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春園全園坐北朝南,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為議政和居住用的宮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部分。根據(jù)文獻(xiàn)圖檔估算,暢春園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占地900畝(60公頃)。設(shè)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正門在南墻東側(cè),門內(nèi)為暢春園的理政和居住區(qū),中路沿中軸線向內(nèi)依次為大宮門、九經(jīng)三事殿、二宮門、春暉堂、壽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館、瑞景軒、延爽樓、鳶飛魚躍亭。亭北有丁香堤、芝蘭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東路為澹寧居、龍王廟、劍山、淵鑒齋、藏拙齋、蘭藻齋、太樸軒、清溪書屋、小東門、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為玩芳齋、買賣街、無逸齋、菜園、關(guān)帝廟、娘娘廟、凝春堂、蕊珠院、觀瀾榭、集鳳軒等景點。園西出大西門為西花園,有湖泊四處,湖邊散落有討源書屋、觀德處、承露軒等建筑,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從形制和景觀上來看,暢春園融合了江南園林和北方宮廷園林的特點,是北京西郊一座兼有施政和游樂雙重功能的離宮型園林。暢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筑樸素,多為小式卷棚瓦頂建筑,不施彩繪。園墻為虎皮石砌筑,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園內(nèi)有大量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又種植了臘梅、丁香、玉蘭、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間散布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景色清幽。
九經(jīng)三事殿在暢春園大宮門內(nèi),面闊五間,灰瓦覆頂,風(fēng)格樸素,是暢春園的正殿。康熙駐蹕園中時,在此辦公??滴鹾笃?,接見外國使節(jié)、慶祝萬壽盛典的千叟宴、元宵節(jié)賜宴外藩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動均在此舉行。雍正帝孝敬皇后那拉氏去世后,曾在此停靈。
春暉堂在暢春園二宮門內(nèi),面闊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各有垂花門通壽萱春永,乾隆時,春暉堂與壽萱春永成為孝圣太后的寢宮所在。
壽萱春永在春暉堂后的垂花門內(nèi),面闊五間,左右各有配殿五間,東西各有耳殿三間,附有后照殿十五間。又名凝春堂,乾隆時,孝圣皇太后經(jīng)常在此居住。
恩佑寺在暢春園東垣之內(nèi),本為清溪書屋的方位,是康熙在暢春園中的寢宮??滴蹙筒∈庞诖?。雍正即位后,將其地改建為恩佑寺,用以供奉康熙的御容畫像。乾隆八年(1743年),講康熙御容移到圓明園內(nèi)新建的安佑宮供奉,此寺遂成為專門的皇家寺廟。
恩慕寺在暢春園東垣之內(nèi),恩佑寺右側(cè),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為紀(jì)念孝圣皇太后,仿照南苑的永慕寺(康熙為紀(jì)念孝莊太皇太后而建)與恩佑寺而建。正殿供奉藥師佛,南配殿供彌勒佛,北配殿供觀音。后殿供孝圣太后影像。寺內(nèi)有石幢一,上刻全部《藥師經(jīng)》。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恩慕寺毀于大火。
上海市——沈海高速——京滬高速——京臺高速——暢春園
鄭州市——京港澳高速——暢春園
武漢市——滬蓉高速——大廣高速——暢春園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后在明皇親李偉的別墅“清華園”的廢址(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曾修葺)上修建暢春園。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暢春園一期工程在疊山家張然的主持下建造完工。
康熙二十六年(1687),暢春園建成。
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間(1689~1691年),暢春園在江南山水畫家葉洮主持下開展整修增建工程。
清文宗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暢春園也被燒毀。暢春園現(xiàn)存的遺物,有未名湖群鐘亭下方乾隆詩碑,此碑在1920或1930年代從暢春園移至未名湖畔。
1981年,暢春園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于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qū)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