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楊朱

#歷史人物# 0 0
楊朱(約公元前395年-約公元前335年),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戰(zhàn)國初期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開創(chuàng)楊朱學派,與儒學、墨學齊驅(qū)。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見解散見于《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zhàn)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xiàn)象”,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 中文名: 楊朱
  • 別號名稱: 楊子,陽生
  •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395年(一說約公元前450年)
  • 性別:
  • 民族: 華夏族
  • 出生地: 魏國(一說秦國)
  • 去世日期: 約公元前335年(一說約公元前370年)
  • 職業(yè)職位: 思想家,哲學家
  • 主要成就: 開創(chuàng)楊朱學派,與儒學、墨學齊驅(qū)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楊朱(約公元前395--約公元前335),一說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zhàn)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楊朱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見解散見于《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zhàn)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xiàn)象”,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貢獻影響

思想主張

基本學說

楊朱學派在戰(zhàn)國時代獨樹一幟,與儒墨相抗衡,衛(wèi)道之莊周,宗儒之孟軻皆曾加排斥與攻擊,大概正因為這種非議的影響,傳后世學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書,漢武獨尊儒家,因而秦漢時即銷聲匿跡。但這并不等于其學說及影響之亡絕,只不過沉隱民間而已,至東晉而又由張湛作注復行于世(指《列子·楊朱篇》)。張湛《列子序》中說《楊朱篇》為“僅有存者”之一,這不是編造之詞。

關于楊朱學說,歷來或以其源出《老子》(如《老子》第十三章:“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保?,較近于道家,而勉強歸入道家;或以其與《老子》思想并非完全一致,老子貴柔而楊朱貴己,且又為莊周所斥,不歸入道家;大多以“楊朱”起于老、儒、墨之后,確實是獨樹一幟,“楊朱”乃自成一家。歸納楊朱言論,其思想中必實為“貴己”,或曰“為我”。后世多斥楊朱之說“自私”、“頹廢”、“墮落”,其實楊朱之言,有其時代性質(zhì)。春秋晚期和戰(zhàn)國早、中期,“孔子提倡”仁以為天下;而諸侯紛爭,相互侵略、損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輕死,貴公貴仁之說,已成虛偽之談。楊朱憤世而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庇终f:“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nèi)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于一國,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內(nèi),可推之于天下?!比巳酥蝺?nèi)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嗎?從“貴己”出發(fā),楊朱造構了他的學說:

(一)、論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賢愚、貧賤之異,而死皆歸為腐骨,堯舜與桀紂沒有不同。

(二)、貴己:己身之最貴重者莫過生命,生難遇而死易及,這短促的一生,應當萬分貴重,要樂生,一切以存我為貴,不要使他受到損害,去則不復再來。

(三)、全性保真:所謂全性,即順應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當全生,物既養(yǎng)生便當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羨壽,聚物而累形,只要有“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滿足生命就夠了,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為外物傷生。

所謂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賦予我身之真性,自縱一時,勿失當年之樂;縱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縱心而游,不逆萬物所好;勿矜一時之毀譽,不要死后之馀榮;不羨壽、不羨名、不羨位、不羨貨,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順應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關于“楊朱”其人,上述資料有陽生、楊子、楊朱、楊子居、楊子取等稱謂,據(jù)《古史辨》第四卷下編鄭賓于《楊朱傳略》考證,斷定為“姓楊(或作陽)名朱,字子居(或作子?。保喽榍厝?。關于楊朱的生卒年代,我以為必晚于墨翟,而前于孟軻,《古史辨》卷四下編門啟明《楊朱篇和楊子之比較研究》斷定“他生卒年代的約數(shù),當是西紀元前450至前370(即周貞定王十五年至周烈王六年)之間”.

道德觀點

楊朱全真保性,輕物貴己。貴老子,馬王堆帛書本老子曰:至虛,極也;守情,表也。所貴者乃情,很符合真本老子的原意。并非以往認為只是為個人利害而不拔一毛。

《列子·楊朱》,自漢與近代考皆屬楊朱,保持有楊朱思想之原旨,未從根本上與“楊朱”乖背。從其中思想來看楊朱并不是損人利己者與縱欲者?!皸钪煺J為:“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對此,賀麟先生認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即極言其既不損己以利人,以示與損己利人的利他主義相反,亦不損人以利己,以示與損人利己的惡人相反,而取其兩端的中道?!眳嗡济阆壬谠u價楊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時指出:“夫人人不損一毫,則無堯舜,人人不利天下,則無桀紂;無桀紂,則無當時之亂;無堯舜,則無將來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楊子為我說如此,以哲學論,亦可謂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則淺之乎測楊子矣?!爆F(xiàn)代學者們對楊朱合理的利己主義的同情理解,正與王弼在闡釋《損》卦九二:“弗損,益之”時,所提出的“九二不損而務益,以中為志也”的中道說,是遙相呼應的,亦表明了人們對合理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價值的認同。因為真正的或合理的利己主義,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利益或幸福,雖不會有意地作利他之事,但至少不要危害別人的幸福,才可算得利己?!扒易员W岳m系自然的本能的要求,亦雖有相當?shù)牟胖菍W養(yǎng),方能維護自己的利益;亦須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和克制,方能不致?lián)p害別人的正當利益。故利己主義,亦有其道德價值。”。

政治思想

楊朱的政治主張是建立一個“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會。《說苑·政理》記載,楊朱曾與梁王論“治天下如運諸掌然”。他把自己比成堯舜,自稱是“得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賢人。他不治家,而專門從事政治活動。韓非說楊朱與墨翟一樣有治世之才。

