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峪,一名子峪,一名子午谷,一名子午道,秦嶺七十二峪之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境內(nèi)。峪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此地南達漢中,現(xiàn)在是長安區(qū)子午鎮(zhèn)境內(nèi)的一條溝,是長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西安市長安區(qū)子午鎮(zhèn)境內(nèi)的一條河谷。
地處秦嶺終南山段北麓,是道教圣地和韓國道教的發(fā)源地。漢代,子午峪被皇帝立為祭天禱祝之所,修建太古玄都壇(一名太元玄都壇),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祭天之所”。唐代,子午峪亦被稱為“海東仙脈子午山”,子午古道從這里由北向南,穿過秦嶺,到達漢中,繼而到達成都。又名荔枝道,因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從四川涪陵到長安的道路。
1、自駕車:距西安40公里,走長安子午大道,在南口右拐。離原子午收費站50米處南側(cè)有一路口,路邊有“子午莊園”和“北豆角村農(nóng)家樂”廣告字樣,從此進去4.5公里就到目的地。金仙觀設(shè)有停車場,但15座以上的車輛進不去,從見山泉處至金仙觀一路停車收費均為5元。
2、乘公交車:從長樂公園門口乘320路公交車,在子午站下車,子午峪口有蹦蹦車或小面包車進山,也可徒步進去。
3、騎自行車:可在子午大道北口集合,沿上述路線行走。除常用裝備外還應準備一些創(chuàng)可帖類的藥品。若安排攀登小五臺和玄都壇,則需要一天時間,需要準備午餐。金仙觀可免費提供開水。
4、沿途可參觀南豆角村北門、南門遺跡,瞻仰村南“社公爺”石像,村碑及兩棵千年古柏樹。
5、瀏覽左宗棠捐資興建的石橋,鎮(zhèn)水“龍王廟”,慈善橋等歷史遺跡。
6、可攀登小五臺,高處遠望之后擇山前山道而回,不走回頭路。金秋時節(jié)還可盡享“果峪”豐盛的果實。拜謁道教名觀金仙觀,登臨玄都壇,在此品茗、對弈不失修身養(yǎng)性之最佳境地。臨風于金仙臺遙望長安,乃一絕景。
7、沿途溝里的果樹均有主家,隨意采摘恐被喝止。
1、子午峪道教養(yǎng)生游
看道教法事,品道家齋飯、道醫(yī)問診、周易預測、神像開光、抽簽,習武當養(yǎng)生動、靜功。
2、子午峪建筑古跡游
一覽子午峪玄都壇千年歷史風采,感受恢弘蒼勁之神韻
3、子午峪問道尋夢游
4、子午峪自然風光游
金仙觀的節(jié)慶,除傳統(tǒng)節(jié)日外,主要節(jié)慶有二月二十五、七月二十六廟會。同時,在節(jié)日期間舉辦的旅游風光圖片展、書畫展、等活動。
金仙觀的齋菜是無比美味的,道家齋菜與道教文化有著深深的淵源,是道士日常飲食和香客朝山進香的主要食物,以道教哲理融于日常飲食起居,增智開慧。齋菜以自然食物為主,戒葷腥,忌食兔、蛇、黃鱔、牛、狗、豬肉以及生蔥、大蒜等刺激食物。
子午峪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境內(nèi),峪口位于長安區(qū)子午街道辦事處子午西村(簡稱西村),離環(huán)山旅游公路約1公里。峪口東側(cè)山梁上有小五臺,峪內(nèi)有金仙觀、小五臺。子午峪與抱龍峪之間有五道梁、土地梁。入口不久南豆角村中可見一佛頭,高約1.5米。土地梁至碌碡坪為下坡路段,路面窄,難以騎行,接近碌碡坪處路面變寬,可通過農(nóng)用車。碌碡坪至棗兒嶺段其間有一上坡,需翻過一梁,路面情況復雜,平坦,碎石,泥土路兼有。棗兒嶺至210國道路面平坦,出口在超限檢查站南口處。
子午峪受南北地塊擠壓最厲害、地殼經(jīng)受構(gòu)造運動最為強烈,多由混合巖、混合片麻巖和花崗片麻巖、S型花崗巖構(gòu)成,終南山花崗巖的原始巖石主要是古元古代的沉積巖層,后來經(jīng)過多次的地殼運動和變質(zhì)作用,而成為古元古界寬坪群。從終南山北坡各個峪口進山,通常首先見到的是中深變質(zhì)的千枚巖,但很快就過渡為深變質(zhì)的各種片巖。再前行,就出現(xiàn)了超深變質(zhì)的混合巖。原來的一些碳酸鹽巖夾層也都成了結(jié)晶顆粒粗大的白云石質(zhì)大理巖。由于地質(zhì)應力的作用,巖石內(nèi)普遍發(fā)育了斜向的共軛節(jié)理。長期風化剝蝕之后,形成群峰并峙、懸崖峭壁,十分壯觀。
子午峪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雨量適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秋短春長。一般以1、4、7、10作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冬季比較干燥寒冷,春季溫暖,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5℃,降水約600mm,濕度69.6%,無霜期216天, 日照1377小時。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0.9℃,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6.8℃。雨量主要分布在7、8、9三個月。雨熱同期,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年平均降雪日為13.8日,初雪日一般在11月下旬,終雪日一般在3月中旬。受地形影響,長安全年多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1.3~2.6米/秒。
