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縣肉盒是山東黃縣地方傳統(tǒng)名點,始于明末清初年間。面皮用冷水面、燙面、油面混和調制,豬油、海米、時令鮮菜拌餡,菊花頂圓包,六面煎黃。肉多菜少,金黃不焦,餡鮮汁多,皮酥香脆。
面皮用冷水面、燙面、油面混和調制,豬油、海米、時令鮮菜拌餡,菊花頂圓包,六面煎黃。肉多菜少,金黃不焦,餡鮮汁多,皮酥香脆。
黃縣肉盒的烹制程序是,將豬瘦肉切成細小丁狀或斬成粗泥,加調料、清湯、海米、蔬菜末拌勻,然后把調好的面坯搟成薄片,裝上餡心包成菊花頂式的圓包。平底鍋擦凈燒熱,均勻抹一層清油,放入肉盒先煎兩面,金黃色時再豎起煎成六面,呈螺母狀,復放入清油煎炸至熟即可。其實,肉盒的制作遠非程序介紹的這么簡單,可以說甚為復雜,需經(jīng)過拌餡、調面、掐坯、搟皮、裝餡、捏包、烙制、按餅、煎炸等一系列步驟,手藝不精者很難做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其主要的特色體現(xiàn)在兩方面,首先是面團,用的是油面、燙面、涼水面的合成品,即先將后兩種面團混合揉透揉勻,搟成長方形餅,再放上同樣形狀的油面,順面餅長邊卷成長條狀,掐成均勻的面坯,斷面朝下,搟成薄片就可包餡了。用此種面團制作的肉盒,口感特別的酥香。其次是煎炸。肉盒煎烙成六面形后,需從鍋里取出,再加清油,用量約占肉盒高度的五分之一,然后并排放入,反復翻煎至熟透。所以,黃縣肉盒屬于半煎半炸、半烙半燜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