楊朱反對法先王。他認為舍棄當今的人而去贊譽古代的先王,是贊譽枯槁的死人骨頭。因此,他主張建立新的社會。這種政治主張是從"為我"而不"侵物"的學說衍生出來的。即一方面從“損一毫而為天下,不為也”,衍化出“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另一方面,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還應衍化出:人人不以天下大利,人人不易其脛一毛,天下治矣。就是說,人人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貪天下大利而拔自己一毛;人人都各自為自己,而不侵犯別人;這樣天下就太平無事了。

因為楊朱認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對人只有一次而已。因此,他強調(diào)的只是個人的利益,而不重視國家的利益,從而導致了無君論。

楊朱認為治理這個社會的人要"賢",而且要有謙虛的美德,“行賢而去自賢之心”,即行為賢德而不自以為賢德。楊朱認為,這個社會的成員都應該謹小慎微?!盾髯印ね醢浴氛f楊朱哭“歧路”的故事,就反映了這種心理狀態(tài)。這個故事說,楊朱走到十字路口,感慨地說:"在這個地方要是方向走錯半步,就會導致千里的差錯呵!”因此,他傷心痛哭起來。楊朱哭“歧路”正是為了人生的道路。如果不慎而選錯了道路,就會貽害無窮。楊朱理想社會里的成員,既要“為我”,又不“侵物”。但要做到這兩方面并不容易,在生活中每一步都要認真考慮才行。

楊朱主張建立人人為自己而又不侵犯別人的社會。但是,這種社會在階級社會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過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正如《韓非子·八說》批評楊朱時指出的那樣:楊朱的主張雖然明察,但并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根本行不通的。

《孟子》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保ā侗M心上》)《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說:“陽生貴己?!保ā秾彿钟[·不二》)《韓非子》(公元前三世紀)說:“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輕物重生之士也?!保ā讹@學》)《淮南子》(公元前二世紀)說:“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立也?!保ā稓镎摗罚?/p>

在以上引文中,《呂氏春秋》說的陽生,學者們已經(jīng)證明就是楊朱。《韓非子》說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的人,也一定是楊朱或其門徒,因為在那個時代再沒有別人有此主張。把這些資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楊朱的兩個基本觀念:“為我”,“輕物重生”。這些觀念顯然是反對墨子的,墨子是主張兼愛的?!俄n非子》說的楊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與《孟子》說的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有些不同??墒沁@兩種說法與楊朱的基本觀念是一致的。后者與“為我”一致,前者與“輕物重生”一致。兩者可以說是一個學說的兩個方面。

楊墨之辯

差不多和墨子在同一時期的哲學家楊朱,和墨子的思想極為對立,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正如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所總結的那樣:“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保钭又鲝埖氖恰疄槲摇?,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

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

禽子曰:“假濟,為之乎?”

楊子弗應。

禽子出語孟孫陽.。

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若肌膚獲萬金者,若為之乎?”

曰:“為之。”

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jié)得一國,子為之乎?”

禽子默然有間。

孟孫陽曰:“一毛微于肌膚”

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則以子之言問老聃關尹,則子言當矣。以吾言問大禹墨翟,則吾言當矣?!?/p>

孟孫陽因顧與其徒說他事。(《列子·楊朱》)

觀點例證

上述楊朱思想的兩個方面,都可以在道家文獻中找到例證。《莊子·逍遙游》有個故事說:“堯讓天下于許由?!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子無所用天下為?!痹S由這個隱者,把天下給他,即使白白奉送,他也不要。當然他也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這是《韓非子》所說的楊朱思想的例證。

前面提到《列子》的《楊朱》篇,其中有個故事說;“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禽子出語孟孫陽。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若肌膚獲萬金者,若為之乎?曰:為之。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jié)得一國,子為之乎?禽子默然有間。孟孫陽曰:一毛微于肌膚?”這是楊朱學說另一方面的例證?!读凶印钪臁菲€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边@些話把楊朱學說的兩個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學,總結得很好。老莊之中的體現(xiàn)

在《老子》、《莊子》以及《呂氏春秋》中都能見到楊朱基本觀念的反映?!秴问洗呵铩氛f:“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保ā睹洗杭o·重己》)這段話說明了為什么應當輕物重生。即使失了天下,也許有朝一日能夠再得,但是一旦死了,就永遠不能再活?!独献印防镉行┰捄型瑯拥乃枷搿@?,“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保ǖ谑拢┻@就是說,在為人處世中,貴重自己身體超過貴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給予他;愛他自己超過愛天下的人,可以將天下委托他。又如“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第四十四章)都表現(xiàn)出輕物重生的思想?!肚f子》的《養(yǎng)生主》里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边@也是沿著楊朱思想的路線走,先秦道家認為,這是保身全生免受人世傷害的最好的辦法。一個人的行為若是很壞,受到社會懲罰,顯然不是全生的方法。但是一個人的行為若是太好,獲得美名,這也不是全生的方法?!肚f子》另一篇中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保ā度碎g世》)一個享有有才有用的美名的人,他的命運將會和桂樹、漆樹一樣。

所以《莊子》里有一些話贊美無用之用。《人間世》篇中講到一棵很大的櫟社樹,是不材之木,無所可用,所以匠人不砍它。櫟社樹托夢對匠人說;“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這一篇最后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睙o用是全生的方法。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為惡,但是也一定不能多為善。他一定要生活在善惡之間。他力求無用,但是到頭來,無用對于他有大用。

人物形象

人物關系

孟孫陽

《列子·楊朱》:孟孫陽問楊朱曰:“有人于此,貴生愛身,以蘄不死,可乎?”曰:“理無不死?!薄耙蕴I久生,可乎?”曰:“理無久生。生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且久生奚為?五情好惡,古猶今也;四體安危,古猶今也;世事苦樂,古猶今也;變易治亂,古猶今也。既聞之矣,既見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猶厭其多,況久生之苦也乎?”

孟孫陽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則踐鋒刃,入湯火,得所志矣?!?/p>

楊朱曰:“不然。既生,則廢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將死,則廢而任也,究其所之,以放于盡。無不廢,無不任,何遽遲速于其間乎?”