子午峪所在的山體,峪中千峰疊翠,景色幽美,地形險阻、道路崎嶇。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古樹蒼虬盤駁,幼林欣欣向榮。金仙觀殿閣樓臺依山從水,借勢成景。加之摩崖壁畫、磐聲鳥鳴,故事傳說的點綴,使風水寶地平添幾分玄妙和靈氣。
子午峪原生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為中山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等。
子午峪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子午峪就有200多種。據(jù)1985年藥用植物普查結(jié)果,已知全山有藥材232種,藥用植物有三七﹑茯苓、龍須草、天麻、靈芝等名貴藥材。
子午峪古稱子午谷、子午山,是長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西安市長安區(qū)子午鎮(zhèn)境內(nèi)的一條河谷,地處秦嶺終南山段北麓,即子午道。子午古道是歷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古時的“子午峪”是長安通往巴蜀地(或漢中)的主要穿越秦嶺的交通要道。自長安向南,進子午峪,在碾子坪處越過秦嶺中線,到西鄉(xiāng)縣南邊的子午鎮(zhèn),折向西經(jīng)洋縣城關(guān)鎮(zhèn)到達漢中市,再向南穿過巴山,直抵四川綿陽涪城區(qū)。就是由這里離開長安,通往漢中的,現(xiàn)谷內(nèi)至今仍存在著諸如棧道、摩崖石刻等古代遺存。
后來,這條古老的交通要道的秦嶺北部出峪的位置向西邊的峪口轉(zhuǎn)移,尤其隨著民國時期開辟的“西萬公路”將出口移向子午峪西鄰的“灃峪”,“子午峪”就被冷落了。隨之,“子午峪”內(nèi)從漢、唐時期大批建造的廟宇道觀也遭到廢棄,現(xiàn)只遺留下座座殘垣遺址。古道雖廢棄,但遺留有許多古道遺跡。子午谷廢棄后,谷內(nèi)道觀亦隨之減少,加之山洪洗劫,大部分只留遺址,唯玄都壇及金仙觀保存至上世紀60年代。子午古道,子午古道,北端稱“子”,南端稱“午”。子午,即陰陽也,全長約420公里。
子午道,又名荔枝道,因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從四川涪陵到長安的道路,快馬傳遞荔枝到長安。于是每年“飛騎馳進,七日七夜至京,人馬多斃于路,百姓苦之”……
據(jù)考證,唐代杜甫曾到此一游,并作詩描寫子午谷景色和朋友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青龍。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向陰崖結(jié)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長風寒。子規(guī)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云旗翻。知君此計誠長往,芝草瑯玗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苯袢盏臅嫾乙擦粝铝嗽S多題詞和感悟。唐代新羅人金可記曾留學長安為賓貢進士,后隱居子午谷修道,公元858年二月二十五日仙逝。他曾在子午谷中種植許多花果,因而有果峪之名。今日金仙觀的會期是二月二十五、七月二十六和每月初一、十五。
子午峪曾經(jīng)是古代長安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這條古道至今仍存在著諸如棧道、摩崖石刻、“二柏一石頭”等古代遺存,金仙觀所在山上就有漢代玄都壇和唐代金仙觀遺址。后來由于山洪洗劫和灃峪公路的修建等原因,古子午道衰廢,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后,古玄都壇和金仙觀已難見蹤跡。2004年,應當?shù)卮迕竦恼埱?,由陜西省道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長安政協(xié)常委、長安道教協(xié)會會長賈慧法道長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道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光春兩位先生發(fā)起,得到長安政府有關(guān)部門和子午街道辦事處以及南豆角、七里坪兩村干部群眾的大力支持,成立金仙觀籌建委員會,四方籌措資金。經(jīng)過兩年建設(shè),金仙觀主建筑群已基本竣工,于2006年農(nóng)歷7月26日完成首期工程,并對外開放,以滿足各界人士瞻禮的需求。
新的金仙觀建在兩谷之間且二水交會所包圍的一座山峰上下,東面遙對小五臺,東南是子午大道,西北被環(huán)山擁抱,山頂是玄都壇遺址,海拔約千米,有石階和小道可攀,登高望遠,可見西安城郭及周圍的山景,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玄都壇是祭祀天神的祭壇,它和長安城北渭北塬上的天齊祠的連線處于長安城的中軸線上。
