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全稱“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訕藝術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并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后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主要涉及的環(huán)節(jié)有:搭訕、互動、建立并確定彼此關系直到發(fā)生親密接觸且發(fā)生兩性關系。
目前以組織的形式快速發(fā)展,以網絡課程、線下培訓等的方式來教唆人進行詐騙,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會成為PUA的受害者。目前我國比較廣為人知的PUA案例受害者大多為女性,但目前尚未有權威研究證實從人口學角度PUA的女性受害者多于男性受害者。
“好奇—探索—著迷—摧毀—情感虐待”,這是PUA最常見的“五步陷阱”。通過心理控制,讓對方感情崩潰,失去理性。
好奇陷阱為五步陷阱法中的第一步,不良PUA使用者在與目標接觸后,以虛擬自身人設的方式達到吸引目標的效果。
第二步為探索陷阱。探索陷阱在實操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顛覆形象、情感共鳴、制造特殊性。首先不良PUA使用者對之前建立起來的人設進行顛覆,假裝在不經意間展露自己的秘密屬性,引導目標探索自身所隱藏的屬性。在了解過程中,通過表現與初期樹立的強勢形象截然不同的情感,如疲憊、隱忍等,展現出反差極大的一面,以此來激發(fā)目標的同情心及保護欲,使得目標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第三步著迷陷阱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暗示話術高壓誘導PUA受害者,加速兩性關系進度,當受害者向不良PUA使用者表白愛意、坦露心跡,便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后期先營造自立自強形象但內心卻渴望關注和溫暖的虛假形象,以此來情感刺激PUA受害者,從而誘導他主動對其進行人格討好、物質乞求,通過索取物質產品的方法,試探PUA受害者的經濟實力和對自己的著迷程度,為下一步進行鋪墊。
之后,不良PUA使用者開始對目標態(tài)度忽冷忽熱,一方相繼以情感需求提出不同程度的物質乞求和價值投資,一方不斷服從以物質條件滿足對方予以安慰,此過程中令目標認為雙方距離迅速拉近,甚至單方面認為達到了確立關系的階段。下一步不良PUA使用者故意制造與之前傷心經歷類似的場景,以欺騙他人、輕視他人、不尊重他人為由,對目標進行不合情理的指責。在此過程中占據關系的制高點,利用對方希望挽回關系的心理,先發(fā)制人設局引入加以情感逼迫。
當PUA受害者經歷完摧毀陷阱的自尊摧毀后,不良PUA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進入感情虐待自殺陷阱。此時PUA受害者正處于自我意識模糊、理性思考能力較低的狀態(tài),不良PUA使用者便抓住機會向其認錯,加以安慰,以達成回心轉意、重新進入戀愛關系。恢復戀愛關系后,為了更深層次地控制PUA受害者,使其自我意識、理性思考能力喪失,難以切斷該段關系,不良PUA使用者對目標實施周期性極端情緒交替進行的策略,討好和折磨程度逐漸加深。對目標進行多次極端情緒的行為,讓目標盲目相信為愛自殘才是真愛的表現,最終使目標嘗試自殺。
美國演員羅素·杰弗里(Ross Jeffries)建立在神經語言學基礎上的快速勾引流(Speed Seduction),使用神經語言學和催眠術來誘惑女性。
艾瑞克·馮·馬可維克(Erik von Markovik)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后定居美國,又名迷男(Mystery),其所創(chuàng)造的MM流(俗稱“迷男方法”,主要套路為多次實踐而建立起來的泡妞橋段),把從認識到發(fā)生關系分解為三個階段:吸引、舒適感和誘惑。
PUA在中國發(fā)展出來的另一個流派,一般叫做“泡良流”。所謂泡良,就是指這個流派的把妹達人只對良家婦女下手。和一般的PUA看重獵物的相貌不同,泡良流看重的是獵物的學養(yǎng)、家教等其他社會因素。泡良流在征服一個學歷高于自己、家境好于自己、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女性之后獲得一種純意識形態(tài)意義上的快感。泡良流的成就感來源是:一次成功的泡良,充分證明即使男性在所有社會價值上處于全面劣勢,也能夠在兩性關系中取得徹底的優(yōu)勢。他們不熱衷理論而熱衷實踐,以拆散良家婦女的家庭然后自己全身而退為樂。
TA會挑撥你和家人,以及朋友之間的關系,減少,甚至切斷你原有的關系網絡,讓你逐漸陷入到孤立的狀態(tài)中。最終的目的是讓你不得不依賴TA,將TA視為你生活的重心。同時,TA還通過剝奪你的獨處時間,來達到孤立你的目的。
