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面黃紅相間,層次分明,口感柔軟醇厚,豆香、米香濃郁。
此糕呈方形,糕黃,棗紅,粘軟香甜。教您黃米切糕(山東)怎么做,如何做黃米切糕(山東)將紅棗洗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煮至四成熟后撈出,倒掉水。鍋內(nèi)另放涼水500克,燒沸,倒入棗。黃黏米面加水500克調(diào)成面糊,用勺把面糊慢慢地倒入鍋內(nèi),熟后倒入瓷盆內(nèi)晾涼(或放冰箱內(nèi)涼透)成糕,然后翻扣在一塊木板上,用薄片刀切塊裝盤。食用時(shí)可蘸白糖。
黃米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yíng)養(yǎng)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
熱量(千卡):342
b1硫胺素(毫克):.09
ca鈣(毫克):0
蛋白質(zhì)(克):9.7
b2核黃素(毫克):.13
mg鎂(毫克):0
脂肪(克):1.5
b5煙酸(毫克):1.3
fe鐵(毫克):0
碳水化合物(克):72.5
vc維生素c(毫克):0
ma錳(毫克):.23
膳食纖維(克):4.4
ve維生素e(毫克):4.61
zn鋅(毫克):2.07
維生素a(微克):0
膽固醇(毫克):0
cu銅(毫克):.9
胡羅卜素(微克):.8
鉀(毫克):0
p磷(毫克):0
視黃醇當(dāng)量(微克):11.1
鈉(毫克):3.3
se硒(微克):0
新黃黏米面500克,干紅棗500克。切糕歷史較久?!洱埑桥f聞》載:"齊齊哈爾產(chǎn)糜子,土人以為常食。"明清年間,已有專賣糕餅的店鋪。黃米又稱糜子米,是一種粘性較強(qiáng)的米,切糕用此制成,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黃米磨成細(xì)粉,過濾后備用。紅小豆洗凈,入鍋煮至熟軟,撈出控凈水。黃米面與水按1:1的比例調(diào)成稠漿糊,然后倒在鋪有濕布的蒸籠上,攤成約3厘米厚,放入蒸鍋用旺火蒸至金黃色將熟時(shí),開鍋,撒上一層紅小豆,約3厘米厚,攤平,緊接著再倒上一些黃米面稠糊,約3厘米厚,攤平,上籠再蒸,然后再撒上一層紅小豆和黃米糊再蒸,熟透即成,總厚度達(dá)10厘米以上,取出翻扣在案板上,現(xiàn)吃現(xiàn)切。
1.黃米面糊的稀稠掌握好,不宜太稀,否則糕層??;
2.紅小豆要煮熟軟;
3.一般為三層糕面兩層豆,也可每層稍薄,做成五層糕面或四層糕面;
4.蒸時(shí)開始幾層剛凝固就行,待全部蒸熟上下一致為止。新黃黏米面500克,干紅棗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