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馬甲魚是斗魚科熱帶魚中最美麗,也是最受水族愛好者歡迎的魚類。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等地。珍珠馬甲魚分類地位:鱸形目,攀鱸亞目,毛足鱸屬珍珠馬甲魚學名:珍珠魚(珍珠馬甲魚),適合水溫:20-30℃。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
珍珠馬甲魚的學名為珍珠毛足鱸,又叫馬山克魚、馬三甲魚、彩石線鰭魚等。屬鱸形目,攀鱸亞囯,攀鱸科,毛足鱸屬。來源于熱帶魚三大發(fā)源地之一的東南亞,以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為最多。珍珠馬甲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熱帶觀賞魚。它全身銀灰色,體腹乃至各鰭邊都鑲嵌了珍珠狀的灰色圓斑,緩緩游動時,全身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珠光寶氣,顯得格外雍容華貴,柔和迷人,因而被贊為珍珠魚。它的色彩美麗尤其是繁殖季節(jié)的雄魚),容易飼養(yǎng),所以廣受水族愛好者的歡迎。
珍珠馬甲魚來源于熱帶魚三大發(fā)源地之一的東南亞,以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為最多。
珍珠馬甲魚體呈橢圓形,側扁,頭部較大且略尖,眼大,背鰭高而短,胸鰭圓扇形。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珍珠馬甲的腹鰭已經演化成為一對細細長長、金黃色的絲狀觸須,有觸覺功能,能探測周圍有無障礙物和辨別食物,在平時可以前后左右地擺動,猶如盲者探路的竹杖,異常敏銳。在不游動時,觸須也會輕輕飄動,好像女孩在梳理自己長長的辮子,異常美麗。臀鰭長而寬,占到體長(珍珠馬甲魚的成魚體長可達12cm左右)的2/3,始于腹鰭后,越向后越寬,直至尾鰭處。尾鰭后緣稍稍內凹,近似分叉。
珍珠馬甲魚和藍星魚、麗麗魚一樣,有褶鰓一類的輔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水面吞咽空氣,從空氣中吸收氧氣,在含氧量較少的水中可安然無恙,能飼養(yǎng)在魚體密度較高的水族箱中。同時,它們浮出水面吞咽空氣的姿態(tài)也頗有佇目一顧的欣賞價值。
這種魚喜歡棲息于不太流動或完全靜止的天然水域,而且需要的水溫較高,適溫范圍為20~30℃,最適水溫為24~27℃,對水質要求是清澈透明,適合生活在弱酸性的硬水中,所以在一些酸堿度偏高的環(huán)境中不能顯現(xiàn)出美麗的色彩。
喜歡在水族箱上層覓食,屬雜食性魚類,不擇食,偏愛水蚤、搖蚊幼蟲、線絲蟲、水蚯蚓、蝦籽、蟹籽等富含高蛋白質的小型魚餌,也能投喂干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