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莖。
味苦;性寒。
脾、肺經(jīng)。
生于海拔300~2900m的干熱河谷或石灰?guī)r山地。多為栽培,花期5~6月,用種子和分枝繁殖。
灌木至喬木狀。莖節(jié)長圓形至匙形,長20-60cm,厚而平坦,藍粉色。野生植株莖節(jié)上的小窠具1-5枚白色或淡黃色開展的針刺,溫室栽培的植株刺常退化,無刺或具白色刺毛狀刺,倒刺毛早落?;S色至橙黃色,直徑7-10cm;花托倒卵形,基部圓形,具多數(shù)小窠;花瓣長圓形,先端具尖頭。漿果倒卵狀橢圓形,長5-9cm,先端凹入,有紅、紫、黃或白色,因品種而異;可食肉質(zhì)灌木或小喬木。
清肺止咳;涼血解毒。
用于肺熱咳嗽,肺癆咯血,痢疾,痔血,乳癰,痄腮,癰瘡腫毒,燙火傷,禿瘡疥癬,蛇蟲咬傷。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或干品研末調(diào)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