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茶干是安徽銅陵大通鎮(zhèn)地方傳統(tǒng)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由于大通鎮(zhèn)系通往佛教圣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一些大通茶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干,從此,大通茶干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大通茶干”早在明朝就開始生產。它的做法是講究點鹵、篩漿網布眼細,每塊干坯用紗布包裹,上板壓緊。然后將白干子放進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醬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個小時。再放進鍋里煮,待撈上來后再拌上麻油。因此形方體薄、有彈性、韌性(一塊干子可以卷成一個小筒)。具有色艷味濃、鮮美耐嚼的獨特風格。早年,全國各地及印度等國朝拜佛教勝地九華山的香客,途經大通,都要買一些大通茶干,以解吃素之需。大通茶干,因此名聲越來越大。
大通茶干,是根據(jù)徽菜特色研制出來的,系采用銅陵縣汀洲盛產的大豆為主要原料,經過淘洗、磨漿、煮漿、點鹵、裹壓等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塊茶干的白坯都要用白布包好,上壓板壓緊,經8—10小時后出板,然后再放進由冬菇、八角、甘草、冰糖以及蝦籽醬油等原料配制的鹵汁里浸泡,再煮上8—10小時后撈出,瀝干水份再拌上麻油而成。大通茶干品種有火腿、蒲包、十香、雙味等10多個品種。
當年,大通鎮(zhèn)上有10多家水作坊都生產茶干,但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的要數(shù)“吉昌醬園”。吉昌醬園生產的茶干在“壓裹”這道工序時,在干坯的上下面各放置一塊如銅錢般大小的銅印模,茶干壓制出板后,一面呈現(xiàn)出“大通茶干”、一面呈現(xiàn)出“吉昌醬園”的字樣。很多茶干作坊(當時稱水作坊)也各有各的限制,如“隆昌”、“興圓”、“生園”等,因受當時生產條件的限制,不論是磨黃豆,做豆腐,做茶干等都系手工操作,一般的作坊每天只能生產出2000塊左右因貨真價實,購買者甚眾,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但為了防止投機鉆營,當時家家戶戶都相互約定:一塊銅板可購兩塊茶干、每人限購50塊,超過部分按一塊銅塊一塊茶干計價,和現(xiàn)在的批發(fā)的越多價格越便宜的優(yōu)惠政策完全相反。
如今,在我市茶干已發(fā)展有多種品牌和特色,如“月亮”牌茶干,“八寶”牌茶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