心都子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矗瑔枺骸矮@羊乎?”曰:“亡之矣?!痹唬骸稗赏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nèi)?,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僭唬骸柿x使我殺身以成名?!逶唬骸柿x使我身名并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毙亩甲釉唬骸按蟮酪远嗥缤鲅?,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其他信息

軼事典故

墨子,名翟,是戰(zhàn)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zhàn)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偉大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反對孔子的“禮教”。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禽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愿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p>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處,比喻非常吝嗇自私。

約定俗成是語言特有的形態(tài),不過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睏钪斓倪@句話應該是消極、貶義的,不過此間包含的大智慧且問世間有幾人能理解。無為而治、逍遙游,都存在于理論上,而楊朱卻有其實踐,只是被世人不屑而已。

拔一毛?為何不拔?無意義的事情,拔來何用?這句話沒有什么辨證關系,如果可以辨證得了,又何必讓世間人煩惱,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機緣巧合中明白了、大徹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沒辦法用文字記錄下來,不是不想,而是表達不出。我想楊朱其人也存在著表達不出的痛苦。

楊子的“為我”,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同時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試問:達到‘為我’又何必‘為他’,簡直多此一舉!

‘為我’之大境界豈是那么好達到的,為此,一代大智者楊朱沒落于群雄中...消弭、沒落,在此等心境中說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禽滑厘問楊朱,楊朱答,以楊的心境再體會一次他說出的話,是何等苦楚!

第二種解釋,楊朱的不為,一毛不拔的思想有其更深刻的含義。試想,當時上有權貴,下有黎民,而楊朱等人亦不過是一黎民而已,拔黎民之毛而舍權貴之責,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所以說楊朱的一毛不拔,并不是單純的吝嗇,而是督促統(tǒng)治者們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果是真的吝嗇,那有何必說出來,既然都一毛不拔了,那么連解釋都不要了才好。楊朱此言論也有讓黎民警醒之意。楊朱不答禽滑厘,實在有為蒼生而蒼生不知的苦悶。

《論語》記載,孔子周游列國時遇到一些他稱為“隱者”(《微子》)的“避世”(《憲問》)的人。這些隱者嘲笑孔子,認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勞。有一位隱者把孔子說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這些攻擊,說:“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保ā段⒆印罚?/p>

早期道家和隱者

隱者正是這樣的“欲潔其身”的個人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還是敗北主義者,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太壞了,不可救藥。有一位隱者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論語·微子》)這些人大都離群索居,遁跡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這種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隱者,只圖“避世”而“欲潔其身”,不想在理論上為自己的退隱行為辯護。道家是這樣的人,他們退隱了。還要提出一個思想體系。賦予他們的行為以意義。他們中間,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來是楊朱。

史籍記載

戰(zhàn)國時期古籍中之楊朱

《列子·力命》: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漸。其子環(huán)而泣之,請醫(yī)。季梁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yī)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曉,終謁三醫(yī)。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jié),虛實失度,病由饑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奔玖涸唬骸氨娽t(y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弗可已也?!奔玖涸唬骸傲坚t(y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yī)也,重貺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列子·仲尼》:季梁之死,楊朱望其門而歌。隨梧之死,楊朱撫其尸而哭。

《列子·力命》:楊布問曰:“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壽夭父子也,貴賤父子也,名譽父子也,愛憎父子也。吾惑之?!睏钭釉唬骸肮胖擞醒裕釃L識之,將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紛紛若若,隨所為,隨所不為。日去日來,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壽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順;信性者,亡安危。則謂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真矣愨矣,奚去奚就?奚哀奚樂?奚為奚不為?黃帝之書云:‘至人居若死,動若械?!嗖恢跃?,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動,亦不知所以不動。亦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

《列子·黃帝》:楊朱過宋,東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乾貴而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列子·說符》:楊朱曰:“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發(fā)于此而應于外者唯請,是故賢者慎所出?!?/p>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問:“獲羊乎?”曰:“亡之矣?!痹唬骸稗赏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睏钭悠萑蛔?nèi)荩谎哉咭茣r,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僭唬骸柿x使我殺身以成名?!逶唬骸柿x使我身名并全?!巳g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毙亩甲釉唬骸按蟮酪远嗥缤鲅?,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列子·說符》: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而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瓧钅啦幌ⅲ鬃又啦恢?,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釣榇藨?,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p>

《孟子·盡心》:“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薄疤幽貧w于楊,逃楊必歸于儒,歸斯受之而已矣。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p>

《莊子·應帝王》:“楊子居見老聃,曰‘有人于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楊子居竄然曰:‘敢問明王之治?!像踉唬骸魍踔危汗ιw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p>

《莊子·駢拇》:“駢于辯者,累瓦結繩,竄句棰辭,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而已。故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p>

《莊子·胠篋》:“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嗽?、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

《莊子·天下》:“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鸮之在于籠也,亦可以為得矣?!?/p>

《莊子·山木》:“楊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癥狀,其一人惡,惡者貴百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瘲钭釉唬骸茏佑浿?!行賢而去自賢之心,安往而不愛哉!’”

《莊子·徐無鬼》:“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惠子曰:‘今天儒、墨、楊、秉,且方與我以辯,相拂以辭,相鎮(zhèn)以聲,而未始吾非也,則奚若矣?’”

