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地處長江、漢江、淮河之間,突兀聳峙,橫亙350平方公里,乃雄踞中原之華夏龍脈。境內萬山重疊、群峰競拔、溝壑縱橫、林海茫茫。主峰與江漢平原、涢水平原的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有“登大洪山而小湖北”的氣概,自古被譽為“荊楚名山”。
隨州大洪山景區(qū)位于隨州市長崗鎮(zhèn),面積127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景色奇秀,風光旖旎。1987年5月,湖北省政府批準大洪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988年8月,國務院將大洪山列入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名單;2006年以來,大洪山先后榮獲“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北省地質公園”、“省級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等多項殊榮,已然成為全國知名景區(qū)。2016年,景區(qū)共接待游客82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為6.3萬人。
炎帝神農氏帶領族人在大洪山開耕安居,是史前文明的重要墾耕區(qū)大洪山是史前文明的重要墾耕區(qū),炎帝神農氏曾帶領族人在此開荒?!渡胶=洝防镉杏涊d,大禹三至漢東,救涢山人民于“洪水泡天”的危難之中。涢山人民為感念其功德,故改“涢山”為“大洪山”。千百年來,洪山文化已成為大洪山的精神內核,而大洪山,也被專家稱為“萬洪之根”,是被視為洪山文化的起源地。
這里人杰地靈,鐘靈毓秀,走出過光武帝劉秀等六位帝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起義——綠林起義的誕生地。此外,優(yōu)越的生存條件使大洪山成為有名的長壽福地。
寶珠峰是大洪山脈主峰,海拔1055米,氣勢雄峻。山頂三峰一體,東北有鼓樓峰,東南有鐘樓峰,西北有舍身崖。三峰居中有—片淺凹地,有一泉曰“黃龍池”,水質清醇甘爽,終年不涸。
為了弘揚大洪山佛教文化,打造湖北“佛教名山”,2009年,大洪山風景名勝區(qū)決定恢復重建大洪山慈恩寺,寺院占地面積4.7公頃,總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大洪山金頂是大洪山慈恩寺的標志性工程,于2010年4月29日開工奠基,慈恩寺大悲閣恢復重建全面啟動,當年11月14日大洪山寶珠峰金頂工程成功封頂,2011年5月底完工。金頂單體高度為15.9米,超過武當山和峨眉山金項,在全國同類建筑中位居第一。
大慈恩寺恢復重建工程總用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金頂”是慈恩寺的標志性建筑,大洪山金頂按照“傳世杰作,不可復制”建設理念,聘請設計專家清華大學王貴祥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領銜銅工程設計,由全國頂級銅工藝企業(yè)金星銅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大洪山金頂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觀光平臺759平方米,整體高度45米,金頂高度15.9米,建筑上采用唐式風格,內外全部為銅包結構,耗銅總量120噸。成為一大景點。
大洪山榔頭寨是一處石景豐富的游覽地。這一帶有的怪石崢嶸,似盆景、似獸、似雄鷹、似凱旋門,有的巨石高聳,岌岌可危;有的穹石林立,形態(tài)各異,“獨拔群峰外”。煙雨茫蒼蒼之際,欣賞起來更有意境。
白龍池面積24000平方米,又處在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區(qū)內,池水卻不滲漏,遍尋此池周圍,不見其源頭,無論天澇天旱,池面水位不升不降,這在全國少有,華中地區(qū)全無,不少地質專家前來考察,始終難揭迷底,唯有早年傳說“白龍池底通海洋”才能對其“永不干涸”之現象做最適當的解釋。多年來,旅客贊它:水不亞于天山天池,景不遜于云南滇池。池水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池中魚蝦流動,歷歷可見;手捧入口,涼口帶甜,沁人心脾。過去這里曾立有一碑,上刻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橫幅“保佑一方”。
美人谷景區(qū)是綠林山景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之一,位于萬福大峽谷中,由一系列的深潭、瀑布、奇石、幽洞組成,是一個以山水為主的峽谷型生態(tài)休閑游覽區(qū),特別是由數十個氣勢磅礴的瀑布組成的瀑布群,成為華中地區(qū)絕無僅有的奇觀。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北省京山市西南部,鄂中江漢平原與大洪山余脈交匯處。總面積7930公頃,森林覆蓋率83.4% ,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環(huán)境獨特,歷史底蘊豐厚。集森林旅游觀光、溶洞探險、林場狩獵、休閑養(yǎng)生,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是鑲嵌在荊楚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1987年5月,省政府批準大洪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范圍:以隨州洪山寺及洪山河、趙泉河流域為主體,北至三眼泉、白云寺;東至觀音巖;南至京山市綠林鎮(zhèn)及許家寨;西南至鐘祥市客店、袁臺、朝陽店、龍王泉。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33公里,呈三角形分布,總面積350平方公里。1988年8月1 日,國務院批準大洪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6年5月團中央命名為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0月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漂流位于湖北省隨州市大洪山風景名勝區(qū)內。大洪山山高林密,水質優(yōu)良,河溪密布,湖泊眾多,泉水四溢,瀑布飛濺。區(qū)內有42湖,99泉、53溪、3 河10瀑,以其光、形、聲、色構成了區(qū)內生動的風景畫面。
大洪山漂流全長4000余米,落差70余米,全線8個景觀帶,39處景點。沿河兩岸怪石嶙峋,花木繁茂,鳥鳴蝶舞。集驚、險、奇、美、幽于一體。 “奇花獨占四時春,異石盡含千古秀”,沿線景觀重點體現“八迷”:瓜果迷香、花香迷人、旋流迷醉、叢林迷宮、雨淋迷茫、幽谷迷戀,暗河迷途、森林迷霧。
大洪山漂流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火山溫泉景區(qū)、琵琶湖景區(qū)、林泉生態(tài)園等連線,山上游覽觀景、燒香拜佛;山下休閑娛樂、漂流刺激,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動、優(yōu)勢互補,來大洪山漂流可真正實現“游山玩水”的夙愿。
大洪山兩王洞到筱泉灣的叢林飛索旅游體驗項目,位于坡地林間和景區(qū)游步道兩側。上站為兩王洞游覽區(qū),海拔為860米,下站為筱泉灣游覽區(qū),海拔為450米,項目全長1.4千米,50個樹上平臺,并從中間選定37棵大樹為節(jié)點,通過鋼索串聯(lián)每個節(jié)點,形成空中走廊,利用高低落差的重力,通過鋼索、樹木空中平臺完成兩王洞到筱泉灣游覽區(qū)的叢林飛索之旅。大洪山兩王洞到筱泉灣的叢林飛索采用國際最先進的設備裝置,利用重力運行,無能耗,對環(huán)境無污染,對植被和搭建空中平臺的樹木無破壞,維護保養(yǎng)操作簡單,且與景區(qū)整體風貌協(xié)調。該項目建成后為國內首家、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新型戶外叢林飛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