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溫暖、濕潤氣候,不甚耐寒。適應(yīng)性強,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和石灰質(zhì)土均能適應(yīng)。耐旱,耐水濕,耐瘠薄。喜陽也較耐陰。根系發(fā)達,萌發(fā)力強,耐修剪。常生長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
雀梅原產(chǎn)中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常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印度、越南、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zhì),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厘米,寬0.7~2.5厘米,頂端銳尖,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cè)脈每邊3~4(5)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7毫米,被短柔毛。
花無梗,黃色,有芳香,通常2~4數(shù)個簇生排成頂生或腋生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厘米,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nèi)卷,短于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
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種子扁平,二端微凹?;ㄆ?~11月,果期翌年3~5月。
雀梅樹樁病蟲害常見的有天牛,俗稱“鉆心蟲”。天牛雌蟲咬破樹皮產(chǎn)卵于枝干上,初孵幼蟲在樹皮下蛀食,長大蛀入樹干、根內(nèi),被危害的植株往往被蛀空而枯死。
防治方法:可根據(jù)排泄物判斷蟲雀梅害所在部位,用適度鐵絲插入蟲孔刺死幼蟲,也可用敵敵畏200倍液浸濕棉花球塞蛀孔,用藥毒殺幼蟲,然后用濕泥密封。
紅蜘蛛,又稱火蜘蛛,也是雀梅樁景常見蟲害,它體小不足1毫米,呈橙紅或紅褐色卵圓形。紅蜘蛛在植株葉上結(jié)網(wǎng),以其口器刺入枝葉吸取汁液,受害葉片的葉綠素受破壞,色澤變黃淡,葉面呈現(xiàn)細密灰黃斑點,葉片逐漸枯黃敗落,有的甚至全株葉片脫光枯死。
防治方法:可噴灑敵敵畏或樂果1000倍液至1500倍液,消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