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及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廣布于歐洲及亞洲溫帶地區(qū)。主要野生在鹽堿荒地和沙漠邊緣及河流兩岸、沖積平原、河泊周圍及戈壁荒灘上。有引種栽培馴化。模式標(biāo)本采自歐洲的亞得里亞海邊。
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約2米,最高可達(dá)4米,具乳汁;枝條對生或互生,圓筒形,光滑無毛,紫紅色或淡紅色。
葉對生,僅在分枝處為近對生,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1-5厘米,寬0.5-1.5厘米(最大的達(dá)8×2.2厘米),頂端急尖至鈍,具短尖頭,基部急尖至鈍,葉緣具細(xì)牙齒,兩面無毛;葉脈纖細(xì),在葉背微凸或扁平,在葉面不明顯,側(cè)脈每邊10-15條,在葉緣前網(wǎng)結(jié);葉柄長3-6毫米;葉柄間具腺體,老時脫落。
圓錐狀聚傘花序一至多歧,通常頂生,有時腋生,花梗長約4毫米,被短柔毛;苞片膜質(zhì),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約1毫米;小苞片長1-5毫米,寬0.5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兩面被短柔毛,邊緣膜質(zhì),長約1.5毫米,寬約0.6毫米;花冠圓筒狀鐘形,紫紅色或粉紅色,兩面密被顆粒狀突起,花冠筒長6-8毫米,直徑2-3毫米,花冠裂片基部向右覆蓋,裂片卵圓狀長圓形,稀寬三角形,頂端鈍或渾圓,與花冠筒幾乎等長,長3-4毫米,寬1.5-2.5毫米,每裂片內(nèi)外均具3條明顯紫紅色的脈紋;雄蕊著生在花冠筒基部,與副花冠裂片互生,長2-3毫米;花藥箭頭狀,頂端漸尖,隱藏在花喉內(nèi),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頭基部,基部具耳,耳通常平行,有時緊接或輳合,花絲短,密被白茸毛;雌蕊長2-2.5毫米,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縮小,柱頭基部盤狀,頂端鈍,2裂;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所組成,被白色茸毛,每心皮有胚珠多數(shù),著生在子房的腹縫線側(cè)膜胎座上;花盤環(huán)狀,肉質(zhì),頂端不規(guī)則5裂,基部合生,環(huán)繞子房,著生在花托上。
蓇葖2,平行或叉生,下垂,箸狀圓筒形,長8-20厘米,直徑2-3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鈍,外果皮棕色,無毛,有紙縱紋;種子多數(shù),卵圓狀長圓形,黃褐色,長2-3毫米,直徑0.5-0.7毫米,頂端有一簇白色絹質(zhì)的種毛;種毛長1.5-2.5厘米;子葉長卵圓形,與胚根近等長,長約1.3毫米:胚根在上?;ㄆ?-9月(盛開期6-7月),果期7-12月(成熟期9-10月)。
羅布麻抗逆性較強。它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yán)格,在沙質(zhì)土壤中也容易成活;在年降水量為100毫米甚至不足15毫米,而蒸發(fā)量高達(dá)2500-3000毫米的干旱地區(qū),羅布麻仍生長良好;在新疆的一些田里,鹽含量高達(dá)14.5%,青海柴達(dá)木盆地有些田地中土壤表層30厘米內(nèi)含鹽量甚至高達(dá)50%,羅布麻仍能良好生長;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qū),極端低溫-47℃,地面積雪期130天,羅布麻也可自然生長,株高可達(dá)70-120厘米;在吐魯番盆地,夏季最高氣溫達(dá)47.8℃,地面溫度達(dá)52℃以上,羅布麻也生長良好。
中耕除草,當(dāng)苗高5-6厘米時應(yīng)及時清除雜草,并適當(dāng)松土,每年除草松土3-4次,并根據(jù)土壤的含水量適時進(jìn)行灌溉,以促進(jìn)苗木的生長。
追肥,當(dāng)苗高10厘米時進(jìn)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氮肥3-5千克;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jìn)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施磷肥10千克、鉀肥5千克,然后澆水。7月下旬停止施肥。
