玨山景區(qū)地處太行山脈,主峰海拔973米,位于晉城市區(qū)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玨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玨山。玨山風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之美稱,“玨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2009年10月玨山景區(qū)入選中國百佳避暑名山。
玨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玨山。玨山鐘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玨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
玨山寺廟依山勢而筑,遠望凌空入云,殿角飛椽于綠樹花草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三百六十余級石階,陡然直上,兩邊峭壁險峻,峽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險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體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蘊。及至山頂,迎面是氣勢雄偉的南天門,依次而上二天門、三天門、過月亭、而后至雙峰極頂的真武宮和靈官頂。游歷于玨山勝境之中,那無處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尚書王國光、明代文學家董緒、清代閣老陳廷敬等在此游歷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相傳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腳下青蓮寺內的款月亭中觀望,一輪碩大的滿月自玨山雙峰間突涌而出,如水似銀的月光將玨山周邊的山、林、水、石潑瀉得銀光閃爍。而玨山雙峰則被裹在輕紗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絕美的形勝,朦朧迷離,隱約天宮。這就是歷代詠嘆的晉城名勝“玨山吐月”, 又謂之“雙峰捧月”。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初創(chuàng)于北齊天保年間,高僧慧遠在此草創(chuàng)寺院,初名“硤石寺”?,F青蓮寺分上下兩院,上俗稱“青蓮寺”,下俗稱“古青蓮寺”。古青蓮寺正殿現存6尊唐代彩塑,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3處7 0余尊中的1處6尊。其造型洗練,恬靜淡雅,豐肌秀骨, 是我國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為宋代塑像。殿內有唐、宋、金碑記各—通。其中唐碑《硤石寺大隋慧遠法師遺跡記》最為珍貴。碑首線刻彌勒講經圖,將唐代寺院全貌、山水、同廊、講壇、佛殿刻于其上,為研究唐代寺廟建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青蓮寺現存釋迦殿,為北宋元祜四年(1089年)修建。殿內4尊彩塑,為宋代原物。羅漢樓上現存廣—法天尊和16羅漢彩塑,地藏樓上現存地藏菩薩和十殿閻君彩塑,均為宋代塑像。羅漢樓下墻上鑲嵌著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羅漢碑刻》石碑一通,鐫刻十六住世羅漢及五開普通羅漢名號,其中五百羅漢名號,在我國今存記載中年代最早。古青蓮寺東側,建有藏式舍利塔一座,為晉城市唯一保存完好的藏式塔, 系明萬歷年間所創(chuàng)建。
在青蓮寺東側有—天然石壁,巋然屹立,高約2 0余米。 下部怪石崢嶸,頂上卻平若砥礪。頂上面積呈條狀,寬不足3米,長l 0米有余,西南壁部刻“擲筆臺”三個大字,相傳為當年慧遠法師擲筆之地。據說慧遠法師至鄴學法回高都,就于丹河之濱的硤石山腰創(chuàng)建寺廟,故取名“硤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蓮寺。在這里,慧遠—邊講經說法,一邊為《涅磐經》精心注疏。歷經數年,《涅磐經》終于完成。為了證明自己注疏準確可靠,他決定求上天驗證。吉日,慧遠捧書持筆沿山徑而上, 當他來到這塊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時,決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頂,將門筆對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磐經現已功畢,若疏義契理,筆當駐于空矣?!比缓髷S筆蒼天,此筆果真在空中停留。于是后人就稱此天然石壁為“擲筆臺”。
玨山之巔,東頂峭壁凌空處,有觸目驚心的“舍身崖”。關于它,至今仍傳頌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玨山腳下山村里一個美麗善良賢惠的女子, 因長期侍候臥病在床的公公而獲得孝順之名,卻也遭到了妯娌間的饞言詆毀,含辛受辱。為昭清白,該女子舍身跳崖古老而又凄涼的傳說,游人們每每聽及,無不感慨。著名作家張平《生死抉擇》原著作者至此聽后,感而作詩一首:舍身崖上聽舍身,驚煞吾輩讀書人!含羞忍辱為貧困,感天動地民族魂!
在青蓮寺外左側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竇泉”。池水清澈晶瑩,水位常年如一,澇不增, 早不減,不取不增,多取不減。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云端,上有約20多米寬的巖石,有經水多年沖刷、侵獨留下的痕跡。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飛泉”及“山吐天邊月,溪流石上云”的字樣,據考證這些是北魏時期遺留下的。 由此可見, 當時瀑布之壯觀, 用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宋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位于玨山之東,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為古代農民起義聚兵屯糧處。相傳《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所述的“李逵夢游天池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宋江打下蓋城后,在宜春園大擺慶功宴。李逵喝的酩酊大醉,酣睡中得一夢,夢見來到一座山前,遇一身著黃袍的秀士,告他這是天池嶺。此時幾個歹徒搶抱東西而來,李逵不容分說將他們打得七倒八歪,至文德殿又砍死蔡京、童貫、楊戩、高俅四名奸賊。于返時復遇秀士,并授他“要夷田虎族,須諧瓊失鏃”十字真訣,后依此計宋江果破田虎。
駕車從晉城市內出發(fā),至丹河收費站處抵達玨山景區(qū)。
晉城市運中心有班車直達景區(qū),每隔一個小時發(fā)車,車程30分鐘。
相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澤州府(今晉城),當地官員隆重設宴招待。但在開宴時,廚師發(fā)現慌亂之中少做了一道菜。為了免遭殺身之禍,廚師急中生智,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蔥拿來一把,幾刀切碎,燒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燒大蔥。誰知慈禧品嘗后,認為滿桌菜中數這道菜最有味道。傳說歸傳說,慈禧西逃時并未經過晉城,但燒大蔥作為當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軟不膩,卻一直流傳至今。
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玨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玨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1986年,晉城市郊區(qū)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成立玨山風景旅游區(qū),景區(qū)開發(fā)由此開始。
1998年,晉城市人民政府以晉市政發(fā)(1998)82號文,批復玨山風景旅游區(qū)總體規(guī)劃,規(guī)劃總投資1.45億元,玨山景區(qū)進入大旅游、大開發(fā)、大建設的發(fā)展軌道。
2005年12月,晉城市三八煤礦與澤州縣旅游事業(yè)管理所共同組建山西澤州玨山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
2006年1月16日,公司掛牌成立。
2009年,玨山-青蓮寺景區(qū)還通過了國家旅游局AAAA級旅游區(qū)、林業(yè)部門省級森林公園、國土部門省級地質公園的評定,玨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示范地也落戶在玨山景區(qū)。此外,玨山景區(qū)還榮膺“中國百家避暑名山”的稱號。
2009年10月玨山景區(qū)入選中國百佳避暑名山。
國家AAAA級景區(qū)。
中國賞月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