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白沙枇杷呈鵝黃色,果形扁圓,平均單果重35克,肉厚皮薄易剝,果肉潔白晶瑩,入口而化,甘甜微酸、風味濃郁,爽口不膩,汁多核小、可食率高。品質優(yōu)。
蘇州市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所轄渡口村、渡橋村、吳巷村、潦里村、新潦村、雙灣村、太湖村、莫厘村、碧螺村、楊灣村、陸巷村、三山村、洞庭社區(qū)共計13個行政村(社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0′~120°27′,北緯31°00′~31°07′,種植面積在1666公頃。
土壤地貌情況:蘇州東山地處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之濱,是太湖中的一座半島,被東山山脈分成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東山鎮(zhèn)地貌主要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濱湖灘地等類型,東山總面積96.5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50.5平方千米,占52.3%。栽培區(qū)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以石質黃土、深厚肥沃的沙土構成山地、平原果園土壤,養(yǎng)分充足,pH約為6.7,有機質含量3.65%,適宜果茶林生長。水文情況:東山半島北、西、南三面環(huán)太湖水,東山境內擁有大小37條河道。渡水港北起小北湖口,西南至白浮門出太湖,縱貫境域,全長12千米。大缺港地處東山東北,橫越東西,連接小北湖與東太湖,隔岸即臨湖鎮(zhèn),全長3千米。雕鶚河通渡水港,在擺渡口與大缺港交匯后入臨湖境,與黃洋灣相接,全長3.5千米。栽培區(qū)域的澆灌水源均為天然雨水、太湖水。
氣候情況:東山地處北亞熱帶,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又受太湖小氣候環(huán)境影響,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平均濕度76%,溫暖濕潤,無霜期298天,年平均降雨量1139㎜,雨水充沛。
人文歷史情況:東山鎮(zhèn)是全國白沙類枇杷的主產區(qū),是全國枇杷傳統(tǒng)四大產區(qū)之一,也是全國枇杷栽培的最北緣地區(qū)。東山鎮(zhèn)環(huán)境優(yōu)越,種質資源豐富,在農戶長期精心栽培和自然條件影響下,果茶間種分布,形成了特殊的果茶間種栽培模式并沿用至今。東山白沙枇杷栽培歷史悠久,各代白沙枇杷均是當?shù)剞r民、科研人員精心選育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先后有“金罐”、“銀罐”、“雞蛋白”、“照種”、“白玉”、“冠玉”等優(yōu)質白沙品種。農戶遵循著綠肥還田、有機循環(huán)的生產方式,將間種的茶樹修剪枝、園內雜草等覆于枇杷種植穴上,同時開塘擴穴,將國家首批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湖羊所產羊糞腐熟后施用,使得土壤肥沃,枇杷樹生長旺盛,生產出來的東山白沙枇杷深受市場歡迎,并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銷往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經濟效益好,使得東山白沙枇杷成為東山鎮(zhèn)第一大果品。
感觀特征:東山白沙枇杷呈鵝黃色,果形扁圓,平均單果重35克,肉厚皮薄易剝,果肉潔白晶瑩,入口而化,甘甜微酸、風味濃郁,爽口不膩,汁多核小、可食率高。品質優(yōu)。內在品質:東山白沙枇杷可溶性固形物13%~16%,總酸(以檸檬酸計)0.20%~0.35%,含水率80%~90%,可食率70%~75%,維生素C 110~150 mg/kg。安全要求:東山白沙枇杷主要產地環(huán)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要求;產品也符合綠色食品的要求。GB3095-1996大氣質量標準 GB 20287 農用微生物菌劑 GB4285-19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 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12475 農藥貯運、銷售和使用的防毒規(guī)程 NY/T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 NY/T 1667(所有部分) 農藥登記管理術語 NY/T 393-201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2013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 525 有機肥料 NY/T 798 復合微生物肥料 NY 884 生物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