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東北、華北、西北和華中以及四川;生于草原、山坡草地、灌叢中以及雜木林下,海拔200-2300米。分布于朝鮮、蒙古和俄羅斯。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圓柱形,長達40厘米,肥厚,淡黃白色,具少數(shù)側根。莖直立或斜上,叢生,上部多分枝。葉互生,狹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1-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無柄或近無柄。總狀花序長約2-14厘米,偏側生與小枝頂端,細弱,通常稍彎曲;花淡藍紫色,長6毫米;花梗細弱,長3-6毫米;苞片3,極小,易脫落;萼片的外輪3片比較小,線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內(nèi)輪2片呈花瓣狀,成稍彎些的長圓狀倒卵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花瓣的2側瓣倒卵形,長約4毫米,中央花瓣較大,呈龍骨瓣狀,背面頂端有撕裂成條的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連合成鞘狀;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線形,彎垂,柱頭二裂。蒴果扁平,卵圓形,邊有狹翅,長寬均約4-5毫米,綠色,光滑無睫毛。種子卵形,微扁,長約2毫米,棕黑色,密被白色細絨毛,上端有發(fā)達的種阜。花期5-7月,果期7-9月。
整地根據(jù)其生習性選擇向陽 、地勢高燥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翻地時必須一次施足底肥。在北方多采用寬1m的平畦,進行條播。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
春播在4月中,下;秋播在8月中,下旬進行;因地制宜,不可過晚,以保證出苗后不因氣溫太低而死亡一般先在整好的地上澆水,水下滲后再進行播種。每畝用種1-1.5 kg.播前用水或 0.3%磷酸二氫鉀水溶 液浸種1晝夜,撈出后與3-5 倍細沙混合秋播用當年種子,于8月下旬播種,在第二年春出苗。育苗移栽 3月上,中旬進行,在苗床上條播,覆土約lcm,保持苗床濕潤,溫度控制在15 ~ 20℃ 為佳,播后約10天出苗,待苗高5cm時進行定植。在陰雨天或午后進行。
松土除草因遠志植株矮小,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松土除草,松土要淺,保持土表疏松濕潤,避免雜草掩蓋植株。澆水追肥遠志喜干燥,除種子萌發(fā)和幼苗期需適量澆水外,在生長后期一般不宜經(jīng)常澆水每年春冬季節(jié)及4,5月間各追肥1次,磷肥為主。根外追肥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
根腐?。憾嘤昙竟?jié)低洼地易發(fā),為害根部。防治方法 ①盡早發(fā)現(xiàn)拔掉并燒毀,病穴用10%的石灰水消毒;②發(fā)病初期也可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噴灌,每隔7-1 0天噴1次,連噴2~3次 。
葉枯?。焊邷丶竟?jié)易發(fā),為害葉片。防治辦法:用代森錳鋅800 ~ 1000倍液或瑞霉素800倍液葉面噴施,每隔7天噴1次,一般2次即可控制危害。
蚜蟲: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噴殺,每7-8天噴1次,連續(xù)2次。
別名小草、細草、小雞腿、細葉遠志、線茶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心、腎、肺經(jīng)。
性狀
①遠志筒:呈筒狀,中空,拘攣不直,長3~12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黃色。全體有密而深陷的橫皺紋,有些有細縱紋及細小的疙瘩狀根痕。質脆易斷,斷面黃白色、較平坦,微有青草氣,味苦微辛,有刺喉感。
②遠志肉:多已破碎。肉薄,橫皺紋較少。
③遠志棍又名:遠志梗、遠志骨。細小,中間有較硬的淡黃色木心。
藥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遠志含植物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度惡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提取物給狗口服,可促進氣管分泌,作用強度為:美遠志>桔梗>遠志,如用酚紅排泄法則為:美遠志>遠志>桔梗。但麻醉犬口服遠志煎劑1克/公斤,并不能增加氣管粘液的分泌,可能因動物處于麻醉狀態(tài)所致。
