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云南,陜西,甘肅,新疆及西藏;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歐、亞兩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jié)上具纖細的須根,多少木質(zhì)。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shù),從根莖發(fā)出,中上部各節(jié)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jié)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
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
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shù)長圓狀在果時多少伸長的小穗狀花序所組成;苞片長圓狀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銳尖,綠色或帶紫暈,長約5毫米,具平行脈,全緣?;ㄝ噻姞睿B齒長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內(nèi)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環(huán),13脈,多少顯著,萼齒5,三角形,等大,長0.5毫米?;ü谧霞t、淡紅至白色,管狀鐘形,長7毫米,兩性花冠筒長5毫米,顯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長約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nèi)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顯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圓形,長1.5毫米,先端2淺裂,下唇開張,長2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后對短于上唇,前對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對近相等,內(nèi)藏,花絲絲狀,扁平,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兩性花由三角狀楔形的藥隔分隔,室叉開,而雌性花中藥隔退化雄蕊的藥室近于平行。花盤平頂?;ㄖ猿鲂廴?,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
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稜,褐色,無毛?;ㄆ?-9月,果期10-12月。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以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堿土、沙土不宜栽培。
苗出齊后及時間苗,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并在植物表面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禾苗茁壯成長。并適時噴施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生長期間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結合追施人糞尿2-3次。
直播法于春季3月播種,將種子與細沙混合后,按行株距25×20厘米開穴播種。條播按行株距25厘米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整地下種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施土壤表面,可保墑防水分蒸發(fā)、防曬抗旱、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苗的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蟲害有地老虎等,栽培過程要注意防治。在收割后根部經(jīng)過4-7天傷流期,愈傷組織形成期20天左右,便開始新芽分化,形成多枝的株叢。傷流期至新芽分化不宜澆水,以防爛根。同時,要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nóng)藥化肥用量,降低殘毒。
藥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解表;理氣;清暑;利濕。主感冒發(fā)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疽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克,大劑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癥,其散寒發(fā)表功用,尤勝于薄荷。在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購及使用。
經(jīng)濟
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鮮莖葉含油0.07-0.2%,干莖葉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計)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計)約含7%,除供調(diào)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