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興安中學是興安縣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辦高級中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實驗學校,教育部重點課題專題項目實驗學校,誘思探究重點研究基地,廣西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西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高中,廣西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研修基地學校。
1931年7月,學校創(chuàng)辦,時為“興安縣立初級中學”。1953年,學校改名為“興安縣興安中學”。2004年1月,學校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示范性普通高中。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59人,其中專任教師148人,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7人,本科學歷141人,特級教師4人,中學高級教師62人,有86人完成了碩士或研究生課程的學習。
該校?;胀鈬菍W校中文名與英文名,中心是雄鷹狀的紅色圖案與代表河流的藍色圖案,最下方是建校時間。
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
校風
豁達有志,文明上進
教風
博學善導,奉獻愛生
學風
勤學精思,創(chuàng)新有為
學生社團
學校成立了學生籃球隊、合唱團、管樂隊、學生電視臺、文學社、科普活動小組等學生社團。
學生活動
學校有田徑運動會、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防空疏散隱蔽、防災避險演練、育苗植樹、安全教育活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民國20年(1931年)7月,學校創(chuàng)辦,校舍是借用當時的舊漓江書院,校名為“興安縣立初級中學”,開始招收初中一個班,學生49人。
民國21年(1932年),遷到城臺嶺新建的校舍,招收初中新生1個班60人。同年,興安縣高級小學、明倫國民學校、縣第一高小與第一初小合并隸屬興安中學,名為“興安中學實驗小學”。同年8月,招收簡易師范1個班48人。
民國26年(1937年),興安中學實驗小學從該校分離。
民國27年(1938年)12月,因日軍空襲被迫遷往縣屬西安鄉(xiāng)中心校。
民國30年(1941年)春,遷回城臺嶺。解放前,共辦簡師3個班全部畢業(yè);辦初中33個班,畢業(yè)26個班,共計666人。
1953年辦有15個班,其中高中2個班,成為興安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并開始在全州、灌陽、資源、靈川等縣招收高中生。
1958年,興安中學辦起了硫酸廠、機械廠、肥皂廠、磚瓦廠、野生植物提煉廠;辦農場1個,種水稻11畝,種旱地作物150畝;辦豬場1個,養(yǎng)豬75頭,廠場產值1.3萬元。
1959年,學校校辦工廠停辦。
1960-1963年,學校學習“南泥灣精神”開展大生產運動,大操場種了蔬菜。
1966年-1967年,學校停止招生。
1968年10月,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停止招收初中生,只在縣內招收高中生7個班。
1968年12月底,嚴關教育會議后,興安中學被解散,學生回各公社就地讀書,教師多數被借到建筑公司、機械廠“五·七”學校任教;校舍被興安鎮(zhèn)小、機械廠、酒廠“五·七”學校占用。
1972年,恢復興安中學,逐步恢復各種教學規(guī)章制度。
1977年,興安中學恢復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78年,在高三年級實行文理分科,當年被錄取大、中專生15人,其中大專7人。
1979年,學校平反冤、假、錯案,18位教師重新回到興安中學任教。
1993年,學校被確定為首批建好的區(qū)級示范學校。
1998年6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檢查組的考評,成為“全區(qū)中小學示范學校建設裝備達標學?!崩^而又被確定為全區(qū)“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科技教育示范學?!焙汀坝嬎銠C網絡建設實驗學校”。
2001年7月,學校被自治區(qū)教育廳確定為自治區(qū)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批立項建設學校。
2004年1月,學校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示范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