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上游是重要的水電開發(fā)地區(qū),麗水市被水利部授為“中國水電第一市”。有著名的緊水灘電站。甌江下游是東甌古文化中心區(qū)域,是浙江省主要工農業(yè)經濟區(qū),溫州市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y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yè)、通用設備制造業(yè)、紡織服裝服飾業(yè)、橡膠塑料制品業(yè)等6個大類行業(yè)居浙江省前列。流域內自然環(huán)境保護良好,旅游景點遍布,縉云仙都、雁蕩山、楠溪江、百丈漈-飛云湖聞名全國。被譽為太平洋西岸適宜于人類居住的區(qū)域之一。
甌江自溫溪以下為感潮河段,至岐頭角長78公里是甌江河口,其特性屬山溪性潮汐河口??谕庖蛩鲾U散,泥沙沉積,水下三角洲前伸,以及口門有大門(黃大岙)、小門、霓嶼、狀元岙、洞頭諸島環(huán)列,使入海水流分股,形成沙頭水道、黃大岙水道、重山水道和南水道與外海溝通。
魁石至梅岙,河長31公里,河寬400~700米,河道較穩(wěn)定;梅岙至龍灣,河長32公里,河寬500~3000米,平面形態(tài)寬窄相間,灘多水淺,河流分汊,河底地形灘槽犬牙交錯,河床沖淤多變,航槽變遷不定;龍灣至岐頭角,河長15公里,河床迅速拓寬,盤石以下河道被靈昆島和溫州淺灘分成甌江南、北兩口。北口水深,歷來為主汊,河道穩(wěn)定;南口灘寬水淺多沙涂,1964年以來,灘地逐年淤高。1978~1979年,溫州市曾在南口試拋堵壩,壩頂平均高程為1.36米(吳淞基面),后因故工程暫停。
河床質由分選良好的中沙和中細沙組成,中徑0.2~0.4毫米,大于0.1毫米的占80%~95%以上,沿程變化不大。
甌江水量豐富,洪峰流量大。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195.5億立方米(一說甌江年均徑流量202.7億立方米(最大308.5億立方米,最小92.8億立方米)),青田圩仁站歷史最大洪峰流量為30400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10.6立方米每秒,變幅達2000余倍。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5~9月徑流量占全年總量的三分之二。修建緊水灘和石塘電站后,流量有所調節(jié),洪峰降低,洪量減少。
甌江河口潮汐屬淺海不正規(guī)半日潮,潮差大,河口沿程平均潮差均在3米以上,最大潮差7.2米(龍灣),但潮流速并不大,當上游為平均流量時,大潮期龍灣漲潮平均流速只有0.7米每秒左右,大洪水下泄時,龍灣無漲潮流,洪水的造床作用大于潮流。
甌江徑流含沙量小,平、枯水時水色秀麗,清澈見底。洪水期河流仍攜帶大量泥沙,水體混濁。年平均含沙量0.168千克每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輸沙總量196萬噸,最大年(1975年)輸沙量為536萬噸,最小年(1979年)輸沙量39.4萬噸??菟诘妮斏沉績H占全年1%以下,汛期則占全年總量的95%,大部分輸出口外,甌江平均每年向海洋輸送泥沙約234萬噸。
海域來沙多,以懸沙為主,其中值粒徑為0.02~0.04毫米,枯水大潮期隨潮挾帶的含沙量在2~5千克每立方米之間,且有含沙量隨上游徑流加大而減小的趨勢。洪水期甌江河口,實測含沙量資料不多。甌江南口、北口,一次漲落潮的輸沙量,小潮達50萬噸,大潮為100萬噸左右。
甌江河口河床季節(jié)沖淤有“洪沖枯淤”規(guī)律,長周期沖淤則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河床變形常通過溪線橫向擺動,江心洲、邊灘移動,以及灘洲的頻繁切并來體現(xiàn)。河床縱向也沖淤多變,使航道水深時淺時深,如1960年溫州老港碼頭前沿水深由6米以上淤淺到0.5米,嚴重阻礙了溫州市內溫州港區(qū)和該河口水運事業(yè)的發(fā)展。經過1971年開始的五期甌江河口整治工程的實施,1984年溫州老港碼頭前沿水深由1965年的0.5米增深至5米以上,楊府山航道水深由1米增至2.5米以上,3000噸級船舶可候潮出入。
甌江河口南北兩岸分布眾多深水岸段,有的已建成一定規(guī)模的港口,如溫州老港區(qū),楊府山港區(qū)均已建成5000噸級碼頭。甌江口南岸的龍灣,北岸的七里—黃華均為萬噸級以上的港口資源區(qū)。龍灣岸段一般水深5~10米,9~12米的深水線寬約200米,長約1000米。七里黃華岸段,沿岸水深10~12米,寬200余米,長9.4公里,百余年來一直穩(wěn)定。外海進港航道主要有3條,一是沙頭水道,水深約3米,供3000噸以下船舶進港;二是黃大岙水道,水深一般在5米以上,為3000~10000噸級大輪入灣航道;三是南水道,水深1~2米左右,供小船進出。
甌江發(fā)源地龍泉市,上游云和縣、青田縣都在麗水市。麗水市處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以中山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東北部以低山為主,間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積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溪流、道路、村莊等占6.06%,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區(qū)。本市山脈屬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嶺、洞宮山、括蒼山,呈西南向東北走向,分別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東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龍泉市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慶元縣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別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境內有甌江、錢塘江、飛云江、靈江、閩江、交溪水系,與山脈走向平行,仙霞嶺是甌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洞宮山是甌江水系與閩江、飛云江和交溪的分水嶺,括蒼山是甌江水系與靈江水系的分水嶺。各河流兩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較深,水位暴漲暴落,屬山溪性河流,由于落差大,水力資源蘊藏豐富。甌江是全市第一大江,發(fā)源于慶元縣與龍泉市交界的洞宮山鍋帽尖西北麓,自西向東蜿蜒過境,干流長388公里,境內長316公里,流域面積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8%。位于甌江上游龍泉溪的緊水灘電站水庫即仙宮湖,面積43.6平方公里,是全區(qū)大的人工湖泊。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無霜期長,雨量豐沛。
