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汁肉夾饃是陜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傳統(tǒng)的陜西臘汁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包括鹵汁臘肉的制作(選料與刀工、腌漬風干、鹵肉)和白吉饃的制作。主要選用五花豬肉、面粉、高湯等原料加入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加工而成。
臘汁肉夾饃在2012年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口感肉香、饃脆、瓤松軟。
臘汁肉夾饃吃起來應該是肉香、饃脆、瓤松軟,不需要加湯汁也是滿口流油。
臘汁肉夾饃選用豬硬肋條肉,加以多種中草藥,投入滋味濃郁的老湯,文火慢燉而成。風味特別,久貯不腐,瘦不留渣,肥不膩口。白吉饃,這種饃在許多地方叫燒餅,不是蒸熟而是烙熟的??晌靼踩司驼f是饃,而不說是燒餅。西安的這種白吉饃是用一種傳統(tǒng)的三扇鏊,燒木炭火,慢慢烤烙而成。其特點一是白,二是外形規(guī)矩奇特,叫做“鐵圈邊,菊花心”,三是皮酥里嫩,中心空虛,便于夾肉,四是吃口香甜。因為中心空虛,西安人又叫它兩張皮,還叫白吉子。
臘汁肉夾饃,既快捷又營養(yǎng),能充分提供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 水六大營養(yǎng)素。平衡膳食不僅要營養(yǎng)素平衡,而且也要酸堿平衡。
營養(yǎng)小吃建議方案(一):肉類夾饃與蔬菜夾饃、粥同食,這樣不僅酸堿平衡,維持人體血液中性偏堿。而且促進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為人體提供能量和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優(yōu)質蛋白等。
營養(yǎng)小吃建議方案(二):米皮或面皮與肉類夾饃、粥同食。粥不僅可以養(yǎng)脾胃,還可以促進營養(yǎng)的吸收。直提纖消脂。米皮、面皮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卵磷脂和麥芽糖酶、淀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選用高筋面粉加水及少量的油和鹽,然后糅合起勁成軟面團,餳置約30分鐘后揪劑(每千克面粉出10個),再逐個揉拉成長薄條,抹一層香油,撒適量椒鹽,隨后卷起來,立置案上按成餅狀,再用搟面杖搟成圓形,制成生面坯。將面坯置爐口烙板上,烘烙定型并變色變硬后,再靠立在烙板下面的爐口內壁,直到烘烤熟。以上說明就是白吉模的正宗制法、和面的配方為:面粉5千克,水2.5千克,鹽20克,油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