《莊子·寓言》:“楊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藝機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瘲钭泳硬淮稹V辽?,進盥漱巾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聞,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過?!献釉唬骸☆№祉?,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瘲钭泳吁砣蛔?nèi)菰唬骸绰劽樱 渫?,舍者迎將,其家公?zhí)席,妻執(zhí)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p>

《荀子·王霸篇》:“楊朱哭衢涂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

《韓非子·顯學篇》:“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世主必從而禮之,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之士也。”

《韓非子·說林上》:“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瘲钭又^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p>

《韓非子·說林下》:楊朱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楊朱曰:‘子毋擊也。子亦猶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韓非子·六反》:“楊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于世亂而卒不決,雖察而不可以為官職之令?!?/p>

《呂氏春秋·不二》:“老聃貴柔??鬃淤F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楊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

秦漢古籍中的楊朱

《淮南子·氾論訓》:“夫弦歌鼓舞以為樂,盤旋揖讓以修禮,厚葬久喪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楊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也。趨舍人異,各有曉心?!?/p>

《淮南子·說林訓》:“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趍舍之相合,猶金石之一調(diào),相去千歲,合一音也?!?/p>

《淮南子·俶真訓》:“百家異說,各有所出,若夫墨、楊、申、商之于治道,猶蓋之無一橑,而輪之無一輻,有之可以備數(shù),無之未有害于用也。”

《說苑·政理》:“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然?!和踉唬骸壬幸黄抟绘荒苤危€之園不能蕓,言治天下如運諸掌,何以?’楊朱曰:‘臣有之。君不見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君且使堯率一羊,舜荷杖而隨之,則亂之始也。臣聞之。夫吞舟之魚不游淵,鴻鸮高飛不就污池,何也?其志極遠也。黃鐘大呂,不可從繁奏之午,何則?其音疏也。將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謂也?!?/p>

《說苑·權謀》:“楊子曰:‘事之可以之貧,可以之富者,其傷行者也。事之可以之生,可以之死者,其傷勇者也。仆子曰:‘楊子智而不知命,故其知多疑?!Z曰:‘知命者不惑,晏嬰是也?!?/p>

《法言·五百》:“莊、楊蕩而不法,墨、晏儉而廢禮,申、韓險而無化,鄒衍迂而不信”。

《法言·吾子》:“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辟之,廓如也?!?/p>

《論衡·率性》:“是故楊子哭歧道,墨子哭練絲也,蓋傷離本,不可復變也。”

《論衡·對作》:“楊、墨之學不亂傳義,則孟子之傳不造?!?/p>

后世影響

老子之后,道家思想大致沿著兩個方向展開:稷下學派的一批人物以社會政治為中心,欲將道家老子的思想與道家失傳的黃帝思想、現(xiàn)存的管子的思想予以貫通,從而使道德家由形上追求轉(zhuǎn)至形下操作,形成一套道德與法則融合于一體的治國的理論;而后者以失傳的楊子、現(xiàn)部分殘存的莊周為代表,關切的是自我、自由與本真。屬精神生命的內(nèi)在追求。

先秦道家哲學于后發(fā)展有三個階段。楊朱的那些觀念,代表第一階段?!饵S帝》《老子》的主題思想代表第二階段?!肚f子》的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階段即最后階段?!独献印?、《莊子》的只能按部分思想劃分階段,在《老子》里有穿插著其他階段的思想,在《莊子》里代表有不同階段的思想。這兩部書,像中國古代別的書一樣,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寫的,它們實際上是道家著作、言論的匯編。

道家哲學的出發(fā)點是全生避害。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不完全的統(tǒng)計,為了在亂世中求生存,危險中得平安,楊朱的方法之一是“避”。逃避是普通隱者的做法,他們逃離人世,遁跡山林,心想這樣就可以避開人世的惡??墒侨耸篱g事情多么復雜,不論你隱藏得多么好,總是有些惡仍然無法避開。所以有些時候,“避”的方法還是不中用?!独献印返拇蟛糠炙枷氡硎境隽硪环N企圖,就是揭示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萬物雖然時時在變,難以捉摸,但是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不變。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規(guī)律,并且遵循這些規(guī)律以調(diào)整自己的行動,他就能夠使事物轉(zhuǎn)向?qū)λ欣?。這是先秦道家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可是即使如此,也還是沒有絕對的保證。不論自然界、社會界、事物的變化中總是有些沒有預料到的因素。盡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有輕生忘死的念頭:“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肚f子》有許多地方表達了一種大徹大悟的情緒、看破一切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了齊生死、一物我的理論。從一個更高的觀點看生死,看物我。從這個更高的觀點看事物,就能夠超越現(xiàn)實的世界。這也是“避”的一種形式;然而不是從社會到山林,而很像是從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這是先秦道家發(fā)展的第三階段,也是目前可見的最后階段?!肚f子》的《山木》篇有個故事,把這一切發(fā)展都表現(xiàn)出來了。故事說: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啊胺蜃映鲇谏剑嵊诠嗜酥?。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放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這個故事的前部分,表現(xiàn)的是另一種楊朱的全生理論,不再是為了生存活命斗爭,而是為了盡一己之力最大限度的去保持、持續(xù)一己之無限的存在也。后部分則是莊子的新理論。這里所說的“材”,理解為“為善”?!安徊摹保喈斢凇盀閻骸?。“材與不材之間”,句不通意不順,不便理解,目前解釋為“緣督以為經(jīng)”。即佛教禪宗的一切隨緣,不再作反對與要求。一個人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觀點看萬物,那么一切方法沒有哪一個能夠絕對保證他不受傷害、不消亡的。同時,由于從更高的觀點看事物,也就取消了自我,取消了從我的角度看世界,我對世界的觀點是與非。我們可以說,先秦道家都是發(fā)自為我的。后來的發(fā)展,使他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楊朱學派,按其學說宗旨,屬于道家,但又與黃帝、老子、莊周、慎到、宋研有別,在先秦諸子中獨樹一幟,楊朱是其代表人物。

