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宮總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共9層,地下利用礦坑建設(shè)了6層,規(guī)模宏大,可以說在世界上的佛教建筑中也是少見的,而這里就是安放和供奉佛頂舍利的地方。佛頂宮呈半圓狀,整體造型是以巨型蓮花托起佛頂發(fā)髻的摩尼穹頂,直徑超過200米,非常輝煌壯觀。
佛頂宮中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穹頂,而是設(shè)計成天井式的上下直通空間,最中心的佛涅槃的臥像最為震撼,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瞻仰。佛陀用生老病死四相來勸化眾生,佛教的“涅槃”是一種不生不滅的永恒寧靜的境界。佛說法時,諸天散花。相傳,佛國凈土也有晝夜雨花的祥瑞,釋迦牟尼佛涅槃時,所有人也持香花、寶幢等供養(yǎng)。
在整個穹頂?shù)淖畹讓?,整個遺址公園最為神圣的宮殿里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供奉佛祖頂骨舍利的仿制圣塔有鎏金、水晶、琉璃、寶石等佛教“七寶”鑲嵌,集青銅、鎏金、掐絲琺瑯、雕塑、鏨刻等數(shù)十種傳統(tǒng)工藝于一身,再輔以激光投影,堪稱精美絕倫。
進入佛頂宮,先要通過一條繪滿圣跡繪畫的長廊,在這個通道內(nèi)又有四座小型的宮殿,分別描繪世界上地、火、水、風四大自然現(xiàn)象的奇觀。一路是體悟佛祖八相成道的繪畫故事,行進路線上能看到地之奇觀和火之奇觀——千尊小佛龕和千盞心燈的勝景。
到了臨近佛頂宮的地方,需要乘坐水中的電梯上行,這是第三個奇觀——沐三界凈水。通過禪意的設(shè)計來描繪自然界的這些現(xiàn)象。出了電梯就是佛頂宮的頂層,這里也是佛頂宮的入口。高大的空間和精美的穹頂就在上方,令人震撼,仰天望去,神秘的天空蒼穹似乎近在咫尺,點點的繁星似乎伸手可及,天人合一。這樣的設(shè)計,是讓人們在見到佛頂骨之前,能夠了解佛教故事,用心體會自然萬物,“歷練”過后方能以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進入佛頂宮,也頗有“禪修”的意思。
佛頂宮建筑以供養(yǎng)為主題,共分為大小穹頂兩部分,寓意為外供養(yǎng)與內(nèi)供養(yǎng),大穹頂長度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與牛首東峰呼應(yīng),又覆蓋在地宮小穹頂之上,象征佛祖無量加持。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發(fā)髻,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yǎng)。
小穹頂基座為蓮花寶座造型,整個蓮花寶座共由象征佛陀無量智慧的56座飛天菩提門,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門如意柱組成,與小穹頂摩尼寶珠上下結(jié)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意象。
“佛頂摩崖·文殊圣山”因整個摩崖位于牛首山西峰佛頂宮大穹頂袈裟護持之下而得此名,全體共分上下兩層,上層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態(tài),取天然巨石雕鑿十三座大小石窟,下層以各種淺深浮雕和經(jīng)文石刻為主,上下兩層合為一只巨型佛手,莊嚴殊勝。
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建筑總高為46.5米,內(nèi)部凈高約 38 (41.2)米,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禪境大觀的核心是禪文化,由三個部分組成,佛出生的禪境花園、成道的禪境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表現(xiàn)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沿著佛陀修行的足跡,讓人們感悟由釋迦牟尼人成佛的奇跡。
千佛殿以紅色、黃色和暗金色為主色調(diào),整個千佛殿空間呈穹窿狀,平面為橢圓形,千佛殿外圈有萬佛廊,萬佛廊在空間上涵括了地下三層。千佛殿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布局,以代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舍利圣塔為中心,加之圣塔上的四波羅蜜菩薩、對稱于環(huán)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門十六尊菩薩、四攝菩薩和八內(nèi)外供養(yǎng)菩薩,立體呈現(xiàn)了佛教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yǎng)會的神圣場景。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圣塔。塔高21.8米,造型基于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造型,取象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征了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
萬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層構(gòu)成。地下第三層重點表現(xiàn)中國佛教文化,有兩條經(jīng)文偈語走廊和十六幅絹裱工筆畫。地下第四層展現(xiàn)印度佛教文化,環(huán)廊內(nèi)設(shè)有二十諸天,以及七面表現(xiàn)印度佛教教義故事漆畫。進入地下五層,其主題為佛陀本生與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體視頻、十幅賢劫十六尊瓷板畫,以及八大靈塔和相關(guān)實物展陳。
舍利藏宮位于地下44米處。藏宮的中心區(qū)域?qū)儆谧诮虉鏊Q為藏宮大殿,佛頂骨舍利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nèi)。舍利藏宮以暗色調(diào)為主,營造莊重、神秘的氛圍。長廊長66米,根據(jù)六波羅密的供養(yǎng)內(nèi)涵布局,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分別為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