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寫錦鯉是寫鯉的一種,該類品種分別在白色、紅色、黃色的底色上有大塊的墨斑,有如大塊的墨色寫畫在上面,故稱為“寫鯉”。
白寫錦鯉魚在生物學(xué)上屬于鯉屬(Cyprinids),其特征是具兩對須,三排咽喉齒,成1.1.3-3.1.1的排列。學(xué)名為Cyprinus Carpio Linne,英文稱為Carp。
魚鰭可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是運動器官,胸鰭和腹鰭相當(dāng)于人的四肢。鰭切除或折斷后有再生的能力。
嘴邊有兩對須,是在泥中索食的感覺器官。
魚體兩側(cè)中央各有一條縱點線從頭一直延伸至尾部,稱為側(cè)線,是魚的感覺器官。
魚體外而補以外皮,外皮又分為外側(cè)的表皮與內(nèi)側(cè)的真皮。表皮有粘液細胞分泌粘液,可保護身體或有效地防止寄生蟲的附著。表皮下面為真皮,內(nèi)有血管、神經(jīng),魚鱗基部埋在真皮中錦鯉的皮色具非常重要的觀賞性。錦鯉各種各樣的色調(diào)是由于埋藏表皮下組織之間及鱗片下面的色素細胞收縮與擴散的結(jié)果。該種細胞含有四種色素:Melanophore(黑色),Xantho-phore(黃色),Erythrophore(紅色,Guanaphore(白色)。色素細胞的收縮與擴散與感覺器官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均有關(guān)連,對于光線尤其敏感。
魚鱗由真皮分化而成,上有同心圓狀的凸起線,它令隨著魚的年歲增加,像植物的年輪一樣。因此可根據(jù)魚鱗推算魚的年齡。
鯉魚無胃,食道直通腸部。肝臟與胰臟合在一起稱為肝胰臟。浮鰾在體腔的背部,分為前后二室。心臟色在心囊內(nèi),由一心房與一心室組成,另附有一動脈球。
鰓蓋中有五對鰓弧,前四對具氣體交換作用的紅色鰓瓣,鰓瓣上布滿無數(shù)據(jù)微血管。
地理分布:中國、日本
繁殖方式:卵生
氣候帶:溫帶、寒帶習(xí)性
食性:動物性餌料,如水蚤、水蚯蚓;植物性餌料,如蕪萍、浮游海藻;人造顆粒飼料。
領(lǐng)域性:弱
飼養(yǎng)難度:容易
水溫:10~30℃?
硬度:硬度低
Ph值:微堿性,PH值為7.2—7.5。
游泳能力:強
白寫錦鯉在頭部必有隔斷型黑斑,或鼻尖上有黑斑及頭頂上有“人”字形的斑紋,白寫錦鯉軀干上的黑斑延伸至腹部,而白別光錦鯉的黑斑只在背部。
白寫錦鯉的胸鰭通常具有圓形黑斑,白寫錦鯉為黑底花紋,而
白別光錦鯉為白底黑斑紋,墨質(zhì)不同。
白別光也叫白別甲。跟白寫不同品系。
白寫是黑底白斑,黑色斑紋多成大的塊狀并延伸到腹部,墨(黑色斑紋)
必須上頭,在頭上的墨以倒人字型為佳。胸鰭有半圓型或圓形的墨。白別光是白底黑斑,黑色斑紋多成小的墨斑塊,基本只分布在背部,墨斑不上頭(整個頭都是白色的)。胸鰭多數(shù)為白色或條紋墨。因為白寫在小魚的時候是全黑的(叫黑仔),白色是慢慢出現(xiàn)的,所以是黑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