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上的鴉群》作于1890年7月于奧韋爾。在這幅畫中,梵高試圖表達他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透過不尋常的寬畫幅,麥田延伸得特別寬闊,并在畫幅前景處開出三條通道。讓觀者不自在的是,人們不知道地平線和路的盡頭究竟在何處。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態(tài)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凌空預示死亡跡象。 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里畫過瓦茲河畔奧維爾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這幅作品充滿了劇烈的運動。麥田里空曠無物,三條小路穿越在顛簸中的麥田,最后沒入地平線,消失畫外。天空中,兩片烏云翻卷涌動,似乎在暴風雨的到來。一群烏鴉低掠著斜飛過畫面,倉皇逃離這騷動不安的土地。空無一人的田野騷動不安,天地之間,如同旋風驟起,波浪洶涌。畫面上沒有一絲安寧,確切地表露了他的精神狀態(tài)。梵高完成這幅作品后,感到的只是疲倦和極度空虛。絕望吞噬了他。數(shù)星期后,他走進他描繪的這片麥田,開槍打傷了自己,雖然沒有立即死去,但他受了致使重創(chuàng)。他掙扎著回到住所,兩天后,告別了人世。
文森特·威廉·梵高在創(chuàng)作此畫時正是他的奧韋爾時期,在這個時期,文森特·威廉·梵高一直懷疑自己會象一個瞎了眼的人那樣和加歇醫(yī)生一起掉進溝里。而梵高在1890年5月21日,在弟弟提奧安排下,遷往瓦滋河河畔的奧韋爾,并請了一名叫加歇(Gachet)的醫(yī)生予以照料。此時他的病情有些好轉。這位醫(yī)生也愛好繪畫,所以兩人的相處一直很和諧。
但在奧維爾的生活表面上很平靜,但在梵高的心底,各種復雜的情感和精神上的病痛使他感到恐懼,無助。但他仍有畫畫的沖動,梵高的心底并沒有完全絕望,他仍有希望,南方強烈的陽光正中畫家的情懷。他還在探索,雖然對線條和色彩的使用已到了近于完美的地步。可以確信,他的頭腦是清醒的。直到7月27日舊病復發(fā),開槍自殺,于29日清晨一時許,在提奧和加歇醫(y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
《麥田上的鴉群》這幅畫明白反映了他那些日子的心境,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畫,甚至說,他在繪制該畫時飲彈自殺。其原因是在《情欲終身》這部影片中是這么描寫的。不過,還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觀點,胡爾斯克博士的梵高年表中,有七幅畫晚于該畫。當然,梵高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里。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后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后死去,當時他的弟弟提奧在他的身邊。
《麥田上的鴉群》承載著梵高的希望,另一種生的希望。這幅畫呈現(xiàn)了絕境當中的人壓抑的內心,以及渴求解脫的情感。從來都說梵高的作品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追求。某種層面上來說,梵高自己不是想要自殺,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遵循自己安排的道路解脫自己?!尔溙锶壶f》就是梵高給自己的路,我們自己或許看到的是梵高自導自演的悲劇,但對于梵高而言這未必不是他想要的一個美好結局。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是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xiàn)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麥田上的鴉群》等,現(xiàn)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梵高的早期生活,堅決投身于從事藝術品商人的工作。經(jīng)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后,他成了貧困的傳教采礦工人。