TA會通過干涉和管理你的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來強化對你的支配地位。制定規(guī)則是傳遞這樣的潛臺詞:如果你不順從TA,就是不愛TA。你為了證明自己是愛TA的,或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沖突,你只能遵從這些“規(guī)則”。時間久了,你會完全把TA的意志當成不可違背的“律條”,從而迷失自我。
跟蹤的手段有很多:它可以是監(jiān)視你的行蹤、也可以是查看你的手機、電腦和社交賬號的動態(tài)信息。
在這種跟蹤和監(jiān)控之下,你連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都會心有疑慮,會擔心TA會不會因此而生氣,害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長此以往,你會變得越來越焦慮,甚至像驚弓之鳥一般,而這種擔心在原來是不存在的。
貶低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貶低你的長處,還有一種貶低方式是攻擊你的短處。此外,TA還可能會在公開場合大聲地批評和貶低你,傷害你的自尊。你一旦認同了TA的貶低,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就會慢慢的喪失自我,任由TA來擺布。
面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你不順從,TA會用身體暴力的方式迫使你屈服。一開始的時候,用一種低強度的暴力來迷惑你,如拍、打、抓、拉扯、推搡等方式來攻擊你。等你慢慢適應了TA對你的這些虐待方式,并感到麻木時,更嚴重的暴力方式比如打耳光,腳踹就會在你身上上演,而你可能已經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了。
PUA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伴隨著美國社會的劇烈變化,“性解放”、女權主義、搖滾盛行,反叛的年輕人離開父母到大城市討生活,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獨立自主的年輕人開始尋求更快更高效結交異性朋友的方法。
20世紀80年代,美國作者埃里克·韋伯(Eric Weber)撰寫了一本專門講述如何提高與異性交往成功率的書籍《如何泡妞(How to Pick Up Girls)》。從此書面世開始,PUA在社會上取得了自己的文化專有領域,并且在短時間內興起了許多不同的PUA門派、
1987年,美國導演詹姆斯·托貝克(James Toback)自導自演了一部自傳性的電影《把妹藝術家(The Pick Up Artist)》,該片推動了 PUA亞文化的傳播。
美國現代泡學的奠基人羅斯·杰弗里斯(Ross Jeffries),他在精神療法和人類行為學的研究中完善了原始的泡學理論,使用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s,NLP)理論開創(chuàng)了“極速引誘學”(Speed Seduction),能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女性著迷。NLP學派誕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
心理學家理查德·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約翰·格林德(John Grinder)在研究中發(fā)現,神經反應、語言,以及行為方式之間存在著一些顯著的聯系。他們認為,通過研究這中間的聯系,可以通過一些程式的語言和行為,引起人神經系統的變化,從而解決諸如溝通、人格形象塑造、應用心理學等領域的問題。他們認為,這些具有神奇功效的語言和行為,可以“程式化”(Modeled),而且這種技巧并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人人都能夠通過學習而掌握的一門技術。該心理學流派的本意,是要造福類似睡眠障礙、抑郁癥、神經質、工作壓力等心理問題的患者,結果這個學派的成果被廣泛地借鑒到PUA文化中間。PUA通過研究,發(fā)現一些特定的開場白和溝通中間的橋段,會讓女孩感到放松、新奇、友好,或者性感等,從而對PUA產生好感。
此外,“迷男方法”(Mystery Method)、大衛(wèi)·狄安格羅(Ddevoted DeAngelo)的“自大型幽默”(Cocky & Funny)、泰勒·德登(Tyler Durden)的“社交力學”(Real Social Dynamic)等理論也在PUA的發(fā)展中“功不可沒”。
后來,PUA運動進入狂潮,各種“泡妞巢穴”(Seduction Liars)在各地出現。這些巢穴很快地進入商業(yè)化運作模式,通過網絡炒作和包裝,哄抬出各大PUA,然后收徒授課,賺取高昂的學費。
