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湯包是江蘇的傳統(tǒng)小吃,蟹黃湯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制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面粉等。
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制作"絕"、形態(tài)"美"、吃法"奇"。出名的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鎮(zhèn)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節(jié)。
以其用料講究、配方獨特、制作精良、難以仿制而著稱,僅制作工序就多達33道。長期以來南京龍袍蟹黃湯包絕技傳人恪守“不外傳”的祖訓,使其更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年菊黃蟹肥時節(jié),都要吸引大江南北數(shù)十萬食客前來一飽口福。據(jù)介紹,龍袍蟹黃湯包的主料必須選。據(jù)《六合縣志》記載,“龍袍蟹黃湯包清末即負有盛名,以皮薄、餡嫩、味鮮、不膩而著稱,于制蟹油、皮湯、做餡、搟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嚴格要求,看起來似秋菊吐艷,吃起來鮮而不膩?!?/p>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jīng); 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jīng); 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 用于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jīng)不調、產(chǎn)后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shù)頻、遺精、耳聾耳鳴等。
小麥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jīng);養(yǎng)心,益腎,除熱,止渴;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1、將活螃蟹刷洗干凈,用繩子捆綁好,上籠大火蒸20分鐘至熟,取出放涼,去殼取蟹肉、蟹黃備用。
2、鍋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入蔥末、姜末炒香,入蟹肉和蟹黃,翻炒至出蟹油,加紹酒、鹽、白胡椒粉調味,打去浮沫,淋上香醋,起鍋裝盤即可。
宜食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產(chǎn)婦胎盤殘留、孕婦臨產(chǎn)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忌食人群: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風寒感冒未愈、宿患風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jīng)過多、痛經(jīng)、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克: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