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初發(fā)源于吐蕃第一代贊普“雪域六個嘎亞”部落之王的地方——雅礱,這個地方被稱為“天地之門、亞洲精華、雪山環(huán)繞、眾水源泉、山高水秀、物產豐富、居民智勇俱全、眾生繁衍生息”。根據(jù)敦煌文獻中記載,至遲在6世紀,古爾魯就被作為語言交流使用。
自佛教傳入藏區(qū)以后,很多宗教人士利用這一藝術載體向信教群眾宣揚宗教思想,因此后世多用來專指高僧大德創(chuàng)作的具有宗教意義的文學體裁及其唱腔。
古爾魯,道歌說唱,敦煌文獻中就有布德貢杰時期的古爾魯,證明當時在藏族社會中流行有"古爾魯"這種說唱藝術。后來佛教傳入西藏后,佛教徒們利用"古爾魯"來宣傳佛教教義,致使民間的這一說唱藝術染上了宗教色彩,特別是自從噶舉派的喇嘛瑪爾巴、米拉日巴等以來,在噶舉派的師徒中古爾魯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