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時晴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chuàng)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nèi)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jié)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xiàn)出意致的悠閑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wěn),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版本一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版本二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帖幅前有“廷”印,后有“紹興”聯(lián)璽,又有“褚”半印,及“明昌御覽”“馮銓之印”等。
帖前后有董邦達繪《快雪時晴圖》和仿倪云林山水。
又有清乾隆書“神乎技矣”4個大字,乾隆題寫:“龍?zhí)扉T,虎臥鳳閣?!?、“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等7題。帖后有歷代名人題跋。如:
元趙孟頫跋曰:“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傳流至今者,絕不可得?!犊煅r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瘫居兄?。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之至。延祐五年四月廿一日,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趙孟頫奉敕恭跋”等。
王羲之晚年時,毅然決然地辭去職務,追求隱逸自然的生活,這點也讓他的書法藝術成為最能表現(xiàn)與抒發(fā)個人性情的一種媒介。其書風呈現(xiàn)典雅細膩的精致度,以及保有嚴謹?shù)姆ǘ?,卻又能用筆秀美而勁挺,展現(xiàn)出他天然率真的性格,連他的只字片言或短紙信札,都獲得后人的保存,成為歷代學習書法藝術的典范?!犊煅r晴帖》即是如此,它是王羲之大約在大雪初晴時寫給友人“山陰張侯”的一個問候信札。
此卷《快雪時晴帖》是否王羲之真跡還存在爭議,此帖北宋時即被認為是王羲之墨跡,作為墨跡著錄于《宣和書譜》中。元代趙孟頫等鑒藏家,也認為此帖“良是千余年異物”;而現(xiàn)今學術界大多則認為,此帖是唐代精摹本。
王羲之(303—361年),祖籍山東,出身仕族世家,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式,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式,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快雪時晴帖》其點畫俯仰生情,鉤挑都不露鋒。其著重表現(xiàn)在用筆尤為圓勁,提按頓挫的節(jié)奏起伏與彈性感較平和,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勻整安穩(wěn),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當,從容不迫,神態(tài)自如,骨力中藏。整帖看來雍容古雅,圓渾研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xiàn)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快雪時晴帖》結體以方形為主,平穩(wěn)勻稱,行書中帶有楷書筆意,十分多變,富有輕快的節(jié)奏感。帖中“羲之頓首”以行草開頭,“山陰張侯”以行楷收筆,形式優(yōu)美而富于層次。
“羲之頓首”,這四個字輕松自如,閑雅平和,亦行亦草,或斷或連,筆意貫通。“快雪時晴佳想”,字字獨立,筆圓墨潤,介于行楷間,活而不滯,力透紙背?!翱臁弊?;左右相向的兩部份,有著呼應的關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聳,末筆右頓,調(diào)和了傾斜的姿勢?!把弊忠灿蓄愃频那樾?,上部向左傾斜,末一橫畫收筆有向右下的筆勢,所以也調(diào)整了整個字的重心。
章法上,第一行上下的“行氣”一貫,每個字橫向的筆畫,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線上。第二行間距疏朗,重心錯落,“果為”有連筆,其他的字間距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變化。第三行自然作結,美感豐富。最后“山陰張侯”四字似元明卷軸之下款,氣完而神足。
明代鑒藏家詹景鳳:“圓勁古雅,意致優(yōu)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
當代書法家啟功《書法概論》:“此帖行筆流暢,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p>
《書法導報》副總編輯孟會祥《二王名帖札記》:“《快雪時晴帖》的平靜安詳,略無火氣,自有它的境界。”
《快雪時晴帖》被認為是王羲之僅次于《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其全文共28字,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且此帖列于首位。
《快雪時晴帖》對后世書法名家影響深遠,如,唐代李邕《麓山寺碑》與《李秀碑》(《云麾將軍碑》)的體勢、筆法取法《快雪時晴帖》較多,尤其是元代趙孟頫晚年的行書,也是遠祖《快雪時晴帖》的。
《快雪時晴帖》在唐初時賜丞相魏征,傳于褚遂良。唐末宋初時歸蘇易簡,傳于蘇家子孫蘇舜元、蘇舜欽兄弟之手。后轉歸米芾。南宋初入高宗內(nèi)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賣畫者售與王穉登,以后轉手吳國廷、劉承禧。劉卒后又歸吳國廷。元朝時先為張氏所有,后入元內(nèi)府。其后為涿鹿馮銓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進入內(nèi)府,乾隆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同貯于養(yǎng)心殿溫室內(nèi)。
192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后,《快雪時晴帖》為其舊藏品。在日本侵占東北后,《快雪時晴帖》隨故宮博物院的第一批古物南遷,后來輾轉運到貴州安順。1945年,日本投降后,《快雪時晴帖》轉到南京。1949年初,《快雪時晴帖》和北京故宮眾多的珍貴文物一起,被國民黨政府帶到了中國臺灣,至今一直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在唐褚遂良《右軍書目》、張彥遠《法書要錄》,宋內(nèi)廷《宣和書譜》、米芾《寶章待訪錄》,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清內(nèi)府《三希堂法帖》《石渠寶笈》等均有著錄。
2017年10月4日—11月14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上,《快雪時晴帖》作為其精品之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