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圖》是五代南唐董源創(chuàng)作的設色絹本山水畫,該作品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瀟湘圖》中表現(xiàn)的是南方山水,圖繪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山巒多用披麻皴,并以墨點渲染山巒之上的植被,平遠的構(gòu)圖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結(jié)合,讓畫面有很強的空間感,更呈現(xiàn)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其間,賦色鮮明,趣味橫生,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瀟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瀟湘圖》為設色絹本,縱50厘米,橫141.4厘米,畫卷以江南的平緩山巒為題材,取平遠之景,江上有一輕舟飄來,江邊的迎候者紛紛向前。中景坡腳畫有大片密林,掩映著兒家農(nóng)舍;坡腳至江水間有數(shù)人拉網(wǎng)捕魚,生機盎然。全卷由點線交織而成,墨點由濃化淡,以淡點代染,在晴嵐問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煙云,潮濕溫潤的江南氣候油然而出。點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紅諸色,凸出絹面,明朗而和諧。
畫作無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圖后視為至寶,并根據(jù)《宣和畫譜》中的記載,定名為董源《瀟湘圖》。
袁樞自跋曰:“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得于董思白年伯家,原值加四帑焉”。崇禎十六年,王鐸在滸墅關袁樞寓所見到此畫甚為感慨,并將這一好事跋于卷端?!⊥跤X斯跋云:“袁君收藏如此至寶,葵邱城墮家失,有此數(shù)幀不宜郁宜快也?!鼻逡﹄H恒《好古堂家藏書畫記》對此也有清晰記載:“蓋以袁獲此歸旋,遭流寇之亂,此卷無恙。思翁(董其昌)歿后,為中州袁伯應所得。伯應名樞,乃思翁年侄(董其昌與袁可立為同年)。崇禎十五年榷滸墅,購諸其家,亦私記于后。”
上有董其昌跋三、袁樞跋一,王鐸跋一。有“袁樞私印”(重一)、“袁樞之印”(重一)、“睢陽袁氏家藏圖書記”。明“袁樞鑒賞”書畫之章、“袁樞印信”、“伯應”等印記。
在遠古神話中,由于湘水神話(湘君、湘夫人本是一對配偶神,后演變?yōu)樗吹鄣膬晌诲印婢?、湘夫人)、黃帝游于洞庭之野、舜死蒼梧之野典故以及歷代官員流放南方而產(chǎn)生的流官文化,而使“瀟湘意象”逐漸演化為一種具有圣王意向、懷才不遇、謫官遠適、高潔清遠等觀念的一種文化母本,其中隱含的仙學思想、正統(tǒng)觀念、政治避難思想、隱逸思想獲得了后世的廣泛共鳴,成為一種共同的記憶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之中。由于蒼梧之地為舜的葬地,舜帝終于蒼梧,于是乎三湘大地直至江南一帶,成為往古圣賢的垂化之地,后世在某種意義上首先將“瀟湘”作為政治理想和終極信仰的最終托付,這是“瀟湘”繪畫題材得以確立的最為根本的倫理內(nèi)涵和精神內(nèi)涵。正因為如此,瀟湘是歷代文人歌詠圖畫的主題。人們將原本為遠古的湘水之神與歷史人物聯(lián)接起來, “洞庭” “瀟湘”帶有了可堪被后世理解的最初的人文意義。一旦南方政權建立,瀟湘圖像所蘊含的正朔觀念、正統(tǒng)思想就開始占據(jù)主流。六朝時代如此,五代南唐出現(xiàn)的這一題材均是如此。五代時期南唐在江南立國,才出現(xiàn)董源《瀟湘圖》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如果沒有南唐在江南的立國,正朔、正統(tǒng)觀念在金陵的確立,也就很難有董源《瀟湘圖》的出現(xiàn)。
《瀟湘圖》這幅水墨山水畫給人的感受是平和、恬淡、寧靜,具有南派山水畫的典型特點。圖中山巒連綿,樹木豐盛,江河開闊,洲渚交橫。南方山水多雨、潮濕、煙雨迷茫的特征被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畫面里的平緩坡岸與蔥郁山巒。
《瀟湘圖》圖繪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葦渚映帶無盡。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xiàn)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zhì)感的山型輪廓。墨點的疏密濃淡,表現(xiàn)了山石的起伏凹凸。
畫家在作水墨渲染時留出些許空白,營造云霧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煙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主要用“披麻皴”和“點子皴”來表現(xiàn),這是董源的創(chuàng)造。其用色以墨為主,略摻有花青,水分較多,顯得濕潤而縹緲。圖中的人物則用勾線染色來表現(xiàn),精細而工整。
《瀟湘圖》以平遠取勢構(gòu)圖。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潤空靈與淡遠清深。根據(jù)圖中人物的活動,畫面可分為左右兩部分。右半部主要描繪游船的活動,水面上,一只小船正緩緩向汀
岸靠攏。船中一個貌似高官的朱衣人端坐于傘蓋之下,身邊另有陪侍和舟子數(shù)人。岸上一行五人似在迎迓小船,稍遠處幾個女子正遙遙觀望。左半部所表現(xiàn)的是網(wǎng)捕景象,坡岸上幾個漁人正撒網(wǎng)捕魚,另有幾個已下到水里,似在水下安網(wǎng)。在這兩組人物之外,水面上還有幾只小艇,錯落點綴于清波之間,自在往還。畫卷下端,沙洲葦渚歷歷可見。而上端的坡岸后,茂林重疊,屋舍隱約可見。其后山勢連綿,層巒疊嶂,蔚然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