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坊位于岱廟北(岱宗大街北側(cè)的紅門路南首),為一跨道石坊,登泰山由此開始,明嘉靖年間建。
岱宗坊建于臺基上,四柱三門式石坊,造型粗獷、簡潔,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有標(biāo)志導(dǎo)向作用。清雍八年(1730年)間重修。坊前有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和《泰山記碑》東西相峙。
作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審美價值還不能孤立的從這一單體建筑來審視。岱廟這一祭拜神靈的場所,旨在體現(xiàn)與現(xiàn)實(shí)生活緊密相關(guān)的蕓蕓眾生所在的凡人塵世;出厚載門沿登山路線攀登,即可到達(dá)充滿神秘色彩的天上極樂世界。而在從人間到天上的這一艱難攀登的過程中,構(gòu)筑一座座功,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節(jié)奏縮短了人間天上的距離,避免了“登天”這一過程的曠遠(yuǎn)和單調(diào),又使人們在艱難的攀登中不斷受到鼓舞.體會到山的神圣、崇高與偉大。就岱宗坊這一單體建筑來講,建筑藝術(shù)也是比較高的。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面四柱前后均輔以石柱,又借助了泰山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穩(wěn)重。
岱宗坊是一座流傳有許多美麗的神話的四柱三間式古代牌樓。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坊建于臺基上,四柱三門式,清雍正年間重修時丁皂保篆額。
坊前有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和《重修泰山記碑》東西相峙。
坊東原有豐都廟,明弘治年間建,祀豐都大帝,配以冥府十王。坊北原有三皇廟,祀伏羲、神農(nóng)、黃帝,配以八蠟神。兩廟均于建國前后拆毀,1979年在其址建中國國際旅行社泰安支社和泰山賓館。
坊西原有建封院,宋政和年間改為升元觀,祀東岳福神東華帝君。清乾隆年間拆除后建行宮。原宮規(guī)模宏大,松柏郁郁,奇石林立,溪泉爭流,后荒廢。民國年間屢駐軍隊(duì),宮宇拆毀,古樹盡伐。
北為玉皇閣及白鶴泉故址。閣建于明萬歷年間,祀玉皇大帝。建國前后乾隆行宮及玉皇閣均毀,今為濟(jì)南軍區(qū)干部休養(yǎng)所。
泰山作為五岳獨(dú)尊的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們進(jìn)入名山勝地的標(biāo)志,以使人們收斂視野,排除雜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
岱宗坊傳說
相傳,當(dāng)年碧霞元君為了獨(dú)占泰山,用各種方法,戰(zhàn)勝了很多對手,終于成了一山之主。雖如此,碧霞元君仍貪得無厭。她依仗自己父親玉皇大帝的權(quán)勢,不斷將管轄范圍向四周擴(kuò)張。這樣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憤慨,大家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quán)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狀。
一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范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當(dāng)場就和姜子牙爭吵起來。
姜子牙不氣不火,好言勸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
"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問。
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說:"你可以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
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lǐng)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是沒問題的!便答應(yīng)說:"好,就這樣辦!不過,咱可要說話算數(shù),誰也不許反嘴呀!"
"一言為定,絕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經(jīng),十分認(rèn)真地說。
這時,碧霞元君弓腰揀起碗口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
"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家神仙不承認(rèn)也不好辦?。∫牢铱?,還是扔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
碧霞元君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喃喃自語道:"這可叫我扔什么東西好呢?"
姜子牙慢吞吞地啟示道:"依我看,你穿的這繡花鞋別人都沒有。你將它扔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rèn)帳!"
碧霞元君聽了,心想:對,我把一只繡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誰敢不認(rèn)帳?!于是便脫下一只繡鞋,用上全身氣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繡鞋以后,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齊在山腳下,找到了那只繡鞋。只見那只繡花鞋跟朝上、頭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門。他們一算里程,從這地方到極頂,只不過二十來里。這時,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計(jì),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認(rèn)了。
后來,人們便在這里建起了一座坊門,取名岱宗坊,成了登泰山的起點(diǎn)。泰山腳下,凡是從泰安北關(guān)登山的人,都必須以這里為起點(diǎn)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