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甲魚”是山東濰坊的傳統(tǒng)名菜。相傳此菜始于清代,當(dāng)時濰坊有個姓陳的鄉(xiāng)紳,為了滋補身體,延年益壽,便用滋補功效強的甲魚和雞燉煮成菜食用,其味鮮美異常。一次他邀請當(dāng)時在濰縣任知縣的“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鄭板橋赴家宴,席上山珍海味、水陸諸貨雜陳。鄭板橋食后,唯獨對“甲魚燉雞”最為滿意,連連稱贊此菜味屬上品。后來此菜燒法傳到一家飯店,飯店又配上海參、魚肚、口蘑之類,先偎后燜,使其味道更佳,并稱之為“黃炯甲魚”。該菜由此逐漸發(fā)展成為濰坊地區(qū)的名菜,延續(xù)到當(dāng)前。外國來賓在山東濰坊賓館品嘗此菜后,亦贊不絕口,稱它為“高壽湯”。
黃燜甲魚是山東濰坊地區(qū)傳統(tǒng)名菜,是一道以甲魚、肥母雞為主料的菜肴,出自山東濰坊,它的成名與鄭板橋有關(guān)。清鮮香醇,營養(yǎng)豐富,既是美味菜肴,又是滋補上品。
甲魚的食用價值很高,甲魚肉味道特別鮮美,營養(yǎng)十分豐富。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yù)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xì)胞減少等癥。甲魚亦有較好的凈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食甲魚對肺結(jié)核、貧血、體質(zhì)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甲魚肉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涼血、補腎健骨、散結(jié)消痞等作用。
1.將活甲魚仰放在砧板上,待其頭伸出要翻身時,立即用手指攥住甲魚的頸部,用刀將頭頸一起剁下,放血后,清洗干凈;
2.清洗干凈的甲魚放入開水鍋內(nèi),蓋上鍋蓋燜15分鐘取出;3.用刀刮去魚身上的黑皮,剁去尾巴和爪上的趾甲;
4.用刀沿著背甲四周把裙邊劃開,揭下背甲,掏出內(nèi)臟及腹內(nèi)油脂,再用清水洗凈;
5.然后,將甲魚切成3.3厘米見方的塊;
6.將肥老母雞用刀剁斷氣管,放血后清理干凈,再切成約重1250克從脊背開膛,取出五臟和食嗉剁去翅尖、雞爪、用水洗凈,切成與甲魚同樣大小的塊;
7.把切好的甲魚、雞塊分別在開水鍋里浸一下,去凈血沫,用清水沖洗一下;
8.將甲魚、雞塊放入鍋內(nèi),加入豬骨湯、蔥段、姜塊、黃酒用旺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煨至酥爛;
9.炒勺燒熱,下入蔥油、蔥、姜炒成黃色,放入原湯(煨煮甲魚和雞的湯)、醬油、黃酒、味精、精鹽;
10.然后再把甲魚與雞塊一起放入勺內(nèi),用中火燜燒五、六分鐘,湯燒濃后,淋上芝麻油出勺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