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在湖南東安縣,當?shù)亓謽I(yè)部門發(fā)現(xiàn)一片保護完好的楠木林,楠木樹齡據(jù)傳大都在500歲以上,十分珍貴。湖北省竹溪縣鄂坪鄉(xiāng)東灣村慈孝溝和新洲鄉(xiāng)爛泥灣村楠木是我國目前現(xiàn)存最大的金絲楠木群落,世界罕見,此楠木群也是故宮楠木的“后裔”。
大喬木,高達30余米,樹干通直。芽鱗被灰黃色貼伏長毛。小枝通常較細,有棱或近于圓柱形,被灰黃色或灰褐色長柔毛或短柔毛。葉革質(zhì),橢圓形,少為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1(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尖頭直或呈鐮狀,基部楔形,最末端鈍或尖,上面光亮無毛或沿中脈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脈上被長柔毛,中脈在上面下陷成溝,下面明顯突起,側(cè)脈每邊8-13條,斜伸,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近邊緣網(wǎng)結(jié),并漸消失,橫脈在下面略明顯或不明顯,小脈幾乎看不見,不與橫脈構(gòu)成網(wǎng)格狀或很少呈模糊的小網(wǎng)格狀;葉柄細,長1-2.2厘米,被毛。
聚傘狀圓錐花序十分開展,被毛,長(6)7.5-12厘米,纖細,在中部以上分枝,最下部分枝通常長2.5-4厘米,每傘形花序有花3-6朵,一般為5朵;花中等大,長3-4毫米,花梗與花等長;花被片近等大,長3-3.5毫米,寬2-2.5毫米,外輪卵形,內(nèi)輪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兩面被灰黃色長或短柔毛,內(nèi)面較密;第一、二輪花絲長約2毫米,第三輪長2.3毫米,均被毛,第三輪花絲基部的腺體無柄,退化雄蕊三角形,具柄,被毛;子房球形,無毛或上半部與花柱被疏柔毛,柱頭盤狀。
果橢圓形,長1.1-1.4厘米,直徑6-7毫米;果梗微增粗;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質(zhì)、緊貼,兩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ㄆ?-5月,果期9-10月。
楠木喜濕耐蔭,立地條件要求較高,造林地以選擇土層深厚、肥潤的山坡、山谷沖積地為宜。造林地條件差則不易成林。整地要求細致,一般林地用帶狀深翻,肥沃林地可穴量。穴徑50厘米,深30厘米以上。造林季節(jié),從“冬至”到“雨水”均可,但早造比遲造好。據(jù)福建三明莘口林場經(jīng)驗:“大寒”造林成活率比“雨水”高25%。2年生苗可提早到“大雪”造林。楠木幼年期生長較慢,冠幅也較窄,初植密度可適當加大,以每畝167—200株為宜。植苗造林栽植前要適當修剪部分枝葉和過長根系。1年生苗側(cè)根雖較多,但比較嫩,容易干枯,所以起苗要隨即打好泥漿,加強保護。盡量做到隨起苗隨造林。栽植時,選陰天和小雨天,嚴格掌握苗正、根舒、深栽、打緊等技術(shù)措施、以保證成活。
由于楠木初期生長慢,易遭雜草壓蓋而影響成活和生長,因此需加強撫育管理。造林后3—5年內(nèi),每年撫育二次,山坡下部及山谷雜草繁茂地帶還應適當增加撫育次數(shù)。撫育時間應安排在楠木生長高峰季節(jié)到來之前,即第一次撫育在4—5月,第二次撫育在7—8月。楠木樹冠發(fā)育較慢,幼年又較耐蔭,所以幼林嚴禁打枝,撫育時也不得損傷樹皮,否則將顯著減弱其生長。楠木林在樹冠完全郁閉,林下雜草消滅,出現(xiàn)較多的被壓木時,應進行撫育間伐。采用弱度的下層撫育法,即伐去明顯的被壓木,雙杈木以及優(yōu)良木周圍的競爭木。間伐強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林地較肥沃,初植密度較大的(如每畝222株),可伐去株數(shù)30%左右。
楠木,用種子繁殖,果實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種子有油質(zhì),壽命短,陰干后即可播種。若次年春播,需用濕沙貯藏。幼苗期需遮蔭,當幼苗長成真葉即可間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綠化用大苗,可換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須帶土團,并剪去部分葉片。栽植時要選擇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環(huán)境。楠木4月開花,種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轉(zhuǎn)變?yōu)樗{黑色,即達成熟。采種選20年生以上的優(yōu)良母樹,用鉤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實。
采集的果實,要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是將果實放在籮筐或木桶中搗動,脫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凈,置室內(nèi)陰干,切忌曝曬,水跡稍干,即可貯藏。一般100公斤果可出種子40—50公斤。種子純度92—99%,千粒重200—345克,場圃發(fā)芽率達80—95%。種子含水量較高(20—40%),容易失水開裂,子葉發(fā)霉,喪失發(fā)芽力,因此,處理好的種子須馬上用潮濕河沙倒分層貯藏。如需催芽,可貯放在溫度較高或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這樣“立春”前后種子開始大量萌動,用來播種能提早數(shù)天發(fā)芽。
楠木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喜陰濕,宜選擇日照時間短,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土壤作圃地。土質(zhì)粘重,排水不良,易發(fā)生爛根;土壤干燥缺水,則幼苗生長不良,又易造成灼傷。
播種從“大寒”至“雨水”均可進行。播種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細致。一般用條播條,條距15—20厘米,條寬6—10厘米。每畝播種量15—20公斤。播后覆蓋火燒土1—2厘米,再蓋草或鋸悄、谷殼,以保持苗床濕潤。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時間長,地表溫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為害,因此尚需給以適當遮蔭。但據(jù)福建三明莘口林場試驗,選背陰圃地,適當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蓋,不遮蔭亦可避免幼苗灼傷。間苗應分期進行,要量少次多。
7月苗高達10厘米左右時,即可定苗。每畝留苗3萬株。8—10月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間,應加強苗圃水肥管理,以加速苗木生長,提高苗木質(zhì)量。11月份還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長,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時受凍害。1年生壯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長細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
藥用價值
【功效】:散寒化濁、利水消腫。
【主治】:治吐瀉轉(zhuǎn)筋,水腫。
【性味歸經(jīng)】:辛,溫。
①《別錄》:“微溫?!?/p>
②《本草拾遺》:“枝葉,味苦,溫,無毒?!?/p>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微毒?!狈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0~150克。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樹皮(楠木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可采。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實用價值
木質(zhì)堅硬耐腐,壽命長,用途廣泛。
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chǎn)于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后者別名金絲楠,產(chǎn)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博物要覽》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jié)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河山色清而木質(zhì)甚松,如水楊之類,惟可做桌凳之類。"傳說水不能浸,蟻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宮殿及重要建筑之棟梁必用楠木。楠木木材優(yōu)良,具芳香氣,硬度適中,彈性好易于加工,很少開裂和反撓,為建筑、家具等的珍貴用材。器具除做幾案桌椅之外,主要用做箱柜。楠木木材和枝葉含芳香油,蒸餾可得楠木油,是高級香料。該種為高大喬木,樹干通直,葉終年不謝,為很好的綠化樹種。木材有香氣,紋理直而結(jié)構(gòu)細密,不易變形和開裂,為建筑、高級家具等優(yōu)良木材。
楠木以其材質(zhì)優(yōu)良,用途廣泛而著稱于世,是楠木屬中經(jīng)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又是著名的庭園觀賞和城市綠化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