一、“貴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陽生貴己”、“為我”意在“重生”,就是楊朱和楊朱一派思想的主旨。雖然楊朱一派的思想失傳,但它的觀點卻得到后人的深刻思考。當代的研究者認為,楊朱一派對于個人來說,利益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和最可寶貴的是生命。別的利益只能服務于而不應有損于“生”。就是說,保全我的生命是我個人利益中之最大者。先秦道家還曾用“所為”與“所以為”的道理來論證“輕物重生”的原則。他們認為,生命是“所為”者,是主體,是目的;“物”或“利”是“所以為”者,是服務于“生”的,是手段。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雖然,楊朱一派固然是以“全生”為人生的目的,和“我”之巨大利益,但是,“所為”為了“生”又離不開“所以為”用來養(yǎng)生的“物”。當代的研究者認為,楊朱對人的物質(zhì)欲望作了充分肯定,“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為人的實情。又為了實現(xiàn)“貴己”、“重生”的理想社會,楊朱提出了辦法,欲望之求必須“輕物重生”,以“貴生”為根據(jù)及原則,有限度的滿足欲望??傊?,楊朱“全生”是雙刃劍,不能沒有欲望的滿足。沒有欲望的滿足的話,“與死無擇”。但是,欲望的過度滿足必然養(yǎng)成人人物欲橫流,社會風氣敗壞,道德綱紀松散的混亂局面。楊朱的學說失傳導致,不能再知道楊朱到底是采取什么辦法來彌合欲望與道德之間張力的矛盾?,F(xiàn)代人根據(jù)“輕物重生”的傳說,以為欲望的滿足只要以是否有利于“全生”,超過了就“制欲”,及早地克制欲望,就能避免欲望的無窮膨脹,真是愚昧!愛惜自己的身體,更要愛惜健康,有病的身體不如短壽。適當?shù)挠?,不能以欲望本身為目地。則可以使“精不盡”,從而“生以壽長,福泰平安。

三、“貴己”、“重生”的思想實質(zhì)和歷史意義

誠然,楊朱和楊朱一派的“貴己”、“重生”的思想,不是享樂主義和縱欲主義,而是對欲望的理性思考。

而且,他們嚴格控制在“輕物重生”的主義之下,由于他們輕視富貴利祿,當時的“世主”曾為之而“貴其智而高其行”。在當時,不乏贊譽之辭。但是,其想實質(zhì),不能不是一種獨特的“自我主義”的人生哲學。楊朱一派在對待個人生命價值上的“自我主義”實質(zhì)是十分明顯的。“貴己”、“重生”作為一種“自我主義”,當然是不可取的糟粕。但是作為這種人生論的某些論據(jù),則包含著一些值得肯定的歷史意義。楊朱一派的“重生”論充分肯定個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而自漢代以來,不斷有思想家冒出,為了存天理,去消滅人欲,徹底的禁止欲望的存在與嘗試,實踐證明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多少扭曲,狂妄的舉動發(fā)生,十足值得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楊朱一派主張對欲望有節(jié)制,要“適欲”,這就是說,他們并沒有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而是肯定了對感性欲望和個人利益追求的自覺的理性裁制,因而避免了縱欲主義。就此而言,也不無合理之處。

在以保全自己作為人生目的和意義這一點上來說,楊朱一派確與老、莊道家,尤其與莊子的思想有一致之處,可以說楊朱一派屬于道家的一個流派。但他們把“全生”實現(xiàn)于現(xiàn)實的感性欲望的適當滿足,具有功利論的特點。

道教吸取楊朱思想的表現(xiàn)

后世道教推祖“老子”,視道家學派為“本家”,雖楊朱既屬道家,但莊周斥楊朱;又且楊朱無著述傳世,即使曾有著述,而《漢書·藝文志》已不見著錄,早已亡佚,而后世道教又何得而與楊朱學說相聯(lián)系?蓋楊朱雖無著述流傳,而《莊子》中之《繕性》、《讓王》等篇,《呂氏春秋》中之《貴生》、《不二》、《執(zhí)一》等篇,《淮南子》中《精神訓》、《道應》、《詮言》、《氾論》等篇,以及《韓非子》、《說苑》、《法言》等古籍中均記述或發(fā)揮有“楊朱”思想,道教便是從這些古籍中吸取楊朱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

(一)、道教以“貴生”為根本教義之一。

道教義理,首重“生”字,反復演說求生、好生、樂生、重生、貴生、養(yǎng)生、長生之道??梢哉f道教教義主不開這個“生”字,它是道教義理的中心。檢閱道教圍繞“生”講的義理,在貴生的范圍內(nèi)與楊朱之言極為相似,幾乎讀道教談“生”的經(jīng)書,每每就會聯(lián)想起楊朱之言。如道教最早的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老子想爾注》,便強調(diào)重生、貴生: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保ā短浇?jīng)合?!肪硭氖?/p>

“夫人死者乃盡滅,盡成灰土,將不復見。今人居天地之間,從天地開辟以來,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自有名字為人。人者,凡中和凡物之長也,而尊且貴,與天地相似;今一死,乃終古窮天畢地,不得復見自名為人也,不復起行也?!保ā短浇?jīng)合校》卷九十)

“公乃生,生乃大”,“道大、天大、地大、生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居其一焉”,“多知浮華,不知守道全身,壽盡輒窮;數(shù)數(shù),非一也。不如學生”。(《老子想爾注》)

至晉代,有《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行世,此經(jīng)明確提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道教的首要教義,此經(jīng)在明《正統(tǒng)道藏》中被尊為首經(jīng),比《道德經(jīng)》的地位更為高出。南北朝以后所出經(jīng)典,更多將“生”與“道”緊密聯(lián)結,“修道”與“養(yǎng)生”相依相守,成了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如:

“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保ā短侠暇齼?nèi)觀經(jīng)》)

“一切含氣,莫不貴生,生為天地之大德,德莫過于長生”。(《太平御覽·道部·養(yǎng)生·太清真經(jīng)》

“道人謀生,不謀于名”。(《妙真經(jīng)》)