直到約摸27歲時,梵高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間,卻創(chuàng)作了超過2000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靈感“家”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chuàng)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后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梵高是個熱愛自然并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也不畫想象中的美麗幻象。梵高的畫風在法國阿爾勒的那段時間,發(fā)展已臻成熟。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兩年創(chuàng)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終于37歲那年自殺。梵高最為人熟知的是其極具個性的系列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其實他所畫的清新亮麗的作品也毫不遜色,如《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麥田云雀》、《麥田上的鴉群》等。
《麥田上的鴉群》構圖由三條岔路展開寬廣的麥田。畫中幾乎沒有中心視點,而分散的烏鴉,使畫面更顯遼闊。梵高使用三原色和綠色來呈現(xiàn)單純而簡明的意象,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云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畫上的群鴉僅僅是一些用濃重的黑線構成的飛動線條,低低的壓向大面積的橙黃色麥田,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畫面上布滿密集的短而硬直的粗筆觸,它并不象征任何物象,只有一種顫動感,文森特·威廉·梵高試圖表達所謂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所以這幅畫被視為文森特·威廉·梵高自殺的預告。
這幅畫運用了大量的短線條,并主要用了藍、黃、紅、綠四種顏色來描繪景物。用深藍色和黑色來表現(xiàn)天空,與一群從遠處飛來的烏鴉相襯,給人壓抑的感覺,并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麥田的黃色與藍色形成對比,田間的小路也以紅色與綠色形成對比,有強烈的矛盾沖突的感覺。大量短線條表現(xiàn)出了躁亂激烈的內心。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當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自己掙扎的內心世界。
這幅畫充滿著恐怖、不祥的感覺,梵高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靈魂上的生死境界,置身于異世界的試煉,并試圖將此世界置于筆下。其信寫道:“我的生活,從根基上被破壞,我的腳只能顛跛著走?!?。這正說明當時他畫下這幅悲慘的畫的心境。"我擔心,我是否變成你們沉重負擔……那時候——回到這里再開始工作——畫筆幾乎從手中滑落下來……可是,從那時起我畫了三張大的作品。"。畫上的線條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鳴動,所有凄切、悲哀、絕望,都似乎從地平線的那一端習撲過來……。
在瓦茲河上奧維爾周圍的鄉(xiāng)下,農(nóng)田一望無邊,起伏不平,每逢收獲時節(jié),便誘來大群烏鴉。這片農(nóng)田迷住了梵高,他的精神狀況盡管日益惡化,可是他仍然奮不顧身地工作,描繪寬曠的田野景色。
他已不再是那個勤奮的藝術家,精心描摹草堆、茅草屋、樹木,精心刻畫前景至地平線的每個細節(jié)。在梵高的作品中造型已十分簡化,畫面上只流動著色彩和韻律。
似乎是要突出表現(xiàn)奧維爾得天獨厚的富饒的自然條件,這些橫長形畫面上的構圖一般都是側邊敞開并且延伸的余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園那個隱蔽處,其他作品的的場景基本上都沒有圍欄之類的東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們不屬于任何人,大地看起來廣袤無垠。
梵高描繪寬曠的田野景色,但他已不再如從前,精心描摹草叢、茅舍、樹木,反而用簡化的造型,讓畫面上只流動著色彩和韻律。在麥田里,或是在畫幅之外,一般常用在寬廣、開放的田野上的正常結構透視表現(xiàn)法,在此全被顛倒了過來:畫中的線條走向是由地平線向畫面的前方匯集,畫面上的空間完全沒有視點中心,藍天和黃色的田野彼此朝反方向推擠,一大群烏鴉劃過天地的分界,飛向未知的前方。和其澎湃騷動的線條不同的是,整幅畫的空間充滿一種簡明的寬潤與單純,用色降低到只剩三原色,和互為補色的藍色天空/黃色玉米,紅色路徑/綠色路邊草莖。地平線乃由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來認定,而非自畫框或畫布上決定,這條地平線呈現(xiàn)的既非一種景致,也并非由主宰空間的事物所創(chuàng)造,因此整幅畫上都沒有垂直的線條??傊?,畫上的局部、整體、及遠近,都沒有明確地區(qū)隔開來。
