗟氖笮帐?,包括:王姓、李姓、張姓、劉姓、陳姓、楊姓、黃姓等,其中有你的姓氏嗎?
筆畫最多的十個姓氏 中國最復雜的姓氏 最多筆畫的姓有哪些
姓氏對于我國文化傳統(tǒng)來說至關重要,是代表家族血緣的一種符號,在各種姓氏中有些姓的書寫可以說非常復雜,你知道的最多筆畫的姓有哪些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斯P畫最多的十個姓氏,包括:爨姓、矗姓、鬻姓、囊姓、夔姓、贛姓、露姓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筆畫最少的十個姓氏 中國最簡單的姓氏 最少筆畫的姓有哪些
相信許多從學生時代走過的人都吐槽過名字筆畫太多這件事,都希望自己的姓名簡單一些,那最少筆畫的姓有哪些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斯P畫最少的十個姓氏,它們是一姓、丨姓、乙姓、二姓、丁姓、卜姓、刁姓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人口最多的十個復姓 中國復姓人數排名 中國常見復姓有哪些
我國姓名中的姓氏,大部分都是一個字,但也有少量的兩字姓氏,稱之為復姓,來源于官名、居住地、職業(yè)等,幾千年這些獨特的姓氏延續(xù)至今,你知道中國常見復姓有哪些嗎?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巳丝谧疃嗟氖畟€復姓,它們是:歐陽姓、上官姓、皇甫姓、令狐姓、諸葛姓、司徒姓、司馬姓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最稀少的十個復姓 人口最少的復姓是哪個 罕見的復姓盤點
據《中華姓府》統(tǒng)計,中國復姓有2498個,而如今僅存80幾個,比較有名的歐陽、上官、皇甫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常見,一些罕見復姓更是難得一遇,你知道人口最少的復姓是哪個嗎?Maigoo小編為大家?guī)砹酥袊钕∩俚氖畟€復姓,包括:大狐姓、禿發(fā)姓、即墨姓、公冶姓、獨孤姓、公西姓、第五姓等,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十大復姓 史上最著名的復姓 中國出名的復姓盤點
復姓的來源很多,有源自官名的,有以居住地為名的,還有是從職業(yè)中來的,如今現(xiàn)存復姓僅剩81個,在你印象中有名的復姓都有哪些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糯髲托?,包括:歐陽姓、司馬姓、諸葛姓、公孫姓、宇文姓、獨孤姓、上官姓等,一起來看看吧。
盤點中華上古八大姓 中國最古老的八大姓氏是什么
流傳最廣的上古姓氏有八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古八大姓。而這些姓氏在華夏大地已經具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就有了姓氏。中華上古八大姓有姬姓、姜姓、姒姓、嬴姓、妘姓、媯姓、姚姓、妊姓。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古老的姓氏的源頭與演變吧。
姓氏 古代 中國
2.3萬+
滿洲八大姓 滿族八大姓氏排名 最正宗的滿族姓氏
滿洲八大姓是指大清王朝時滿族的八個顯赫的姓氏,但滿族八大姓氏排名中并沒有大家最熟悉的愛新覺羅氏,因為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雖然是皇室姓氏但只是個小姓,取而代之的則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這八大姓氏。
五姓七望排名 五姓七望都有哪些 五姓七望誰的地位最高
五姓七望是什么意思?五姓七望是一個針對中國隋唐時期世家大族的統(tǒng)稱。五姓即李、崔、盧、鄭、王五個姓氏。七望即這五個姓氏下面的七個家族群體,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這五姓七族你以前都聽說過嗎,對他們了解多少?下面跟隨Maigoo小編來認識下吧!