子午峪古稱子午谷,子午山,子午道,秦嶺七十二峪之一。峪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屬仙人金可記治之。此地南達漢中,或謂之蝕中。漢王之國,從杜南入蝕中。元始五年,王莽始通子午道,從杜陵南直絕南山,經(jīng)漢中,置子午關(guān)于谷內(nèi)。魏延謂諸葛武侯當子午而北,即此。從杜陵抵終南,公夲杜陵人,而故人長往,遂高不可攀,故嘆羨其獨能致身福地也。云舒蜺以高垂,趙云鐡鏁高垂。終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內(nèi)名福地,有長往之計則所往之處,乃福地也。峪中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松風寒,子規(guī)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云旗翻。芝草瑯玕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峪有十一觀、一宮、八寺、九臺、一廟、三塔、二閣、三殿、三洞等勝景。峪中金仙觀,在縣西北三里。此地傳為金仙公主、金可記真人修道處,該觀創(chuàng)建于唐代景云元年(710),時名子午金仙女冠觀,宋代改名子午金仙觀。景云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睿宗為第八女西寧公主入道立為觀。至二年四月十四日。為公主改封金仙。所造觀便以金仙為名。金仙觀在京城內(nèi)輔興坊,后又于子午峪修建金仙觀下院,亦稱金仙觀。天子曾宣中官令修造觀,特造金仙樓,子午峪金仙觀也特建金仙閣,武宗會昌中建御容殿于金仙觀?,F(xiàn)僅存玄都壇、唐代摩崖石刻和左宗棠所建石橋,觀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
龍門派,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襲全真教法。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開派祖師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陜西咸陽人。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童年時即向往修煉成“仙”。棲身村北之公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時年十九歲,他悟世空華,棄家學道,潛居昆崳山,次年,得知王重陽在山東寧海創(chuàng)全真庵,便前往拜師求道,待重陽祖師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陜西磻溪苦修六年,后至龍門(今陜西省寶雞隴縣龍門洞)修道七載,道功日增。
龍門派在闡發(fā)內(nèi)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龍門派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tǒng)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箓、丹藥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qū)廣泛傳播。
金可記(?-858年),新羅人,使道教傳入韓國的重要傳播者之一。唐開成、會昌、大中年間(即公元9世紀中葉)留學長安,后為“賓貢進士”后不求仕進,隱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鐘離權(quán)傳授內(nèi)丹術(shù),成為傳播韓國道教的第一人。公元858年(即唐大中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于谷內(nèi)白日升仙而去。生前在谷中種植許多花果,“果峪”之名因此而得。至今金仙觀還遺有棧道、摩崖石刻、玄都壇等古代遺跡。
到清康熙時(1662~1722),白云觀方丈王常月又公開傳戒,龍門派從此大興,一時受戒弟子達一千多人。龍門弟子按所定派單輪轉(zhuǎn)起名,原為20字,以后徒眾繁衍,增為100字。因傳派開創(chuàng)于丘祖,丘祖聲譽極高,其師重陽真人承鐘呂傳教,金可記真人乃鐘離真人之徒(海東道脈),又住過金仙觀,其傳宗弟子自然是全真正宗。戶縣祖庵是王重陽埋骨處,所以3處接收的弟子,全被認為是全真教龍門派的門徒,3個地方都被信徒視為龍門支派的發(fā)祥地,受到尊崇(道內(nèi)稱王重陽為全真教祖,丘處機為教主,真正龍門嫡系指丘處機之后趙虛靜的后裔)。所以龍門洞和山西永樂宮、陜西省西安市戶縣重陽宮這四大宮觀被稱之為“龍門祖庭”。因傳地不同,各支派分立門戶,但都承認龍門派為宗。
龍門道派教旨,系王重陽制定的全真教旨,共有15條:1、出家須先投師住庵院;2、云游求道不避險阻;3、學書(讀書、書法)以心解為主;4、研究藥物濟世;5、庵房須有屋頂,以避日月之光,但不能建高屋大廈,隔絕地脈;6、應有道伴,交流修道心得;7、靜坐清修;8、求定心絕慮;9、調(diào)和五行精氣于一身,以正配五氣;10、緊肅理性于寬慢之中以煉性;11、修性命;12、積功德;13、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14、養(yǎng)身;15、脫落心地,真離凡世。
