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是中國田園詩歌鼻祖、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創(chuàng)作原型地,是世界自然文化名山—廬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桃花源景區(qū)不僅自然風光秀麗,且歷史涵蘊深厚,人文景觀眾多。景區(qū)內(nèi)有楚人村、康王谷、恩桃庵、陸羽亭等遺址;有陶淵明、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歷代名家詠康王谷和谷簾泉的大量詩文和所留下的摩巖石刻,是旅游休閑、度假避暑勝地。
位于康王谷人口處。漢時這一帶有銅馬廟,南朝梁代建有康王觀,宋時有景德觀,今俱廢,而“觀口”之名卻保留至今。觀口外一側(cè),有一山埂,名“桃花尖”,位于觀口從谷中流出的溪水旁,高約400余米,面積約800余畝,廣植桃樹,因觀口一帶地勢平坦,惟以桃花尖山埂兀突,當春季桃花盛開之時,便覺特別爛漫醒目。觀口前方,即往隘口道旁,有一老松,其干佝僂偃伏,遠觀似老人駝背,故俗稱“駝背樹”,其枝虬節(jié)盤旋而上,針葉青蔥,樹皮光滑顯銀白色,為林木一大奇觀。觀口山門,由一座花崗青石石刻牌坊組建而成,為“四柱三門”式,柱為正長方形,頂端為圓形,四柱均突破橫額枋而聳立天際。柱的下端前后均以鼓形石枋相砌。額枋正中有毛澤東手書“桃花源”三字石刻,由星子縣石雕高手仿毛澤東七律《登廬山》墨跡精刻而成。石柱有石刻對聯(lián)一副:“世上無雙夢;天下第一泉”.背面對聯(lián)為:“千秋康王谷;萬古陶令篇”。牌坊結(jié)構(gòu)新穎,制作精巧,石料采自星子縣橫塘玉泉山,質(zhì)地玉潤,灰中透白,無雕飾,略有紋刻,全以本色為工,以古樸為質(zhì),與整個桃花源景區(qū)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實為牌坊雕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進山門一里,有“回馬石”遺跡,此即秦國大將王翦追楚康王后裔不得處。關于康王谷的來歷,多種志書均有記載。傳說: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伐楚,康王后裔避難于廬山谷中,“翦追之急,天忽大風雷雨,翦人馬不能前。得脫,遂隱谷中不出,因名其谷曰康王谷?!倍盎伛R石”則是秦將王翦“回馬”的地方??低豕扔址Q“楚王谷”,據(jù)清同治版校點本《星子縣志》載:“昔始皇并六國,楚康王昭為秦將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楚王谷?!睆臍v史傳說這個角度看.康王谷的歷史已有2223年了。
問津堂 過回馬石,抵問津堂。有單層建筑三棟,青瓦白樓,小巧古樸,彼此相連。背山面溪,溪旁立一大石,上刻“世外桃源”四字,前行十余米,臨溪一亭,名“問津亭”。亭額“凈土”二字,中有一聯(lián):“桃花源出康王谷;彭澤令即武陵漁”。這一景點與觀口山門“桃花源”牌坊相呼應,把陶淵明散文《桃花源記》的出處與康王谷聯(lián)系起來。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星子縣)人。生于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卒后友朋私溢“靖節(jié)”。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
令等職,后因厭惡官場污濁,遂退隱農(nóng)村。今星子縣山南的玉京、栗里、醉石等風景點,均留下他的遺跡。陶淵明的大半生處于我國封建社會史上一個大分裂、大混亂的黑暗時代,由于社會的動亂,玄風的盛行,東晉文人競尚浮誕,馳騁玄理,詩壇為玄言詩所統(tǒng)治。晉末
宋初,佛教哲理又被引人文學創(chuàng)作。陶淵明生活在當時那樣一個思想空虛、文學貧困的年代,他并沒有像清淡玄學家那樣狂放不羈,也沒有像佛教徒那樣無慮無營,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獨特地走著自己的道路,形成一種單純自然的新穎風格,成為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詩人和散文家?!短一ㄔ从洝氛麄€作品都閃耀著理想的光輝,在中國古代散文中素享盛名。
離開問津堂,沿溪北行數(shù)里,康王谷開始顯示出它的幽深古奧,兩旁山峰挺拔,樹木蔥蘢,谷口最窄處,僅十余米。又數(shù)十步,忽峰回路轉(zhuǎn),蒼松翠竹,花香鳥語,則又有一番景致。溪側(cè)有桃葉渡、桃源洞諸景?!短一ㄔ从洝烽_篇說:“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來到這里,游人能不被景觀所陶醉而“忘路”嗎?