“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保ā蹲撔颉罚?/p>

“性者命之原,命者生之根,勉而修之”。(《集仙錄》)

“夫所謂道者,是人所以得生之理,而所以養(yǎng)生致死之由。修道者是即此得生之理,保而還初,使之長其生”。(《天仙正理真論》)

道教的“貴生”教義,多所吸取楊朱思想,這是十分明顯的。

(二)、“全性保真”是道教清修派的基本守則。

道教講究養(yǎng)生,幻求長生,談到己身之修煉,則處處不離“全性保真”,亦即所謂修“性命”。道教認為人之“性”有天賦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命”有形氣之命與分定之命,“全性”所指的“性”腹是指天賦于人的純真、善良、樸質(zhì)之心性?!缎悦缰肌氛f:“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别B(yǎng)性才能立命,性成始能命立。性之造化系乎心,性受心役,故“全性”即保全天賦純真善良的心性。修道折基本途徑就在于全先天之善性、保先天之真性。只有全性保真,才能長生。道教經(jīng)典中有關這方面的論說很多,如:

“孰觀物我,何疏何親?守道全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

“治生之道,慎其性分,因使抑引,隨宜損益以漸,則各得適矣?!薄胺蝠B(yǎng)性者,欲使習以成性,性自為善,……性既自善,而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不作,此養(yǎng)性之大經(jīng)也?!保ā饵S帝中經(jīng)》)

“道性無生無滅,無生無滅,故即是???。??罩?,無因無果。無因無果,故以破煩惱”。(《云笈七簽》卷九十三《道性論》)

“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適今有”,“夫道者神異之物,靈而有性,虛而無象”。(《坐忘論》)

“所謂安樂,皆從心生,心性本空,云何修行?知諸法空,乃名安樂?!薄胺蛞磺辛浪纳鷺I(yè)性,始有識神,皆悉淳善,唯一不雜,與道同體”。(《云笈七簽》卷之九十五《仙籍語論要記》)

“長生之本,惟善為基。人生天地間各成其性。……夫明者伏其性以延命,暗者恣其欲以傷性。性者命之原,命者生之根,勉而修之。所以營生以養(yǎng)其性,守神以善其命?!保ā都晒偂罚?/p>

道教的全真派,尤以“全性保真”為其宗旨。雖言性命雙修,而實以修性為主?!叭妗敝瑢嶋H即源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金代王重陽創(chuàng)全真派,其《立教十五論》中第二條便要求“參尋性命”,第十條要求“緊肅理性于寬慢之中以煉性”,第十一條要求“修煉性命”?!吨仃栒嫒耸诘り柖E》中解釋“性”說:“性者是元神”、“根者是性”等等。并說:“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是性命也。名為修行也。”“真性不亂,萬緣不掛,不去不來,此是長生不死也”(見《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歸根到底,所謂修行,就是全性保真,使真性不亂而長生久視。全真派經(jīng)書中言“性命”極多,如:

“論煉性:理性如調(diào)琴弦,緊則有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則琴可矣。又如鑄劍,鋼多則折,錫多則卷,鋼錫得中,則劍可矣。調(diào)煉真性者,體此二法,論超三界”(《重陽祖師論打坐》)。

“性定則情忘,形虛則氣運,心死則神話,陽盛陽陰衰,此自然之理也”,“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然后滅情于虛,寧神于極,可謂不出戶而妙道得矣”(《丹陽修真語錄》)。

“夫吾道以開通為基,以見性為體,以養(yǎng)命為用,以謙和為德,以卑退為行,以守分為功。久久積成,天光內(nèi)發(fā),真氣沖融,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郝大通金丹詩與論》)。

“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當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鐘呂傳道集·論大道》)。

“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之宗”(《郝宗師道行碑》)。

“形依神,形不壞;神依性,神不滅;知性而盡性,盡性而至命。乃所謂虛空本體,無有盡時,天地有壞,這個不壞,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性命圭旨·性命說》)。

全真道的教義,在理論上實際上是闡發(fā)楊朱“全性保真”的思想。全真道雖曰“利人”,實則仍是“貴己”。如果說全真教義是楊朱思想之再現(xiàn),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外物傷生,勿為物累。

楊朱思想以存我為貴,物可養(yǎng)生,故不可去物,而要享用之;但,雖不去物而不可有物,不可積聚物,“有”將累于“形”,外物傷生。道教亦倡說“虛其心”、“實其腹”,吃飽喝足就夠了,不要有過多聚斂財富的欲望,那是有害于生的。道教與楊朱思想實質(zhì)上是相同的。這種認為外物傷生,因而主張勿為物累的思想,在道書中多有反映。如:

“士能遺物,乃可議生。生本無邪,為物所嬰,久久易志,志欲外,無能守以道為貴生”(《太平御覽》卷六六八《道部·養(yǎng)生·黃老經(jīng)》)。

“長生者,必其外身也,不以身害物;非惟不害而已,乃濟物忘其身;忘其身而身不忘,是善攝生者也”(《太清真經(jīng)》)。

“神在則人,神去則尸,蓋由嗜欲亂心,不能忘色味之適。夫修其道者,在適而無累,和而常通”(《集仙錄》)。

“八音五色不至耽溺者,所以導心也。凡此之物,本以養(yǎng)人,人之不能斟酌,得中反以為患,故圣賢垂戒”(同上)。

道教貴“守和”,提倡“九守”,即守和、守神、守氣、守仁、守簡、守易、守清、守盈、守弱,所講教義,主要便是不以外物而累形傷生。

“老君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而心不惑,齊死生即意不懾,同變化即明不眩。……無為即無累,無累之人,以天下為量?!保ā对企牌吆灐肪砭攀弧毒攀亍な厝实谒摹罚?。

