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爐餅是江陰市、張家港市一帶著名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谖队投荒?,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于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江陰市的拖爐餅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清末和民國時期為鼎盛。解放前后,鎮(zhèn)上程源興、顧洪生、黃義慶、袁陶陶等幾家糕餅店均制作拖爐餅。到了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拖爐餅的制作和銷售逐漸清淡。
拖爐餅最初流行于江陰,逐漸輻射到楊舍、塘市、福山、港口、大義、顧山等地,是楊舍、塘橋兩地,現(xiàn)流行于常熟市大義小義、福山,張家港市楊舍、塘橋、港口,江陰市北漍、長涇、祝塘一帶。
該餅歷史悠久,制作工藝獨(dú)特,烘烤時需用兩只爐,下面一只為底爐(平底),上面一只為頂爐(尖頂,呈錐狀,以三根鐵鏈吊?。?,烘烤時兩只爐同時加熱吻合,并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采用上等白面粉、白糖、凈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谖队投荒仯鸲徽?,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于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隨著時間的變遷,工藝的改革,制作拖爐餅已由傳統(tǒng)的吊爐改為電爐烘制,雖然電爐烘制的拖爐餅較之吊爐烘制的要遜色一些,但仍基本上保持了拖爐餅的特色,不愧是一種傳統(tǒng)小吃中的佳品。
1.用面粉和水并滴入適量香油攪拌揉捏和勻備用。
2.用適量豬油、白糖、薺菜(剁碎)拌勻?yàn)轲W。
3.將包餡的面團(tuán)搟成圓餅狀(也有長圓形),外粘芝麻備用。
4.將兩只爐子預(yù)熱至適當(dāng)溫度(全憑老師傅經(jīng)驗(yàn))后,將圓餅依次排在平底爐上,然后將預(yù)熱的錐形爐蓋在平底爐上,以頂爐、底爐的熱量將餅烤熟。
5.烤熟后將頂爐拖(移)開(故稱拖爐餅),香氣襲人、酥而不焦、油而不膩、香甜可口的拖爐餅便制成了。
6.昔日一般在春節(jié)前后到3、4月份有薺菜時才制售拖爐餅,一年到頭可售賣,且烘制不再用過去的那種爐子了,而是用電烤箱,既省時又省力。以前不登大雅之堂,如今已進(jìn)入賓館和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