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號:1429
項目編號:Ⅴ-131
公布時間:2021(第五批)
類別:曲藝
所屬地區(qū):江蘇省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
保護單位:宿遷市宿城區(qū)文化館
我國早在周朝時期,就有周莊王擊鼓教化臣民的傳說。因此,大鼓藝人都崇奉周莊王為祖師,并認為自己就是繼承周莊王的事業(yè),從事正風(fēng)化俗、教化人民的一項重要藝術(shù)工作。
我國早期出現(xiàn)較有影響的梨花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東亭大鼓五種形式均產(chǎn)生于山東、河北一帶,后遍布全國各地,種類更加繁多,并且形成了一源多流、多源合流的規(guī)律。
據(jù)《中國曲藝志·江蘇卷》和《睢寧縣志》載:“明清時,琴書、大鼓、評書、山東快書等十多種曲藝已傳入睢寧,其中以琴書、大鼓最受群眾歡迎?!?清朝嘉慶年間,本縣邱集鄉(xiāng)農(nóng)民張作順(張朝聘爺爺)迫于生存需求和對鼓書的愛好,師從山東沙姓藝人學(xué)習(xí)梨花大鼓,后于1820年(嘉慶24年)傳入睢寧。
清光緒年間至民初是睢寧大鼓興盛發(fā)展期。隨著鼓書藝人逐年增多,睢寧出現(xiàn)了頗有名氣的兩位鼓書藝人,即是張家第三代鼓書藝人張朝聘和本縣龍集鄉(xiāng)的熊傳法,分別被稱之為“鼓界元帥”、“鼓界先鋒”。
張朝聘、張家城父子倆在繼承梨花大鼓的基礎(chǔ)上,通過綜合多方鼓書技藝,博采眾長,潛心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具有蘇北地方特色的一門鼓書形式。張家兩代人的苦心鉆研,終使山東大鼓演變?yōu)榫哂械胤教厣念幪K北大鼓。
民國至建國初是睢寧大鼓的高潮發(fā)展期,全縣鼓書界出現(xiàn)了張朝聘、熊傳法、魏其秀、朱光前為代表的四大風(fēng)格流派。其中張朝聘因在蘇皖地區(qū)享有較高的聲譽,被稱之為“蓋蘇北”。
蘇北大鼓多以師承和家傳(俗稱父子腿),采用口傳心授的傳承方法。系一人表演,一面大鼓,兩塊月牙板(銅或鋼)。有說有唱,說唱并重。唱時左手搖板擊節(jié),右手擊鼓。說白時放下鼓板,有時以醒木為輔助道具。其唱詞嚴謹,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十字和七字稱“牌”,五字稱“錦”,三字稱“讚”。說白講究喝、頓、緩、急,上下句對稱。唱腔渾厚,有回龍調(diào)、慢趕牛、快流水等調(diào)式。
蘇北大鼓“抓扣奪帽快”常采用“空槍頭”、“無影鞭”、“系馬樁”和“飛扣”等表現(xiàn)手法,書中大扣套小扣,使聽眾始終置身于懸念之中。
蘇北大鼓書目豐富,以長篇為主,多為藝人口頭創(chuàng)作,在演唱過程中錘煉而成。其代表書目有《高懷德兵下河?xùn)|》、《五梅七槍反唐傳》、《無艷春秋》等,自1984年起,大鼓藝人劉漢飛、牛崇光演唱的64集《高懷德兵下河?xùn)|》、100集《五梅七槍反唐傳》等三十多部近1000集的長篇傳統(tǒng)書目已由中國唱片公司、山東、江蘇、安徽等音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唱片、磁帶、VCD光盤數(shù)千萬張暢銷各地,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蘇北大鼓在睢寧扎根傳播并發(fā)展,因睢寧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故在鼓板演奏和說唱技藝上,有別于其它鼓書的獨特內(nèi)容。