“老君曰: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比之身即賤。故圣人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蔽寒,適情辭余,不貪多積?!手B(yǎng)生之和者,即不可懸以利;通乎外內(nèi)之府者,不可誘以勢。無外之外至大,無內(nèi)之內(nèi)至貴”(《守簡第五》)。

“老君曰:古之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yǎng)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弗欲而不拘,心有弗樂而不有,無益于情者不以累德,不便于性者不以滑和,縱身肆意,度制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適情而行。馀天下而弗有,委萬物而弗利,豈為貴賤貧富失其性命哉。若然,可謂能體道矣”(《守易第六》)。

著名道書《坐忘論》亦對這一教義有所闡發(fā),說:“夫人之生也,必營于事物,事物稱萬,不獨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鳥見遺于叢葦;飲河滿腹,獸不郄于洪波。外求諸物,內(nèi)明諸己,己知生之有分,不務分之所無,識事之有當,不任非當之事,事非當則傷于智力,務過分則斃于形神。身且不安,何情及道?……于生無要用者并須去之,于生雖用有馀者亦須舍之,財有害氣,積則傷人,雖少猶累,而況多乎?”

道教齋戒殊多,其思想亦多源發(fā)于“不以物累形”,認為貪求外物則有害于生。

(四)、制命在內(nèi),我命由我

道教認為外物傷生,人們過分追求名利聲色,違反自然之性,便會由外物牽著鼻子走,由外物支配自己的命運。如果能夠不去物、不有物,對外物需求適當,順自然之性,不逆命,不貪求,不羨名,不要勢,無求于外,對他人無所損害,自己亦無所畏懼,便能自己支配自己的命運,這叫做“制命在內(nèi)”。道教煉養(yǎng)派自來主張“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以己身煉養(yǎng)來取得延命長生。如:

《西升經(jīng)》曰:“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在出身,與道同久。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非效眾人行善,非行仁義,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愛欲,萬物即利來,常淡泊無為,大道歸也?!?/p>

《太一帝君經(jīng)》:“求道者使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也。舍色累而不顧,避榮利而自遠,甘寒苦以存思,樂靜齋于隱垣,則學道之人,始可與言矣。”

《真誥》:“修于身,其德乃真。君子立身,道德為任,清凈為師,太和為友,為玄為默,與道窮極,治于根本,求于未兆,為善者自賞,為惡者自刑,故不爭無不勝,不言無不應。”

《秘要訣法》:“夫道與神,無為而氣自化,無慮而物自成,入于品之中,出于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欲,隳聰明,視無色,聽無聲,恬淡純粹,體和神清,希夷亡身,乃合至真。所謂返我之宗,復與道同,與道同者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而況于人乎?”(《云笈七簽》卷四十五)。

《元氣論》:“仙經(jīng)云:‘我命在我’。保精受氣,壽無極也。又云:‘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我精默。可以長生。生命之根本決在此道?!?/p>

《悟真篇》:“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道教吸取了楊朱思想,這是事實,但由于儒家斥楊朱,孟子罵楊朱為“禽獸”。故千載以下,使楊朱在社會上名聲極壞,實際上那只是儒家的偏激之見;但這便使得道教對楊朱素少直接宣揚,以避攻擊。而實際上楊朱思想已被道教吸融于其教義之中。

