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坑土樓群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huán)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被人們戲稱為“四菜一湯”。
田螺坑土樓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是步云樓,步云樓右上方的一座圓樓為和昌樓,左上方是振昌樓,右下方為瑞云樓,左下方為文昌樓。這四座圓樓的建造者以順地勢增減一層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層取得了平面,方便了居住。田螺坑土樓群左下方是一座黃氏祖祠"江夏堂",坐東向西。田螺坑土樓群最低的土樓和最高的土樓,落差近20米,每座土樓前后高低都不一樣。
一方四圓的田螺坑土樓群在建造時參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規(guī)劃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進行建造,是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
土樓的類型大致分為五鳳樓、府第式方樓、方形樓、走馬樓、五角樓、紗帽樓、吊腳樓、圓土樓。田螺坑土樓群屬于圓土樓,又稱環(huán)形樓,舊時稱圓寨,是永定客家土樓中的一種。
田螺坑土樓群在基址穴位的選擇上,遵循中國的風(fēng)水文化。步云樓為“撲虎”位,和昌樓為“螃蟹地”位。田螺坑土樓群五座土樓之間采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在建造時參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規(guī)劃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進行建造,是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
田螺坑土樓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西部的書洋鎮(zhèn)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
田螺坑土樓群門票:90元/人。
2021年9月6日-2021年9月28日,南靖土樓田螺坑景區(qū)門票免費。?
自駕:廈門-沈海高速-廈蓉高速-福詔高速-X562/甘芳隧道-書蘆線-田螺坑土樓群景區(qū)。
田螺坑土樓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個群體的形成歷時304年。
田螺坑村原名叫田寮坑村,后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聳,中間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為田螺坑。元朝末年,田螺坑村落的黃氏祖先黃希貴帶著兒子百三郎,從福建永定縣奧杳出發(fā),經(jīng)過湖洋坑、下坂村、李屋、上坂寮、到了田螺坑,黃氏最后決定在此定居。黃希貴及兒子百三郎即著手先搭蓋草棚安居,靠養(yǎng)母鴨度生。
明洪武初年,田螺坑黃氏始祖百三郎,經(jīng)地理風(fēng)水先生指點,在百三郎搭建草棚住地是一切寶地,同時為其宅基定分金坐向、牽線,打樁定樓形。修建一座高三層,單層20開間的方形土樓――和昌樓。和昌樓建成后,又在其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示對黃氏前輩的懷念。
清嘉慶元年(1796年),黃氏始建方形樓——步云樓。步云樓興建時,黃氏族人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修建新一座圓樓——和昌樓。
民國十九年(1930年),黃氏族人在步云樓的左上方建起了振昌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黃氏族人在步云樓的右下方建起了瑞云樓。
1966年,田螺坑土樓群的最后一座土樓——文昌樓建成。
2003年11月,田螺坑土樓群所在村莊田螺坑村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為首批中國景觀村落。
田螺坑土樓群的第一座土樓叫步云樓,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孫后代從此發(fā)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步云樓沿著高低地勢將中廳修建成階梯狀,人進入大門后就能體會“步步高升”的感覺,既突出了祖廳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步云樓興建時,黃氏族人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修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shè)兩部樓梯。
民國十九年(1930年),黃氏族人在步云樓的左上方建起了振昌樓,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黃氏族人在步云樓的右下方建起了瑞云樓,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
最后一座文昌樓建于1966年,是一座橢圓形樓,三層高,每層有32個房間。
神話軼事
田螺坑村原名叫田寮坑村。傳說,田螺坑的祖先黃百三郎,有一天在田螺坑放養(yǎng)鴨子的時候,被突然來到的雨淋濕全身,欲找地方避雨,卻聽見呼救聲。黃百三郎冒雨沖向坑邊,但只有聲音不見人影。黃百三郎發(fā)現(xiàn)聲音是從坑里一只大田螺里傳出,當(dāng)黃百三郎抱起大田螺時,田螺變成一位貌似天仙的姑娘并自稱是田螺姑娘。后來,黃百三郎與田螺姑娘終成眷屬,因為田螺姑娘的神助,黃百三郎得以從一個養(yǎng)鴨少年成為一方富紳。黃百三郎為了讓兒孫紀念田螺姑娘的功德,就把小山坑取名田螺坑。
藝文
中國古建筑保護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參觀土樓時曾留下詩篇:“田螺坑畔土樓家,霧散云開映彩霞。俯視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達拉?;蛟朴钔怙w來碟,亦說魯班墨斗花。似此樓群世罕見,環(huán)球建筑出奇葩?!?/p>
活動建設(shè)
2018年,電影《古田軍號》到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景區(qū)取景拍攝。
田螺坑土樓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被中國古建筑保護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稱為“世界建筑奇葩”,田螺坑土樓群建筑組合是福建客家土樓群的典范。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田螺坑土樓群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作為福建土樓的一部分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7月7日,包含田螺坑土樓群在內(nèi)的福建土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36處世界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