這是“忘路谷”的延伸與推進,也是在谷中行走時“忽峰回路轉(zhuǎn)”出現(xiàn)的景觀。谷溪源于漢陽峰的谷簾泉,噴薄而出,奔流直瀉,蜿蜒曲折,縱穿整個康王谷,從谷口流出,經(jīng)觀口山門,注入鄱陽湖。大小不一的卵石散臥溪中,受水擊打,發(fā)出大小不一的巨響,永無停歇。谷溪一側(cè)傍山,另一側(cè)則用卵石壘疊而成數(shù)米高的谷堤,堤上復為路,這就成了我們游人“緣溪行”所走的路了。桃花溪因桃花林而得名,唐王維《桃源行》詩:“漁舟逐水愛山村,兩岸桃花夾古津?!簛肀槭翘一ㄋ?,不辨仙源何處尋。”也許,王維曾來過此地興游。
《桃花源記》說:“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笨低豕扔芯艂€自然村,均沿谷而居,有張、吳、帥、汪、余、錢、康、等姓氏。建筑多為單層人字形,泥磚相混結(jié)構(gòu),間以小院,院內(nèi)外及村之四周,廣植桃樹。緣溪而行,所逢第一個村莊名“口上張村”。其問茂林修竹,茅籬草舍,野趣天成,其民風淳樸,尤存古意。凡五六月來到這里,村旁溪畔的桃樹已是果實累累,摘桃一袋,略給幾錢,在溪頭用泉水略洗,即可作為旅途美食。將離去,村民猶呼:“下次再來?!睋?jù)傳,楚康王后裔避難谷中,滿山遍野都是野桃樹,他們即以桃為食,渡過難關。后人便把桃樹稱之為“恩桃樹”,其果,即名“恩桃”,流傳至今。
行至康王谷底,一座雄關豁然迎面而立,高約8米余,上設雉堞,堅如磐石。巨形拱門之上有額枋一方,書“楚城”二字,兩側(cè)一聯(lián):”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唯二世起楚非秦”,高度概括了秦滅楚、而秦僅歷二世便被楚推翻的這段歷史,以及楚康王后裔避難谷中,在此筑城的史實。進得城門,楚風撲面而來,有懷念楚國忠臣三間大夫屈原的“大夫灘”,有紀念康王后裔帶領楚人在此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康王觀”。其建筑造型以及附于建筑之上棕褐色的涂料等,均具有楚文化的氛圍與特色,因此,“康王城”又稱之為“楚城”??低豕扔炙追Q廬山壟,其壟底有”上壟”與“下壟”之分,上壟村為督里錢(錢姓)、杜家(吳姓)、余家(余姓)、帥家(帥姓)、汪家(汪姓),下壟村為樓下村(吳姓)、吳官村(吳姓),烏龍村現(xiàn)稱口上張村(張姓)。而谷簾泉對面有一山,其山腰有一村莊,叫“半山康家”,這些村子均處康王城內(nèi)。據(jù)說,“半山康家”有條祖訓:康姓不得與熊姓通婚。皆因康王后裔避難后,改姓康的原故。康、熊二姓至今仍然保留著互不通婚的習俗。山谷盡頭乃崖壁險峭,有潭名烏龍?zhí)叮瑓R聚筲箕洼之水。筲箕洼在篤里錢村,有小道直達漢陽峰。1938年,廬山孤軍被日軍所圍,上山通道均被封鎖,蔣經(jīng)國即縱穿康王谷,攀走筲箕洼,登上漢陽峰,舉行升旗儀式。
位于康王谷底,督里錢村右下方,與筲箕洼毗鄰。泉水源自漢陽峰,據(jù)志書記載:“泉水西行為枕石崖所阻,湍怒噴涌,散落紛紜,數(shù)十百縷,斑駁如玉簾,懸注三百五十丈,故名谷簾泉。亦匡廬第一觀也,”自從唐代陸羽尋訪廬山,踏勘此地,曾說“谷簾泉水為天下第一”以來,吸引了不少文化精英慕名而至。唐張又新《謝山僧谷簾泉》詩:“消渴茂陵客,甘涼廬阜泉,瀉從千仞石,寄送九江船。竹柜新茶出,銅鐺活火煎,散花浮晚菊,沸沫響秋蟬。……超遞康王谷,塵埃陸羽篇。何當結(jié)茅屋,長在水簾前?!