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肉,又名水晶肴蹄,簡稱肴肉,是江蘇鎮(zhèn)江的傳統(tǒng)名菜,流傳于江淮一帶。除鎮(zhèn)江外,江淮一帶都有制作,但口感風味稍有不同。肴肉制作必須精選豬前蹄為主料,經(jīng)特殊的工藝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是淮揚菜系中的代表菜肴。開國大典四味冷碟,周恩來總理欽定鎮(zhèn)江肴肉,足見肴肉的美味和名聲。
肴肉,讀作“yao(第二聲)rou";肴,同美味佳肴義。有地區(qū)受方言影響讀作“xiao(第二聲)rou”,實為誤讀。初名“硝肉”故至今有的地區(qū)也誤讀為“xiao(第一聲)rou”。
“風光無限數(shù)金焦,更愛京口肉食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這是300多年前,鎮(zhèn)江詩人贊美家鄉(xiāng)肴肉的美麗詩篇。
傳說在明朝末年,鎮(zhèn)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家”。丈夫既是廚師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板,又是帳房先生。一日夏天,丈夫上街,見豬蹄便宜,就買了四只豬前蹄回來,準備過幾天才食用。因天氣熱,容易變質,就將豬蹄髈[tí bǎng]用鹽腌起來。不曾料想,他不小心誤把妻子為他岳父買的做鞭炮的硝當鹽腌蹄髈,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連忙揭開腌缸一看,不但肉質末變,反而腌得肉質硬結而有味道,色澤紅潤,蹄皮的顏色更白了。但又怕有毒,丟掉也舍不得。于是夫妻倆商量,把它用鹽水泡洗幾次,再用小火多煮一會,準備留給自己吃。
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調料燜煮一小時后,鍋內(nèi)卻冒出一股異常的香味,連鎮(zhèn)江的酒海街上都能聞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應王母娘娘的邀請,倒騎毛驢去瑤池趕蟠桃會,途經(jīng)鎮(zhèn)江,聞到“硝肉”的香味,連忙下驢,變成一老翁,來到凡間,在“京口酒店”吃硝肉。他手拿蹄髈,沾著姜絲和香醋,邊吃邊贊不絕口。吃飽后走出店門,哈哈大笑,便倒騎毛驢,揚長去也。竟忘了趕蟠桃會,可見其味之美?!皬埞铣韵跞狻钡南⒑芸靷鏖_。自此硝肉在鎮(zhèn)江的名聲大著。百姓也紛紛慕名前來品嘗,“京口酒店”的生意格外興隆。于是,硝肉也就很快遠近聞名。后來,因嫌“硝肉”之名不雅,方改為“肴肉”。成為鎮(zhèn)江有名的美食,沿傳至今。
豬蹄又叫豬腳、豬手。分前后兩種,前蹄肉多骨少,呈直形,后蹄肉少量稍多,呈彎形。中醫(yī)認為豬蹄性平,味甘咸,是一種類似熊掌的美味菜肴及治病“良藥”。
1. 豬蹄中的膠原蛋白質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它能結合許多水,從而有效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衰老;
2. 豬蹄對于經(jīng)常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腦病患者有一定輔助療效,它還有助于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的速度;
3. 豬蹄含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促進毛皮生長,預治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使冠心病和腦血管病得到改善,對消化道出血、失水性休克有一定的療效。
1、把蹄膀拆骨修齊洗凈,用細木簽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勻地打上一些小孔。
2、用硝6.5克、鹽65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來回揉透,使硝、 鹽通過小孔滲透到肉的內(nèi)部。做十斤肴肉,最多只能用硝6.5克,如肉增加, 硝則要隨之增加。揉好后放著腌冬天約須腌三天,春秋天約須腌兩天,夏天約須腌一天,腌過后,再把肉放放冷水內(nèi)泡兩小時,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雜質輕輕刮凈,至皮肉呈現(xiàn)白色停止。
3、刮凈后,將肉放入鍋內(nèi),倒上做肴肉老鹵(注)起火煮,煮前須用木板加石塊將肉壓緊,同時把鍋蓋扣緊,使肉煮成后不發(fā)松,煮的時間須根據(jù)肉的老嫩決定,一般冬天要煮到九成熟,約需四小時;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約需三小時,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約需兩小時半。
4、煮好后,把肉取出,將沾在肉上的油用鹵沖凈,稱在瓷盆內(nèi)放好,再把鍋內(nèi)的鹵撇清,倒在肴肉上,用木板加石塊把肉壓緊,等到冷透后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