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西浦村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淀厚重、極富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閩南古村,有著“廊橋水鄉(xiāng),狀元故里”的美譽(yù)。古村位于壽寧縣東南十多公里處的金鐘山下,西溪兩岸,小村方圓不足2公里,景色秀麗、風(fēng)光旖旎,自繆氏先祖自唐代肇基以來,代代繁衍,文化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有詩贊曰:“兩岸農(nóng)家煙漠漠,十橋風(fēng)景柳依依;金鐘山下流芳遠(yuǎn),攬勝游蹤客忘歸?!?/p>
西浦村是一座繆氏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其始祖繆佑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因避戰(zhàn)亂,其曾孫繆錄、繆銅和繆錢三兄弟南徙,散居甌閩。第一次遷徙是繆錄在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徙居福建長溪(今霞浦)霍洋(今壽寧犀溪村境內(nèi)),至今已繁衍四十余代??婁浺蚱渥婕畷?,為表不忘本源之意,取名“犀稽”,因“稽”與“溪”諧音,后來改稱“犀溪”;繆氏繁衍數(shù)代后,第二次遷徙到現(xiàn)犀溪村下東皋;繆氏七世祖繆文煥因累遭回祿(火災(zāi))進(jìn)行了第三次遷徙,即遷往與下東皋隔河相望、位于西溪北岸的宅底,即今之西浦村雛基,其余子孫陸續(xù)跟著遷徙。
西浦有橋梁博物館之稱,村中“三步一柳,十步一橋”,在人口聚居的不到2000米長的河段上,各式各樣的橋有十三條之多,平均每七、八十米一座橋,在省內(nèi)亦屬罕見。當(dāng)?shù)赜忻裰{“西浦風(fēng)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座橋”:橫跨犀溪(北溪)的有福壽橋、睦鄰橋、蟾宮橋、太陰宮琴橋,橫跨西溪的有飛云橋、官潭橋、永安橋、長樂橋即上琴橋和永安琴橋,橫跨蟾潭下游的有紅旗橋、西浦大橋和雙龍橋;西浦有著1000多年歷史,自唐代始遷祖繆錄肇基以來,歷代人才輩出,科舉不斷,孕育過“特賜狀元”繆蟾,特奏名繆昌道、繆守愚,進(jìn)士繆從優(yōu)、繆正叔、繆夢弼等近20人,舉人、貢生、太學(xué)生等不計其數(shù);經(jīng)久不衰的文化氛圍,造就了西浦古村淳樸的民風(fēng)和眾多古意盎然的人文風(fēng)物,村中民居、祠堂、廟宇歷朝歷代建筑尚存,頗具特色,一一攬勝玩味,使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