在這張畫上,他最賞心悅目的藍色被重新展示出來。這樣的藍色是深沉,晶瑩,迷人和深不可測的。畫上的群鴉僅僅是一些用濃重的黑線構成的飛動線條,低低的壓向大面積的橙黃色麥田。所有的筆觸都是短而粗的直線堆砌。梵高越畫越激動,遠處懸于天際的落日和提前升起的圓月,就象兩個大小不等的光暈,在飛速的旋轉著。他還充滿著以藍色“壓”蜜黃色的浪漫主義情調,藍色象征云天,它又具有運動之勢,好像在向觀眾方向逼近??伤植幌笫前氡谔炜?,簡直就是變了色的火焰,在向大地蔓延。畫面上布滿密集的短而硬直的粗筆觸,它并不象征任何物象,只有一種顫動感。他在給提奧的信中寫到:“這是些在烏云翻卷的天空籠罩下的遼闊麥田。為了盡量表現(xiàn)憂傷和我那無限的寂寞,我毫不感到為難......”這就是指他的《麥田上的鴉群》。
《麥田群鴉》是梵高個人主管的意識與客觀物象的產(chǎn)物,梵高把他所看到的麥田景象展現(xiàn)出來。整幅畫的第一感覺是一種扭曲。觀者在這幅畫前就像是站在了三岔路口,畫中三條小路由我們腳下向著前、左、右延伸,道路由紅綠兩種顏色結合而成,采用由近及遠逐漸縮小的道路,觀者的目光沿著道路逐漸向前,直至道路變小,被麥浪掩蓋。兩邊的麥田是兩個倒三角形,像是一種延展、擴大、由近及遠,但此時道路卻是在收縮、消失,強烈的對比之下,道路的消失更像是穿透了整個畫面,到達這幅畫之外,到達另外一種境界。梵高巧妙的運用由近及遠,逐漸收縮和對比的構圖手法,畫家營造了一種強烈的穿透感而這種穿透感與梵高此時的內心息息相關。
梵高的作品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色彩簡潔明亮,筆觸躍動活潑?!尔溙锶壶f》中,只采用了紅、綠、藍、黃、黑五種顏色,簡潔,但是整體看起來整幅畫卻又一點也不單調,反而卻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色彩的運用都是比較濃厚的,再從筆觸上來說,雖然粗糙,但是《麥田群鴉》里的筆觸活潑,麥浪仿佛躍動紙上嗎,由近及遠,麥浪的筆觸逐漸變細,協(xié)調營造穿透感,指引我們的視線,穿透畫面。而在畫中,飛向遠方的群鴉運用和道路同樣的手法。盡管梵高這幅畫的構圖、色彩、筆觸都很出色,但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還是這幅畫所蘊含的情感。梵高的表現(xiàn)主義在他的作品當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整幅畫中濃重到不實的色彩確實最能體現(xiàn)梵高心中那種感情的沖擊力,色彩的運用到達了極致,結合激情的筆觸,這就是梵高的內心,極致的色彩對比也造就了一種扭曲的錯覺,梵高的內心也和這幅畫一樣,壓抑,扭曲。
《麥田上的鴉群》是否是梵高的最后作品,這個精確定位很難,因為它與梵高在同一時期繪畫和寫作的其他作品相似。在1890年7月10日寫的第649號信中,梵高描述了三幅畫布:在惡劣的天空下,它們是廣闊的麥田,我不需要不顧一切地試圖表達悲傷和極度的孤獨。我希望你能盡快看到它們——因為我希望盡快把它們帶到巴黎,我?guī)缀跽J為這些畫布會告訴你我用文字說不出的話,我看到在這個國家能夠恢復健康和力量。第三幅畫布是《道比尼的花園》(Daubigny's Garde),這是我來到這里以來一直在考慮的畫面。這段文字提出了天空的“惡劣”或“嚴酷”。首先是因為梵高本人在描述作品一方面?zhèn)鬟_了“悲傷和極度孤獨”,另一方面又傳達了“恢復健康和力量”時,存在寫作矛盾。
世界上最著名的梵高研究專家之一,揚·胡爾斯克爾(Jan Hulsker)博士認為,麥田與烏鴉甚至不是梵高在這封信中提到的三件作品之一。 他堅持認為,梵高在上面的引文中提到的前兩部作品是在《麥田》(The Fields)和《烏云密布的麥田(一)》(Wheat Fields at Auvers under Clouded Sky,1),而其他一些消息來源則認為這兩部作品實際上可能是《烏云密布的麥田(二)》(Wheat Field under Clouded Sky.2)和《麥田上的鴉群》。所有四件作品大致與梵高自己對“困擾天空”的描述相符,但考慮到梵高沒有提供有關作品大小的具體細節(jié)(稱它們只是“大”),猜測一直存在。
無論在第649封信中提到哪些作品的困惑,梵高研究學者羅納德·皮克萬斯(Ronald Pickvance)在他的書中《梵高在圣·雷米和奧維爾》(Van Gogh in Saint-Rémy and Auvers)支持霍爾斯博士的論點,即他自己對《麥田上的鴉群》這幅畫的最早出現(xiàn)的時間分析。皮克萬斯認為在梵高自殺之前的3個多星期內,即7月7日至10日期間《麥田上的鴉群》畫作完成。最后,胡爾斯克爾堅持認為關于梵高的最后作品,它們是“......《道比尼的花園》和《有茅草屋頂和數(shù)字的小屋》(Cottages with Thatched Roofs and Figures),這兩者都更有可能成為他制作的最后一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