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驅(qū)魔以及超度亡靈等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道教音樂是道教齋醮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增強信仰者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對神靈的崇敬功用。道樂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音樂,在曲式和音調(diào)的內(nèi)涵上,無不滲透著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學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格局。
道樂其美學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長生久視和清靜無為。曲調(diào)莊嚴肅穆,又不乏清幽恬靜。表現(xiàn)召神遣將時氣勢磅礴,表現(xiàn)降妖驅(qū)魔時威武果敢,祈福祝慶時歡樂輕快,贊頌神仙時優(yōu)美恬靜,而表現(xiàn)祈禱養(yǎng)煉時則悠揚縹緲。通過音樂的烘托、渲染,道教的齋醮儀式更顯莊嚴、肅穆、神圣和神秘;在音樂中各種神仙意境得以和諧生動地再現(xiàn),把人的情感帶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樂由聲樂和器樂兩部分組成,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獨唱、齊唱、獨奏、合奏、伴奏等形式。聲樂是道教法事音樂的主要部分,曲調(diào)(即經(jīng)文)總是十分具體的,表達了進行法事的人的愿望與乞求,或求助于神界,或頌贊于天仙。曲調(diào)與曲詞和諧統(tǒng)一,各種曲式貫通搭配,組成了整個法事活動。道樂中的樂器幾乎包括了漢民族樂器的全部,用的較多的是鐘、鼓、磬、鈸、鐺、木魚等打擊樂;笙、管、笛、簫等吹管樂;古琴、阮等彈撥樂。
子午峪古建筑群敕建于唐代景云元年,時名子午金仙女冠觀,宋代改名子午金仙觀,明代達到鼎盛。景云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睿宗為第八女西寧公主入道立為觀。至二年四月十四日。為公主改封金仙。耗資數(shù)以百萬計,日役使民造觀,所造觀便以金仙為名。金仙觀在京城內(nèi)輔興坊,后又于子午峪修建金仙觀下院,也稱金仙觀。天子曾宣中官令修造觀,特造金仙樓,子午峪金仙觀也特建金仙閣,武宗會昌中建御容殿于金仙觀。至明達到鼎盛,建成1宮、11觀、8寺、9臺、1廟、3塔、2閣、3殿、3洞、2樓、2堂等45座建筑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
現(xiàn)僅存玄都壇、唐代摩崖石刻和左宗棠所建石橋,觀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玄都壇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充分體現(xiàn)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稱我國古代祭天場所史上的奇觀。
金可記,唐宣宗賓貢進士,性格沉著冷靜,好道術(shù),不追求奢華。獲進士不久,即辭掉官職來到終南山的子午谷隱居修道。他每日在屋中焚香打坐,誦讀《道德經(jīng)》。三年后,他想回到中原去,但在下山的路上,看見遠處飛來道服攔住去路,金可記悟到這是不讓他下山,于是立即回身,繼續(xù)更加刻苦的隱居修行,并且還廣行布施,大積功德。
幾年后,他上表皇帝,說自己奉昊天上帝旨意為英文臺侍郎,將于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飛升升天。當時的宣宗皇帝非常驚奇,立即派遣使者招金可記回朝,但他委婉謝絕了。宣宗隨賜給金可記宮女四人,珍貴藥物和上好衣料若干,并派遣兩位使者看護。但他仍是一人獨居一室,并不和宮女和使者來往。雖然一人居住,但他每天晚上都有談笑聲從屋里傳出,兩位使者非常奇怪,偷偷向里張望,但見屋里有不少仙官、仙女各自坐在龍鳳之上和金可記交談,旁邊還有天兵天將守衛(wèi),兩位使者不敢驚動,悄然退下。
到了二月十五那天,春光明媚,百花爭艷,果見五彩祥云飄然而至,在仙樂聲中,云鶴飛舞,隨后仙車飛到金可記的身前,他登上車駕著彩云冉冉升空而去。前來觀看的官員和百姓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都發(fā)出無比的贊嘆,不斷向金可記揮手致敬,祝其升天。
漢初,漢武帝將子午峪立為祭天禱祝之所,于一絕佳處修建太古玄都壇(一名太元玄都壇),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祭天之所”。
漢末,子午峪被王莽通子午道,從杜陵南直絕南山,經(jīng)漢中,置子午關(guān)于谷內(nèi)。
三國時,都亭侯魏延向諸葛武侯進言當子午而北。
唐宋時,仙人金可記、金仙公主、元丹丘隱居于此,杜甫訪友至子午峪賦詩一首,至此子午峪名聲大振。
子午峪玄都在古時稱為“道教天下第一壇”,與龍虎山玄都壇、寇天師玄都壇(北魏平城玄都壇)合稱三大玄都壇。子午峪玄都壇下的金仙觀也被稱為“海東法脈源地”、“韓國道教祖庭”。金仙觀也成為道徒信眾爭相朝拜的地方,特別是韓國的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