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原產地: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
引進:澳大利亞、多米尼加共和國、斐濟、牙買加、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瑙魯、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群島、波多黎各、美國(夏威夷群島)。
中國
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鎮(zhèn)康、耿馬、雙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臘、思茅、景東、綠春、金平、河口與富寧,廣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馬、崇左、龍州、寧明、憑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鳴、邕寧、上林、膝縣、岑溪、馬山、田林以及博白、紅水河等地,廣東的徐聞,海南的霸王嶺、吊羅山、文昌、瓊海、白沙、萬寧、樂東、瓊中、鸚哥嶺、尖峰嶺、東方、保亭和陵水,均為留鳥。
雄性成鳥(春羽):頭頂暗桔紅色;耳羽簇淺栗色;后頸和上背的羽毛均呈矛狀,特細而長,覆蓋著整個背部及兩翅覆羽的表面;這些矛翎從后頸的羽基量起,長達150毫米。它們的基部暗紅,而大部分呈金橙色,各羽并具明顯的軸紋,在前為白色,向后轉為褐色;被覆蓋在矛羽下面的背羽及兩翅的小覆羽均黑,稍有暗藍綠色反光,羽端略帶暗栗色,位于后方的栗色羽端更形擴大,而緣以栗紅色;下背濃紫栗色,并閃著燦爛的金屬反光;矛狀腰羽及較短的尾上覆羽又轉為與矛狀頸翎略同的金桔或深桔紅色;較長的尾上覆羽呈輝亮的金屬綠色;中央一對尾羽特別長,呈鐮刀狀,色黑而有金屬暗綠色反光;其余尾羽均短而呈黑褐色,各尾羽的白色羽基常展露于外:位于中央尾羽兩側的1-2對尾羽,其外翈也稍沾綠色反光。兩翅的中覆羽暗栗,各羽的基部黑色,并具輝亮的栗紅色羽端;初級覆羽和大覆羽呈暗藍綠色,有金屬反光;飛羽褐黑色,初級飛羽外緣以淺棕色,次級飛羽則有寬闊的濃肉桂色的外緣,形成一塊極明顯的羽區(qū),最內側的飛羽黑而輝藍綠色。下體全部褐黑色;肛周羽呈絨狀。
雄鳥羽色華麗;頭頂上具肉冠,喉下有一個或一對肉垂;臉和喉幾乎完全裸出;兩翅短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甚,第2枚介在第8與第10枚之間,第5-6枚稍微最長。尾大都具14或16枚尾羽,呈側扁狀;中央一對尾羽特形延長,較第2對約長一倍,較最外側尾羽幾乎長約3倍;其羽干易曲,因而呈現(xiàn)鐮刀狀而下垂;最長的尾上覆羽也很相似,不過較短。腳具長距。跗蹠較中趾連爪為長,并具一長而曲的銳距。
虹膜紅褐或橙紅;肉冠磚紅,肉垂相似;臉、頦、喉及前頸的裸出部淺紅色;上嘴黑褐,下嘴較淺,呈角黃色;跗蹠及趾等均鉛褐以至藍灰色,并具一個尖銳而向上曲的長距。
雌性成鳥(春羽):額與前頭濃栗,此色并沿著眼的上方向后延伸,由耳后方下至胸部,形成項領狀;頭頂棕黃,各羽中部散有黑色;后頸矛翎被覆于上背,其較短者近棕色,較長的轉淺黃色,各羽均具寬闊的黑色軸紋;上體余部以及兩翅的覆羽大都淺銹褐色,密布以黑褐色蠹狀細斑,間雜以一、二粗斑,并具白色或淺棕黃色羽干;飛羽大都黑褐;內側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的外翈與背同色。尾羽黑褐,中央一對尾羽的兩翈邊緣具暗栗色細斑,兩側3對尾羽的外翈也是如此,但不很顯著。耳羽簇栗色。頦和喉白色帶棕;胸濃紅棕色,羽干棕白;腹和兩脅棕色更淺而沾灰,并稍具黑褐色蟲蠹狀斑,羽干淺棕近白;下腹中央灰白;尾下覆羽淡黑褐色。
雌鳥體形較小;羽毛較暗鈍;臉僅局部裸出;頭上亦具肉冠,肉冠和肉垂均不發(fā)達,紅色。喉下無肉垂,腳上亦無距體羽為形正常,無矛翎;尾羽較短;跗蹠無距;余與雄鳥同。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基部較暗。肉冠小,為洋紅色;不具肉垂和距等。
大小量度:體重♂800-1050g,♀550-750g;體長♂537-710mm,♀416-462mm;嘴峰♂16-19mm,♀15-16mm;翅♂210-235mm,♀185-195mm;尾♂300-394mm,♀140-160mm;跗蹠♂70-82mm,♀62-68mm (滇南亞種)。 (注:♂雄性;♀雌性)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大多為3-5只或6-7的小群活動,有時亦集成10-20中的大群。性機警而膽小,看見人或聽見聲響便迅速鉆入林中或灌叢中逃跑,危急時也振翅飛翔,每次飛行數(shù)十米至上百米遠,落地后又繼續(xù)潛逃。晚上棲息于樹上。
雜食性,主要以植物葉、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筍、草莓、榕果、草子、漿果和種子為食,有時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與家雞混群覓食。覓食方式也和家雞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邊走邊覓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覓食活動最為頻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雞也吃各種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
繁殖期2-5月。進入繁殖期后雄鳥叫聲頻繁,常常發(fā)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聲有似“茶花兩朵”,故中國云南許多地方稱原雞為茶花雞。主要營巢于林下灌木發(fā)達、干擾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樹林內營巢的。巢多置于樹腳旁邊或灌叢與草叢中地上,巢甚簡陋,通常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親鳥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淺坑,內再墊以樹葉和羽毛即成,有時直接產卵于灌叢中地上。每窩產卵6-8枚,偶爾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淺棕白色或土黃色、光滑無斑,橢圓形,大小為42-48mm×31-36mm。卵產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卵化期19-21天。雛鳥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隨雌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