②對子宮作用
我國西北之遠志煎劑對離體豚鼠、家兔、貓、犬之未孕及已孕子宮均有興奮作用,靜脈注射6.6%煎劑3~6毫升(體重16.5公斤)對孕狗在位子宮也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③溶血作用
遠志和桔梗相似,含有皂甙,亦有溶解紅細胞的作用,溶血作用強度為:遠志>美遠志>桔梗,遠志肉(皮部)比遠志木的溶血作用強
炮制
遠志:揀去雜質,切段,篩去灰屑。炙遠志:先取甘草煎湯,去甘草,加入揀去木心的遠志,文火煮至甘草水吸盡,取出,曬干。(每遠志100斤用甘草6斤4兩)蜜遠志:以煉蜂蜜加入適量開水和勻,拌入炙遠志,稍悶,微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100斤炙遠志,用煉蜂蜜2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遠志,先須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悶。去心了,用熟甘草湯浸一宿,漉出,曝干用之。
②《得配本草》:(遠志)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解郁。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①《本經(jīng)》:主咳逆?zhèn)校a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
②《本草經(jīng)集注》:殺天雄、附子毒。
③《別錄》: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
④《藥性論》:治心神健春,堅壯陽道。主夢邪。
⑤《日華子本草》:主膈氣驚魘,長肌肉,助筋骨,婦人血噤失音,小兒客忤。
⑥王好古:治腎積奔豚。
⑦《綱目》:治一切癰疽。
⑧《滇南本草》:養(yǎng)心血,鎮(zhèn)驚,寧心,散痰涎。療五癇角弓反張,驚搐,口吐痰涎,手足戰(zhàn)搖,不省人事,縮小便,治赤白濁,膏淋,滑精不禁。
⑨《本草再新》:行氣散郁,并善豁痰。
附方
①心氣不足,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fā),發(fā)則狂眩:菖蒲、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參三兩。上四味,搗下篩,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古今錄驗》定志小丸)
②治神經(jīng)衰弱,健忘心悸,多夢失眠:遠志(研粉),每服一錢,每日二次,米湯沖服。(《陜西中草藥》)
③治久心痛:遠志(去心)、菖蒲(細切)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圣濟總錄》遠志湯)
④治癰疽、發(fā)背、癤毒,惡候浸大,不問虛實寒熱:遠志(湯洗去泥,捶去心)為末,酒一盞,調(diào)末三錢,遲頃,澄清飲之,以滓敷病處。(《三因方》遠志酒)
⑤治喉痹作痛:遠志肉為末,吹之,涎出為度。(《仁齋直指方》)
⑥治腦風頭痛不可忍:遠志(去心),搗羅為細散,每用半字,先含水滿口,即搐藥入鼻中,仍揉痛處。(《圣濟總錄》遠志散)
⑦治氣郁成鼓賬,諸藥不效者:遠志肉四兩(麩拌炒)。每日取五錢,加生姜三片煎服。(《本草匯言》)
⑧治小便赤濁:遠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棗湯送下。(《朱氏集驗醫(yī)方》遠志丸)
⑨治吹乳:遠志酒煎服,滓敷患處。(《袖珍方》)
⑩善忘癥。取遠志為末,沖服。
⑾胸痹心痛(逆氣膈中,飲食不下)。用遠志、桂心、干姜、細辛、蜀椒(炒)各三兩,附子二分(炮),一起搗細,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見效,可稍增加藥量。忌食豬肉、冷水、生蔥菜。此方名小草丸。
⑿喉痹作痛。用遠志肉為末,吹撲痛處,以涎出為度。⒀腦風頭痛。把遠志末吸入鼻中。
⒁吹乳腫痛。用遠志焙干研細,酒沖服二錢。藥渣敷患處。
⒂各種癰疽。用遠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過,捶去心,研細。每服三錢,以溫酒一杯調(diào)澄。清汁飲下,藥渣敷患處。
⒃小便赤濁。用遠志(甘草水煮過)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棗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