間苗定苗,當(dāng)苗高5厘米以上時結(jié)合松土除草進(jìn)行,間去弱苗、過密苗或病苗,同時移苗補苗,株距5-8厘米。
留種,選擇健壯的無病害的植株留做種子。當(dāng)果實從綠色變?yōu)辄S色即將開裂時收割,稍加晾曬待果實完全裂開時脫粒,再晾曬2-3天,除凈雜質(zhì),裝入布袋,置于陰涼通風(fēng)干燥處保存。
選地整地
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應(yīng)以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沙質(zhì)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易澇、易干旱的黏質(zhì)和石灰質(zhì)地塊不宜栽種。整地前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廄肥1000-2000千克,全面深耕,深30-40厘米,耙細(xì)、整平,做成畦床,按8米×1.2米作畦,畦高8-18厘米、寬30-40厘米,兩畦之間留作業(yè)道40厘米左右,并在兩畦之間增設(shè)隔離帶,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因種子細(xì)小,直接播種不易出苗,應(yīng)先處理種子。處理方法:將種子裝入布袋,用清水浸泡24小時,期間換水1-2次,屆時取出攤開,厚度1-2厘米,放在15℃的地方,蓋上潮濕的遮蓋物(如麻袋、布袋等),當(dāng)有5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將種子拌入1:10的清潔細(xì)沙,在畦上開溝條播,行距30厘米,溝深0.5-1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nèi),之后覆土0.5厘米,稍鎮(zhèn)壓后澆水,再覆蓋草簾或稻草等保濕。待小苗欲出土?xí)r在傍晚或多云的天氣撤下覆蓋物,培育1年即可移栽。
選取2年生以上的根莖,切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按株距30厘米、行距25厘米開穴,穴深10-15厘米,穴口寬15厘米,每穴平栽2-3個根段,覆土10厘米,澆水。華北地區(qū)3月中旬、東北地區(qū)4月中旬栽培,30天左右陸續(xù)出苗。
在植株枯萎后或在春季萌動前,將根莖及根從株叢中挖出進(jìn)行移栽。
羅布麻在生長期間很少發(fā)生病害。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在生長期間如果發(fā)現(xiàn)斑枯病,應(yīng)立即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預(yù)防,如需再次施藥,應(yīng)間隔7-10天。要及時清除病株,并在收獲時做好清園工作,集中銷毀病株,以減少傳染源。
纖維
羅布麻纖維屬韌皮纖維,位于莖稈上的韌皮組織內(nèi)。其單纖維是一種兩端封閉,中間有胞腔,中部粗而兩端細(xì)的細(xì)胞狀物體,截面呈明顯不規(guī)則的腎形,中腔較小,纖維縱向無扭轉(zhuǎn),表面有許多豎紋并有橫節(jié)存在。羅布麻纖維素含量高達(dá)81.4%,比一般麻類高,纖維強度是棉纖維的5-6倍,細(xì)度優(yōu)于苧麻,且手感柔軟,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散水散熱快,耐腐蝕,光澤度可與真絲媲美。
藥用
【蒙藥】葉或全草治頭暈,高血壓,心悸,失眠,驚癇抽搐,腎炎水腫《蒙植藥志》。
【裕固藥】野麻:葉泡茶喝,治頭痛;全草煎水洗身治風(fēng)濕;黏性汁液用于去贅肉。
【維藥】羅布奴爾坎得爾:葉用于頭暈,心悸,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及肝硬化腹水《民族藥志三》。
葉:甘、苦,涼。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尿少,高血壓癥,腎虛,水腫。
全草:甘、苦,涼。有小毒。清火,降壓,強心,利尿。用于心臟病,高血壓癥,腎虛,肝炎腹脹,水腫。 乳汁:用于愈合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