當PUA與網絡結合,更加速了其傳播。一方面,PUA的教學可以借助網絡課程進行;另一方面,PUA俘獲對方的方式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他們把自己包裝為成功人士,朋友圈里展示虛假的豪車、豪宅,用來騙取女性的信任。更有甚者,通過網絡來炫耀“速推”戰(zhàn)績,分享“成功”經驗。而分享的內容,多數為受害者的艷照、私密視頻,這種行為在增加控制受害人籌碼的同時,也常常引起受害人自殺。用幾千到上萬元的價格,就能從網上買到全套的PUA教學課程,甚至還能免費下載到PUA圣經一類的書籍,很容易讓有獵艷心理的年輕人沉迷其中。PUA的“導師”和網課甚至不再需要華麗的外衣,直接赤裸裸地以教授“自殺鼓勵”“寵物養(yǎng)成”“瘋狂榨取”為賣點。臭名昭著的PUA組織“享妞軍團”還曾在網絡上直播受害女性自殺的過程,踐踏人性和法律的底線。
隨著書籍和電影被介紹翻譯進來,中國人在21世紀初接觸到PUA運動。因為中國接觸到PUA的時間和美國PUA運動發(fā)展到后期的時間重合,所以大陸人很快地就接受了“泡妞巢穴”(Seduction Liars)模式,一開始就把PUA運動推向商業(yè)化。網絡媒體迅速包裝出一系列“知名”的PUA,利用微博、人人網、主題站等模式迅速積累人氣,然后四處巡講,開堂授課,招徒收錢。著名的本土PUA有冷愛、永濕小狗、成真、大鵬、墨菲斯、七煙等。PUA在中國的商業(yè)化特征非常明顯。中國最早的一批名氣較旺的PUA往往是在國外有過學習經歷,回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體系推向商業(yè)化。
2018年,網絡上仍有以“自殺鼓勵”、“寵物養(yǎng)成”、“瘋狂榨取”為賣點的PUA課程教學售賣,且學員眾多。新京報記者臥底參與一個PUA授課組織,群內有3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導師除了授課,還在群內指點學員如何偽裝身份,進行誘騙。
經歷PUA的女性會出現無緣無故痛哭、整夜失眠、壓抑焦躁的狀況,還會對身邊任何一個男生都抱著極大的排斥、懷疑心理??孜ㄎㄕf,向她求助的PUA受害女性超過150人。受到PUA傷害的女性的心理創(chuàng)傷幾乎是不可逆的,這和普通的失戀不一樣,很多受害女性會長期懷疑男性,有仇視、厭惡男性的心理,抗拒親密關系,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來。
PUA加入了情感的包裝,“情侶”關系讓受害者維權艱難,很多PUA的行為難以用法律手段界定,在法律適用、取證等方面存在困難。吸人眼球、名目花哨的PUA教學課程大量充斥于網絡,許多內容都挑戰(zhàn)著社會的道德底線,具有侵犯人身和財產權的傾向,社會危害較大,影響較惡劣。
PUA思想對于那些認同這種思想的人本身是有著嚴重傷害的。像傳銷團體一樣,PUA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價值觀轟炸。一方面對于習得者既有的愛情觀(往往比較主流而傳統的愛情觀)進行批判,一方面推銷自己寬容度和多樣性都不高的愛情觀。這樣的價值觀轟炸沖擊了相關思想學習者原有的價值觀,造成他們思想的混亂與扭曲。
從目前網上的信息和曝光的新聞來看,網絡上的PUA組織及其成員表面上以兜售PUA課程為幌子,其實質上傳播、教授的內容是:如何通過偽裝和掩飾自己的身份來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如何通過暴力征服的方法(如扇對方耳光)摧殘對方的自尊而達到讓對方情感崩潰的目的等。執(zhí)法和司法機關不能因為上述行為雜糅著情感的色彩和披上戀愛的外衣就認為其屬于道德規(guī)范調整的范疇。上述行為完全滿足“個人和組織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條件,符合《網絡安全法》第46條之規(guī)定,在其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可以處拘留和罰款等治安處罰。
PUA當中的“自殺鼓勵”行為同樣也需要從刑法進行規(guī)制。行為人使用PUA的“自殺鼓勵”誘導女性實施自殺行為并且出現了死亡結果,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不容置疑。具體而言,行為人使用PUA通過欺騙、引誘等幫助、教唆他人自殺的方式,強化他人的自殺意圖或者使本來沒有自殺決意的女性產生自殺決意,此行為給女性的生命帶來了威脅,因而產生了對死亡結果發(fā)生的阻止義務。正是由于PUA操縱者未履行因先前行為所產生的救助義務,他人的生命在自然終結之前被人為地了結,行為人先前的幫助、教唆作為和后面消極的不作為與最后死亡結果間具有不可否認的因果關系。另外,PUA操縱者對自己的幫助、引誘行為可能會導致女性死亡是有認知的,無論其是希望亦或是放任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均具備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
遺憾的是,由于網絡PUA加入了情感的包裝,“情侶”關系讓受害者維權艱難,許多受害者選擇了沉默,許多PUA的行為難以用法律手段界定,在法律適用、取證等方面存在困難,使此類違法行為人吞舟是漏,不以為意。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嚴肅法律的權威和實施,應當明確違法行為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