彼侮愃从豆群熑吩姡骸坝窈熶佀胩齑?,行客尋山至此??;陸羽品題真黼黻,黃州吟詠盡珠璣。重來一酌非無分,未挈吾瓶可忍歸;終欲窮源登絕頂,帶云和月弄清暉?!痹娙藗儼褜群熑木鞈僦榘l(fā)揮到極致。后任南康知軍的朱熹則生怕谷簾泉過于寂寞,于是,利用門身“地方長官優(yōu)勢”和“名人效應”,在過觀口山門前行一里的地方,也就是“回馬石”附近,用隸體書寫“谷簾泉”三字,刻于澗旁崖壁之上,以此招徠游客。在世人眼中,谷簾泉的真容,千余年來,被定格在一種依稀的朦朧之中。今天,我們終于揭開了谷簾泉新的世紀,那瑰偉絕特的身姿,那動人心魄的神韻,已經(jīng)可以通過簡易便捷的登臨,為人們提供較好的審美視角。我們已經(jīng)進入康王城,前行百余步,其右側(cè)有一呈40度傾斜的花崗石階梯,百余級,拾級而上,至山門,有一檐式牌坊,四柱三門,雄奇挺拔,古拙素雅,額枋橫刻“天下第—泉”五字,靈秀飛動,遒勁飄逸。坊內(nèi)一側(cè)為“陸羽茶莊”,另一側(cè)則有“陸羽品茶碑”。沿著花崗石便道緩步前行,山壁之間及道旁巖石多有題刻。數(shù)度曲折,至一亭,名“觀瀑亭”,四角四柱,立于危崖之上,單層,小巧,亭頂為垂直弧線形,造型獨特。站立亭中,谷簾泉盡收眼底,這里是從側(cè)面觀瀑較好的位置。出亭,下坡,兩度轉(zhuǎn)折,至—單拱石橋,石橋橫臥澗溪之上,名“鴻漸橋”,陸羽字鴻漸,是為紀念這位“茶圣”發(fā)現(xiàn)此泉而設。立于橋上,谷簾泉以全景式的立體畫面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過橋,巖石上又立一亭,名“仰止亭”,六角六柱,分上下兩層,雙檐飛翹,下層有護欄,欄下有條凳,另辟石階至上層,四周設腰欄,有月形竹聯(lián)一副:“谷簾泉醉桃花源;仰止亭懷陸羽仙”,竹聯(lián)為鵝黃色,與亭的棕褐色形成鮮明反差,極為醒目。橋的下方,怪石嶙峋,水行其間,激浪飛濺。再下,則一深潭,相對靜謐溫順,水溢潭外,復又奔騰咆哮。潭壁有“高山流水”、“到此無塵”、“聽瀑”、“轟鳴不息”等石刻。瀑崖高數(shù)十米,寬十幾米,崖壁腹部平整稍凸,逐使飛瀑能依壁而下形成“簾”式結(jié)構(gòu),“簾”與“簾”之間,以水柱相隔,初分五道,至中部,復成七道,中無空隙,形成統(tǒng)一的特大的“簾”體。又因泉流下瀉迅疾,互相磨擦碰撞,進發(fā)出千萬顆微型粒狀水珠,故人們稱其為“谷簾泉”,十分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這一奇觀。其左側(cè)崖壁刻“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實在是為這一奇觀壯色的神來之筆。從美學角度看,在觀瀑亭觀瀑,有迷離朦朧之美;在石橋觀瀑,直面巨瀑飛流奔瀉而下,則有雄奇豪放之美;立于仰止亭上層觀瀑,有淋漓通暢之美;而坐于仰止亭下層,身倚欄桿,悠閑仰觀,則又有飄逸飛動之美。人與自然,在此達到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
門市價:30元,30元為桃花源谷簾泉門票,桃花源漂流票價126元。
從九江市長途汽車站乘汽車到星子縣汽車站,再在星子汽車站坐星子到沙河(九江縣)的班車在桃花源下,看見牌坊往里走200米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