盤點關隴八大世家 關隴門閥八大姓 關隴八大家都有哪些
關隴門閥都是誰?關隴八大世家即指“興起于關中與隴右地區(qū),對社會具有深厚影響力”的八個世家大族。這些家族憑借深厚的家學傳承、強大的勢力,對當時的國家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隴西李氏、太原王氏、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清河崔氏、蘭陵蕭氏、趙郡李氏等關隴八大姓。
客家十大姓氏排名 客家人最多的姓氏 客家常見姓氏盤點
客家常見的姓氏有哪些?客家是漢族民系之一,遍布全國多地,他們的姓氏雖然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歷史都很悠久。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客家人最多的姓氏是哪幾個,例如李姓、王姓、張姓,以及劉姓、吳姓、楊姓、陳姓、黃姓、趙姓等,都分布廣泛。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南方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南方大姓比例及排行 典型的南方姓氏
南方姓什么的人最多?南方地區(qū)人口眾多,姓氏各不相同,有的姓氏歷史悠久、十分常見,有的則鮮為人知。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南方十大姓氏。例如陳姓、李姓、黃姓,以及林姓、張姓、劉姓、梁姓、吳姓、楊姓等,都分布廣泛,堪稱南方人口最多的姓氏。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北方姓氏人口排名前十 北方什么姓最多 北方主要姓氏盤點
北方什么姓最多?毫無疑問是王姓,緊隨其后的還有張、李、劉以及趙、楊等姓氏,這些姓氏在北方同樣擁有龐大的族群和深遠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北方常見的姓氏還有哪些呢?下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北方姓氏人口排名前十的名單,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盤點關中六大郡姓 關中士族大姓排名 關中大族有哪些
關中郡姓,是中國中古時期家族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現(xiàn)如今提到的關中六大郡姓,即京兆韋氏、河東柳氏、河東裴氏,以及河東薛氏、京兆杜氏、弘農楊氏。這些關中士族大姓你以前都聽說過嗎,對他們了解多少?下面跟隨Maigoo小編一起看看吧!
兩廣十大姓氏排名 兩廣人口最多的姓氏 兩廣常見姓氏盤點
兩廣常見姓氏有哪些?廣東廣西兩地人口眾多,姓氏各不相同,有的姓氏歷史悠久、十分常見,有的則鮮為人知。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兩廣十大姓氏,例如黃姓、陳姓、李姓,以及張姓、梁姓、林姓、劉姓、吳姓、楊姓等,都分布廣泛,是兩廣地區(qū)人口最多的姓氏。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廣東十大姓氏排行榜 廣東姓氏人口數量表 廣東省哪個姓最多
廣東獨特的嶺南文化中,姓氏文化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廣東十大姓氏排行榜詳情如何?陳姓,是廣東第一大姓,廣東人口最多的姓氏。黃姓、李姓、張姓、林姓、劉姓、梁姓等姓氏,分列二到七位。下面請隨MAIGOO小編一起來查看完整的榜單,了解這些姓氏在廣東的故事的發(fā)展歷程。
四川省十大姓氏排名 四川姓氏人數前十 四川十大姓排名
四川省十大姓氏排名如何?四川省與全國姓氏排名趨勢相近,目前四川省共4183個姓氏,截至2018年有8341萬人口。在這4千多個姓氏里,有哪十個姓氏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呢?下面就跟著MAIGOO小編一起來看看四川十大姓氏排名,看你排在第幾。
江西十大姓氏有哪些 江西姓氏人口排行榜 江西哪個姓氏最多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江西省的常住人口為4518.86萬人。那么江西哪些姓氏人口多?據可查詢到的公開資料,劉姓是江西人口最多的姓氏,江西劉姓約有281萬人。分列二到八位的是李姓、陳姓、張姓、黃姓、王姓、吳姓、周姓。江西前十位姓氏人口均超過了100萬,其中劉、李、陳則超過了200萬,另外楊姓也有100余萬人口。而人口在50至99萬的姓氏有曾、羅、鐘、謝、朱、熊、蕭、彭、余、鄧、郭、何12個姓。下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斫魇笮帐先丝谂判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