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位于龍山縣南部,西面與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接壤。地形既像一只船,從里耶遠看八面山像一個睡美人,凌駕于崇山峻嶺之中。同時,此景區(qū)是湘西州委宣傳部主導的“神秘湘西爽一夏”活動的主要景區(qū)之一。南北長約22公里,寬5余公里,最窄地區(qū)僅2公里。山界上地勢平坦,草原地貌,呈小丘陵狀。總面積為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余米,最高峰1416米。
八面山四周懸崖峭壁,兩頭尖尖,南北狹長,像條船。山上地勢開闊平坦,牧草豐茂,馬、牛、羊成群,被贊為“中國南方草場的一顆明珠”,又有“空中草原”之美譽,是湖南通向渝東的一道天然屏障。它有獨特的氣候資源。夏天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涼風徐徐,冬天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擁有神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奇峰、溶洞、陰河、絕壁、天坑、天斬、天橋、石林、云山、霧海、瀑布、高山湖泊等星羅棋布,獨具特色,險峻秀美,鬼斧神工。山上的小地名有三把刀、四把刀、六把刀等三十六把刀,和上營、中營、下營、七家營、八家營等四十八營。從這些自然村寨和生產(chǎn)地域的命名可以看出八面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整個山界,聳立于云霧之中。上山只有大、小巖門,望鄉(xiāng)臺,西眉峽等幾個"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隘口。山上的高原風光,獨具特色,特別是大巖門、小巖門、燕子洞、自生橋、杯子巖等景點,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杯子巖、自生橋、燕子洞、筆架山、高王洞、一線天、睡美人、青魚塘、靈鳳洞、望鄉(xiāng)臺、登天褒、一碗水、鋼鐵長城、日出日落、云山霧海、草原風光、西嶺絕壁等22個外自然景觀。
已開發(fā)的有草原風光大巖門、八景同心自生橋、神秘莫測燕子洞和一線天斬、一碗神水杯子巖,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擁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及濃郁的土家族文化,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觀光、探險揭秘、避暑度假勝地。
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第141師在湖南省里耶縣八面山進行的剿匪戰(zhàn)斗。1949年底,原國民黨軍暫編第1軍軍長陳子賢與湘西匪首師興周等共同策劃,企圖以湘西八面山為中心建立湘鄂川黔反共游擊根據(jù)地,進行所謂游擊戰(zhàn)爭。
八面山位于湘、鄂、川邊的里耶縣城以北10多公里處,山勢陡峭,只有幾條窄路和巖梯可以進出。陳子賢、師興周糾集匪眾4000余人,在八面山構(gòu)筑了大量碉堡、閘門等工事。1950年1月中旬,人民解放軍第47軍第141師奉命剿滅陳子賢匪部。該師兩個團分別進至八面山下的內(nèi)夕棚地區(qū)和大、小巖門,形成對八面山南北夾擊態(tài)勢。在發(fā)起進攻前,剿匪部隊準備了大批軟梯、繩索和長桿撓鉤,并反復研究和演習爬巖攻洞的戰(zhàn)術(shù)。19日,攻山戰(zhàn)斗打響。剿匪部隊一部從山南懸崖陡壁隱蔽地爬上山峰,消滅了把守路口的匪徒。匪首見勢不妙,率部分匪徒棄山逃跑。攻擊部隊直搗土匪指揮部所在地燕子洞,控制了八面山。逃竄的匪徒被預先設伏的解放軍堵截,大部被殲。接著,剿匪部隊以小分隊分散搜剿,至1月底,基本肅清了該地區(qū)的殘匪。此次戰(zhàn)斗共殲滅匪首師興周以下3000余人,陳子賢等部分匪首、匪徒漏網(wǎng)。
1、臘肉
2、野生野豬,野雞
3、蘿卜,土豆,玉米,紅豆,黃豆
4、散養(yǎng)白豬,黑豬,黃牛,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