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導師。
一八九五年發(fā)表在《薩馬拉日報》上的《伊則吉爾老婆子》這部短篇,可說是高爾基早期革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高爾基對民族文學遺產(chǎn)的繼承,體現(xiàn)在對民間傳說的情節(jié)和形象的借用上。而他對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則是通過塑造具有高尚理想的新人形象來完成的。
在《伊則吉爾老婆子》這篇作品中,有兩個顯明對立的傳說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臘拉。臘拉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殺死了一個無辜的少女,從而遭到人民的懲罰和唾棄。他在人民的生活中失去了位置,在草原上游來蕩去,最后變成了一個像影子一樣的人。第二個故事講的是集體主義英雄丹柯。他年輕、勇敢,對人民懷著強烈的愛。當人民需要自己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掏出自己燃燒著的心,把它高高地舉在頭上,照亮了拯救人民的道路。
這篇小說由三個部分組成。在關于臘拉和丹柯兩故事之間,作者插進了故事敘述人伊則吉爾老婆子自己的生活史。伊則吉爾老婆子本來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功勛,使生活過得有價值,但她沒有偉大的生活目的,在愛情的游戲中虛度了一生。因此到頭來,她未能成為丹柯,卻變成了臘拉式的空虛的影子。作者通過老婆子這個現(xiàn)實主義的形象,把兩個浪漫主義的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有益的生活教訓。作者以對革命英雄主義和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的忘情謳歌,批判了猖獗于世的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生活原則。
生于下諾夫哥羅德,父親是細木工,早逝。高爾基由外祖母撫養(yǎng)成人。外祖母家貧,11歲的高爾基就不得不出外謀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當學徒,在輪船上幫廚,做過腳夫、鋸木工、園丁、面包師等等以維持生計,少年時期曾參加傾向民粹派的大學生秘密團體。這一切就是高爾基的“大學”。20歲后,高爾基開始在俄國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羅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樣生活的”。在長期的流浪期間,他一面做工,一面組織秘密小組,進行革命宣傳。
1892年9月高爾基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
90年代高爾基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大多取材于“底層”社會(如《馬爾華》《柯諾瓦洛夫》《切爾卡斯》等)。在高爾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則吉爾婆婆的故事》《鷹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進軍的號角。
90年代末,高爾基的創(chuàng)作思想臻至成熟,這時期高爾基發(fā)表了第一部著名長篇小說《福瑪·高爾杰耶夫》(1899),接著,《三人》(1900)也問世了。此外,高爾基還寫了許多具有極大社會意義的劇本,如《小市民》(1901)、《底層》(1902)、《太陽的孩子》(1905)、《野蠻人》(1905)、《仇敵》(1906)等等。
1906年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問世。
高爾基在許多作品中無情地抨擊了作為舊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識,如中篇小說《奧古羅夫鎮(zhèn)》(1909)、《馬特威·克日米亞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高爾基發(fā)表的重要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羅斯漫游記》等。
在準備“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爾基完成了自傳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1914)和《在人間》(1916),第三部《我的大學》于1923年寫成。
“十月革命”后高爾基完成了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1925),同時又創(chuàng)作了幾個劇本,其中著名的有《葉戈爾·布雷喬夫及其他》(1932)等。高爾基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詩式的不朽巨著。
高爾基不僅是語言藝術家,同時還是評論家、政論家和學者。高爾基的文學論文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重大貢獻。此外高爾基還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他曾擔任《紅色處女地》雜志的編輯工作,組織“世界文學出版社”,領導1934年第一次蘇聯(lián)作家代表大會工作,同時他還是國內(nèi)戰(zhàn)爭史和工廠史寫作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在他的關懷下,培養(yǎng)出整整一代的優(yōu)秀蘇聯(lián)作家。
一個叫伊澤吉爾的老太婆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她述說了年輕人怎樣變成了老人,勇敢的人怎樣怯弱了,自由的人怎樣成了奴隸。小說幻想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抨擊了日益艱難,日益腐朽的十九世紀末的俄國。表達了高爾基早年的創(chuàng)作傾向與創(chuàng)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