麗水歷史悠久,據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處州,1949年5月解放后,10月設麗水專區(qū),1952年撤銷專區(qū),各縣分別劃入溫州、金華、衢州專區(qū)管轄。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qū),轄麗水、青田、縉云、遂昌、云和、龍泉6縣。1968年改稱麗水地區(qū),1978年設立麗水地區(qū)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復慶元縣,1982年恢復松陽縣,1984年設立景寧畬族自治縣,1986年撤銷麗水縣,設立縣級麗水市,1990年撤銷龍泉縣,設立縣級龍泉市,2000年撤銷縣級麗水市,設立蓮都區(qū)。2000年7月19日撤銷行署建制,設麗水市,轄蓮都區(qū)、龍泉市和青田、縉云、云和、慶元、遂昌、松陽、景寧7縣。
麗水市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被譽為“浙江綠谷”。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公眾滿意度繼續(xù)位居全省首位。麗水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可供開發(fā)常規(guī)水電資源327.8萬千瓦,約占浙江省可開發(fā)量40%。2004年,景寧縣被水利部授予“中國農村水電之鄉(xiāng)”稱號。2006年11月,麗水市被水利部授為“中國水電第一市”。至2007年底,小水電(5萬千瓦以下)裝機總容量122.59萬千瓦,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首個實現(xiàn)超百萬小水電裝機的地級市。全市各縣(市、區(qū))均實現(xiàn)農村水電電氣化。
境內有諸多旅游景點,全市有對外開放旅游點68個,其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12家,分別是蓮都東西巖風景區(qū)、龍泉山景區(qū)、中國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區(qū)、青田石門洞、縉云仙都景區(qū)、縉云黃龍景區(qū)、遂昌南尖巖景區(qū)、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遂昌縣神龍飛瀑景區(qū)、遂昌千佛山、中國畬鄉(xiāng)之窗景區(qū)、景寧云中大漈;AAA級景區(qū)7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縉云仙都以山地峰巖景觀著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有麗水南明山——東西巖、景寧大漈、青田石門洞、松陽“箬寮—安岱后”和慶元“雙苗尖—月山”等5個,市、縣(市、區(qū))級風景名勝區(qū)有遂昌南尖巖、松陽雙童積雪等。風景區(qū)內不僅廣布奇峰、異洞、幽谷、流泉,還有眾多的摩崖題刻、古建筑群、宗教寺觀等人文景觀。全市建有各級自然保護區(qū)(含自然保護小區(qū))83個,其中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龍泉鳳陽山——慶元百山祖、遂昌九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景寧望東垟高山濕地,以及縣級自然保護區(qū)松陽箬寮峴。建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1個,其中省級森林公園有蓮都白云山、大山峰,云和仙宮湖,龍泉龍淵,景寧草魚塘,縉云大洋山、括蒼山,慶元巾子峰8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有遂昌、青田石門洞、松陽卯山3個。甌江流域人工湖泊眾多,景觀如同天成。仙宮湖,周圍有“夏洞天”、“八仙洞”、“九潭十八灣”等景觀;灘坑水庫(千峽湖)擁有千峽環(huán)湖的壯麗景象,給人無限遐想,是麗水又一個風景如畫、休閑旅游場所。
中下游在溫州市境內,包括永嘉縣、甌海區(qū)、鹿城區(qū)、龍灣區(qū),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臺州市接壤。市區(qū)(鹿城、龍灣和甌海三個區(qū))面積118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xiàn)梯形傾斜。綿亙有洞宮、括蒼、雁蕩諸山脈,泰順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qū),人工河道縱橫交錯。主要水系有甌江、飛云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余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州港現(xiàn)有生產性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個,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fā)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zhèn),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yè)發(fā)達著稱,是青瓷發(fā)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y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yè)、通用設備制造業(yè)、紡織服裝服飾業(yè)、橡膠塑料制品業(yè)等6個大類行業(yè)年產值超過200億元。溫州,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境內名山秀水眾多,風光旖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有雁蕩山、楠溪江、百丈漈-飛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烏巖嶺、南麂島;省級風景區(qū)有仙巖、瑤溪、澤雅、濱海玉蒼山、洞頭、寨寮溪、百丈漈等9處,還有茶山、岷崗、天柱寺等12個市級景區(qū)和11處縣級景區(qū)。風景區(qū)陸域總面積達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20%。全市還有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省級森林公園。是太平洋西岸適宜于人類居住的區(qū)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