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分布于中國廣西北部元寶山老虎口以北,多散生于山脊及其東側,海拔1700-2050米地帶。分布區(qū)位于中亞熱帶中山上部,生于以落葉闊葉樹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中。產區(qū)夏涼冬冷,年平均溫12-15℃,極端最低溫-12℃,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霧多,濕度大。土壤主要為由花岡巖發(fā)育成的酸性黃棕壤,pH值4.5-5,表土層為枯枝落葉所覆蓋的黑色腐殖質土。幼樹耐蔭蔽,成長后喜光,耐寒冷。其主要伴生樹種為南方鐵杉、南方紅豆杉、粗榧、短葉羅漢松、包槲柯、水青岡等,林下多生長茂密的長尾筱竹。
常綠喬木,高達25米,胸徑60-80厘米;樹干通直,樹皮暗紅褐色,不規(guī)則塊狀開裂;小枝黃褐色或淡褐色,無毛;冬芽圓錐形,褐紅色,具樹脂。葉在小枝下面列呈2例,上面的葉密集,向外向上伸展,中央的葉較短,長1-2.7厘米,寬1.8-2.5毫米,先端鈍有凹缺,上面綠色、中脈凹下,下面有兩條粉白色氣孔帶,橫切面有兩個邊生樹脂道;幼樹的葉長3-3.8厘米,先端通常二裂。
球果直立,短圓柱形,長8-9厘米,直徑4.5-5厘米,成熟時淡褐黃色;種鱗扇狀四邊形,長約2厘米,寬2.2厘米,鱗背密生灰白色短毛;苞鱗長約種鱗的4/5,微外露,中部較寬,約9毫米,先端有刺尖;種子倒三角狀橢圓形,長約1米,種翅倒三角形,淡黑褐色,長約為種子的一倍,寬9-11毫米。每隔3-4年開花結果一次,花期5月,果期10月。
10月份,待元寶山冷杉球果成黃褐色時及時采收,置于通風陰涼處晾干,等自然開裂后脫出種子,去除雜物,不宜在烈日下曝曬,然后混濕沙層積藏過冬。種子發(fā)芽率僅為10%左右。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緩坡或山谷作圃地,于早春播種,播種前先將種子浸入0.3%的過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15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再置于40℃的溫水中浸種8小時,涼干后播種,防止鳥、鼠為害,一個月后發(fā)芽。幼苗出土后要適時遮蔭,并注意防治立枯病,2-3年生苗,可出圃造林。
元寶山冷杉為珍稀瀕危植物。它在中國廣西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中國、國南方古代植物區(qū)系的發(fā)生和演變,以及古氣候、古地理,特別是對第四紀冰期氣候的探討有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