演出形式多為一人表演。一面書鼓,兩片月牙型鋼板的伴奏樂器,有說有唱,并帶有手、眼、身、步的表演,全由一人完成。藝人以表為主,以唱為輔,以說表反映藝人真功夫,有“講清故事、刻畫人物、描寫環(huán)境,千斤道白四兩唱”之說。敘事說理,轟轟烈烈,一人可調(diào)動千軍萬馬;一展歌喉,淡淡平平,深切道出人間真情。長篇大書,百唱不厭;言情小段,歌頌?zāi)7?,教育民眾面廣深遠。
鼓書內(nèi)容以演唱歷史故事為主。蘇北大鼓在解放前至“文革”前,均是以說唱大部頭歷史書目為主,俗稱“蔓子活”。有“說不完的呼楊將,唱不完的岳家軍”之說。鼓點起時,說盡前朝興亡事,鋼板響處,唱透人間悲歡情。其主要書目有《響馬傳》、《劉公案》、《說岳全傳》、《并吞六國》、《前后七國》、《楊家將》、《薛家將》等經(jīng)典曲目。其內(nèi)容大多是歷史征戰(zhàn)故事,歷史通俗演義等,其中大多富有人性化的口頭文學(xué)或描繪波瀾壯闊的歷代開國史,或敘述悲歡離合的兒女家常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唱腔委婉動聽,是祖國豐富多彩的文學(xué)藝術(shù)遺產(chǎn)中寶貴的一部分。
今年67歲的劉漢飛是蘇北大鼓的第八代傳人,唱了二十多年的蘇北大鼓,劉漢飛把自己最寶貴的光陰都投在了上面,蘇北大鼓早已成了劉漢飛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時候,劉漢飛的祖父喜歡唱大鼓書,每次祖父唱書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聽,祖父要是唱累了,他會接上一段。而讓劉漢飛真正認識和喜歡上大鼓書的還是聽洋河鎮(zhèn)老藝人劉寶山唱的古書曲目《調(diào)寇審潘》,劉漢飛至今說起對劉寶山的說唱水平仍佩服不已,連連贊嘆劉老先生唱得好。
此后二十多年中,劉漢飛走街串巷,把唱大鼓書作為自己的謀生手段和藝術(shù)追求,足跡遍及蘇、魯、豫、皖四省。他既唱流傳下來的名家名段,又自編曲目,完善唱法,豐富了大鼓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深厚的唱工,、精彩的演出讓劉漢飛成了當(dāng)時老百姓非常喜愛的大鼓藝人。
“那時候一到說書的時候,滿場都是人,多的時候可以達到一兩千口?!闭f其往事,劉老神采飛揚。如今的劉漢飛閑暇時總會把大鼓拿出來自己說唱一段,沒有事的時候哼上幾句,就感到很舒服,心情很愉悅。
富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蘇北大鼓,因其扎根于民間,取材廣泛,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經(jīng)濟建設(shè),無所不包,深受群眾喜愛。清同治年間,蘇北大鼓已形成張、沙、楊、韓等十大門派。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蘇北大鼓名噪一時,特別是在蘇、魯、豫、皖地區(qū)被當(dāng)?shù)厝罕姀V為傳唱。
當(dāng)時已有《金槍北宋》、《八部春秋》、《說唐》《銀河走國》、《云臺中漢》、《響馬傳》、《羅通掃北》、《東漢》等60多部長篇書目。同時,出現(xiàn)了不少演唱名家,宿遷的吳相國演唱《金槍北宋》唱篇錦繡、語言煉達、書路新奇。睢寧的倪老端演唱的《說唐》。張紹聘(外號張大篷)唱腔高昂優(yōu)雅、說表傳神,常年攜帶兩人推篷車,活動在蘇北、魯南、皖北的廣大地區(qū),篷大可容千人以上,因此得綽號張大篷,他以演唱《月唐》、《岳傳》而名冠蘇、魯、皖地區(qū)。在《宿遷縣志》(光緒志)中記載:宿遷教軍場,有說唱出四五場,宿遷的吳相國,成年在宿城說出鼓書,之后張紹聘說唱大鼓亦為群眾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