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種原產(chǎn)中國中部和北部,現(xiàn)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qū),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喬木或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徑可達50厘米,樹皮厚,灰色,具不規(guī)則淺縱裂;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葉卵形或廣卵形,長5-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1.5-5.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外面密被細硬毛。
花單性,腋生或生于芽鱗腋內(nèi),與葉同時生出;雄花序下垂,長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ū黄瑢挋E圓形,淡綠色。花絲在芽時內(nèi)折,花藥2室,球形至腎形,縱裂;雌花序長1-2厘米,被毛,總花梗長5-10毫米被柔毛,雌花無梗,花被片倒卵形,頂端圓鈍,外面和邊緣被毛,兩側(cè)緊抱子房,無花柱,柱頭2裂,內(nèi)面有乳頭狀突起。
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 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強。
采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凈種子,隨即播種或濕砂貯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當年新種子。播前用50℃溫水浸種,待自然冷卻后,再浸泡12小時,放濕砂中貯藏催芽,經(jīng)常保持濕潤,待種皮破裂露白時即可播種,按行株距20-30厘米開溝,溝深1厘米,每1小時米2用種量7.5-15千克。覆土。約經(jīng)10天出苗。苗高3-4厘米間苗,去弱留強,并補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
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濕沙貯藏,使砧木剪口處的皮層和木質(zhì)部分離成袋狀,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緊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狀芽接(套接)。
早春將母株橫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溝中,露出頂端,培土壓實,待生根后與母體分離。春或秋季進行定植。按行、株距2米×0.4米開穴,穴徑0.5-0.7米,穴底施入腐熟廄肥,上鋪薄土一層,栽入,填表土后,將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壓實,澆水。
春芽萌發(fā)后用敵敵畏、樂果、桑寧進行一次蟲害防治,春蠶結(jié)束后,夏蠶結(jié)束后,早秋蠶結(jié)束后用敵敵畏、樂果、桑寧、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病蟲害防治。
藥用
功能主治
桑葉可疏散風熱;清肺;明目。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鮮桑葉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炭疸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劑還有殺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降血糖作用
桑葉在脫皮固酮對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島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癥均有降血糖作用。脫皮固酮促進葡萄糖轉(zhuǎn)變?yōu)樘窃桓淖冋游锏难撬?。有人認為桑葉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其它作用
對鼠腸肌有抑制作用。對動情期子宮有興奮作用。稀釋液靜脈注射可出現(xiàn)暫時的血壓下降。脫皮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蟲脫皮。對人體能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排除體內(nèi)膽固醇,降低血脂,桑葉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飼小鼠可減慢生長率。10%桑葉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頭肌或滴入兔眼結(jié)膜內(nèi),均未發(fā)現(xiàn)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過敏性實驗為陰性。對羊紅血球未見溶血反應(yīng)。桑菊飲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指數(shù),使嗜酸性細胞增多。
毒性
10%桑葉注射液小鼠(體重量20克)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當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當于人用量的60倍連續(xù)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肝、腎、肺等無損害。若給予更大劑量,則使上述臟器發(fā)生變性和出血。
經(jīng)濟
桑木還可以用來做弓,叫做桑弧。枯枝可以作為干柴;樹皮可以作為藥材,造紙;桑木還可以也可以造紙;桑木還可以用來制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如桑杈、車轅等。葉為養(yǎng)蠶的主要飼料,亦作藥用,并可作土農(nóng)藥。木材堅硬,可制家具、樂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饑,還可以釀酒,稱桑子酒。
園林
桑樹樹冠寬闊,樹葉茂密,秋季葉色變黃,頗為美觀,且能抗煙塵及有毒氣體,適于城市、工礦區(qū)及農(nóng)村四旁綠化。適應(yīng)性強,為良好的綠化及經(jīng)濟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