本百科詞條由網(wǎng)站注冊用戶【 CN100846 】編輯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nèi)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網(wǎng)站不完全保證內(nèi)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 版權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
詞條所在榜單
相關知識文章
【歷史人物】古代名人_詩人_文化名人_思想家_教育家_各省市歷史名人
自人類誕生以來,已經(jīng)度過了幾百萬年,在這幾百萬年里,歷史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對歷史的發(fā)展起著決定作用。中國歷史名人包括萬世師表孔子、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千古一帝秦始皇、紙神蔡倫、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圣杜甫等,著名的世界歷史人物包括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馬克思主義開創(chuàng)者馬克思和恩格斯、著名詩人伏爾泰等。下面MAIGOO編輯將為您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人物和世界歷史人物,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十大圣人 揭秘影響世界發(fā)展的10個歷史人物
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改變世界的人物,它們改變了未來,引領世界的格局,影響著人類的發(fā)展。你知道世界有哪些圣人嗎?本文整理了影響世界的十大圣人,他們分別是釋迦牟尼、耶穌、孔子、柏拉圖、卡爾·馬克思、穆罕默德、艾薩克·牛頓、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尼古拉·哥白尼、伏爾泰等,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河南十大歷史名人 河南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看你都認得幾位
河南歷史名人巨多,在歷史的舞臺上,處處都有河南杰出人才的身影。那么你知道河南有哪些出名的歷史人物嗎?黃帝、倉頡、姜子牙、老子、莊子、范蠡……其中,黃帝,古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在位期間,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等。以下為你介紹河南十大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南最著名的十大歷史人物 出生在湖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湖南自古享有“惟楚有才,于斯為盛”之譽,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上,湖南有過毛澤東、彭德懷等名人。而湖南的名人不僅僅是在近代時期才有,自古以來,湖南的歷史名人也不在少數(shù)。那么湖南還有哪些歷史名人?曾國藩、賀龍、羅榮桓、粟裕、陳賡、歐陽詢……以下就為大家介紹湖南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大歷史人物,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十大歷史名人 浙江歷史人物介紹 越王勾踐位居第一
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浙江孕育出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那么你知道浙江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嗎?勾踐、西施、孫權、沈括、王守仁、魯迅、錢三強、于謙……其中,越王勾踐,姒姓,本名鳩淺,又名菼執(zhí),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本文為大家盤點浙江十大歷史人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西十大歷史名人 山西著名歷史人物 每一位都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現(xiàn)的各種優(yōu)秀人物,若群星璀璨。那么你知道山西有哪些歷史名人嗎?堯、大禹、晉文公、介子推、衛(wèi)青、霍去病、關羽、貂蟬……其中,堯,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lián)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堯母慶都。堯從兄長帝摯那里繼承帝位,并禪讓于舜。以下就為大家盤點山西十大著名歷史人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北十大歷史人物排行榜 河北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河北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河北古為燕趙之地,正如那句話所說,燕趙之地多英豪。所以,河北的歷史名人還是有很多的。河北的歷史名人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被人津津樂道的,有秦始皇、劉備、張飛、趙云、董仲舒、李牧、魏征、紀曉嵐、蘭陵王、樂毅……本文為大家盤點河北十大最有名的歷史人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東十大歷史名人排行榜 山東歷史人物有哪些 孔子排在第一位
山東出過哪些歷史名人?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山東,自古人才輩出。早在公元前,這些山東名人,有如孔子、孟子、孫臏、魯班、姜子牙、扁鵲就憑依各自成就、貢獻,在當時或者日后譽滿華夏。諸葛亮、程咬金、李清照、王羲之等也在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多山東歷史人物及詳細介紹,請看下文了解吧。
湖北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大人物 從湖北走出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湖北歷史名人有哪些?湖北,位于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所以稱為湖北,西周時期,湖北境內(nèi)就有很多諸侯小國,到春秋戰(zhàn)國時候,湖北屬于楚國政權的管轄范圍,一直到如今,擁有近3000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湖北涌現(xiàn)出了很多歷史人物,他們有漢光武帝、屈原、楚莊王、伍子胥、俞伯牙、王昭君等,一起來看看吧。
四川十大著名歷史人物 四川出了哪些歷史名人 李白排在第一位
四川歷史名人有哪些?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四川十大歷史人物,他們有李白、落下閎、揚雄、蘇軾、司馬相如、卓文君、王褒、譙周、陳壽……其中,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朝十大名將 唐朝名將排名 大唐名將誰最厲害
唐朝著名將領有哪些?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在二百八十九年的歷史中,名將輩出、燦爛如星。他們運籌帷幄、所向披靡,一次又一次擊潰敵人,安邦利民。著名帝王李世民,也是一員猛將,曾帶領李靖、李勣等唐朝名將橫掃一眾軍閥,統(tǒng)一天下。除此之外,唐朝著名將領還有哪些?大唐名將排名如何?本文為大家盤點了唐朝十大名將,誰是你心目中的唐朝第一名將呢?
福建十大歷史人物 福建歷史名人排行榜 你可曾聽說過幾位
福建出了多少歷史名人?福建人杰地靈,涌現(xiàn)出了很多歷史名人,有林默、朱熹、林則徐、宋慈、柳永、蔡襄……其中,媽祖林默,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媽等等,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以下就為大家?guī)砀=ㄊ髿v史人物排行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十大著名將領 明朝武將排名 明朝最厲害的武將是誰
驅(qū)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鄭成功,抗倭十多年、抵御蒙古族入侵的戚繼光,傳奇女將軍秦良玉......你覺得明朝第一猛將是誰呢?明朝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朝代,除了他們,明朝著名將領還有哪些?明朝武將排名如何?本文為大家整理了明朝十大名將,快來和小編一起認識一下這些明朝名將吧!
陜西十大歷史人物有哪些 出生在陜西的歷史名人盤點
自古名人出陜西,那么你知道歷史上陜西出了哪些名人嗎?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所在。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陜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后人遂稱陜原以西為“陜西”。歷史上,從這里走出的名人,有姬昌、劉徹、李世民、隋文帝、顏真卿、王翦、孫思邈、白起、李靖……本文為大家盤點陜西歷史十大名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大器晚成的十大歷史名人排行榜 大器晚成的中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大器晚成的中國名人有哪些?中國大器晚成的名人,有姜子牙、屈原、劉邦、重耳、黃忠、吳承恩……其中,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本文為大家盤點中國大器晚成的十大名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漢十大著名將領 東漢名將排名 東漢第一名將是誰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由西漢宗室劉秀建立,在文化、科技、軍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就軍事方面而言,出現(xiàn)了馮異、耿弇、馬援、班超等著名將領,他們?yōu)闁|漢的歷史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東漢著名將領?你覺得誰是東漢第一名將?本文為大家盤點了西漢十大名將,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東漢時期有名的武將吧!
歷史上十大清官排名 歷史上有哪些清官好官 歷史上有名清官
民間對好官稱為清官。他們廉潔奉公、公正執(zhí)法,像大家熟知的包拯“包青天”、西門豹、趙廣漢等都是史上有名的清官。除此之外,歷史上的清官還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史上十大著名清官,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十大歷史名人排行榜 江蘇著名歷史人物有哪些
江蘇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的江蘇,歷來是中國人文薈萃之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F(xiàn)如今,江蘇更成為中國綜合發(fā)展水平最高的省份。理所當然的,歷史悠久,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江蘇,也誕生了無數(shù)歷史名人,他們有劉邦、項羽、韓信、朱棣、周恩來、錢偉長、蕭何等,一起來看看吧。
海南十大歷史名人有哪些 海南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盤點
歷史上海南出了哪些著名的人物?下面MAIGOO小編整理了海南十大歷史名人,其中包括白玉蟾、海瑞、張云逸、丘濬、周士第、鐘芳、邢宥、唐胄、王映斗、王弘海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海南最有名的歷史人物,請看下文了解。
唐朝十大名臣 盤點唐代有名的大臣 大唐第一名臣
唐朝是我國五千年歷史中最輝煌壯闊的時代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歷經(jīng)二百八十九年,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達到鼎盛。唐朝盛世的開創(chuàng),是一眾明君和名臣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此輝煌璀璨的時代,名臣良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那么唐朝著名大臣有哪些?除了著名的“房謀杜斷”,還有哪些唐朝名臣?大唐第一名臣又是誰?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唐朝十大名臣,快來和小編一睹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