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及大洋洲;在中國分布于廣西(東興)、廣東(南部及沿海各島嶼)和臺灣(基隆、高雄、屏東)。多生于海陸交錯區(qū)的高潮帶或超高潮帶的鹽堿地上,對土壤要求不高,在潮濕貧瘠的沙礫土上或潮溝邊較高的地方均可生長。喜光、喜熱,生長速度較快。
常綠喬木,高2-3米,稀有更高;枝無毛,具多數(shù)皮孔。葉互生,厚,近革質(zhì),葉片橢圓形或闊橢圓形,少有卵狀長圓形,長6-8厘米,寬3-4.2厘米,頂端短尖,尖頭鈍,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細齒,干時略背卷,兩面均無毛,腹面光滑;中脈粗壯,在腹面凹入,背面顯著凸起,側(cè)脈約10對,纖細,斜伸,離緣2-5毫米彎拱連接,網(wǎng)脈不明顯;葉柄粗壯,長1.5-3厘米,無毛,頂端有2圓形的腺體;托葉卵形,頂端尖,長1.5-2毫米。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腋生、單生或雙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長3-4.5厘米,雌花序較短。雄花:苞片闊卵形,肉質(zhì),長和寬近相等約2毫米,頂端截平或略凸,基部腹面兩側(cè)各具1腺體,每一苞片內(nèi)含1朵花;小苞片2,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約0.6毫米,基部兩側(cè)各具1腺體;花梗粗短或近無花梗;萼片3,線狀漸尖,長約1.2毫米;雄蕊3枚,常伸出于萼片之外;花絲向基部漸粗。雌花;苞片和小苞片與雄花的相同,花梗比雄花的略長;萼片闊卵形或三角形,頂端尖,基部稍連合,長約1.4毫米,基部寬近1毫米;子房卵形,花柱3,分離,頂端外卷。蒴果球形,具3溝槽,長7-8毫米,寬約10毫米;分果爿尖卵形,頂端具喙;種子球形,直徑約4毫米?;ü?-9月。
海漆栽培時要選擇合適的造林地和種植時間。苗初植要適當密植,有利于形成良好生境,提高幼林成活率,采用1米×1米的株行距為宜。幼林期應加強管理,林地容易受其他雜草侵襲,影響生長,難于郁閉成林。
種植初期,要禁止?jié)O民在幼苗幼樹區(qū)的活動,減少對幼苗幼樹造成損害。海漆枝條柔軟,匍匐生長地面易受水浸泡,可用竹子扶撐,待長大后再獨立生長。
采種盡可能在上半年采種,以保證種子質(zhì)量。新鮮種子發(fā)芽率較高,貯藏時間越長,發(fā)芽率越低,種子隨采隨播為好。海漆在育苗中最好采用疏松、透氣性強的基質(zhì)播種育苗。此外,播種后,用紗網(wǎng)蓋住苗床,以免潮水或下雨時雨水沖刷種子,也便于澆水。退潮后及時用淡水澆苗,以免泥漿黏附于種子或苗床表面,影響種子和苗床的透氣性。溫度越高,海漆幼苗生長越快,低溫和高鹽度均能制約苗木生長。在育苗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強水肥管理,保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較低的含鹽量,提高苗木生長量。
海漆具有速生、抗逆性強等特點,對防風固岸有顯著效果,是海濱高潮位地帶和河道的護岸樹。中國東南沿海大面積營造紅樹林的重要樹種,可用于沿海生態(tài)景觀林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