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峰中,六峰連袂于江北,依次為登龍、圣泉、朝云、神女(即望霞峰)、松巒(即帽盆峰)、集仙峰(即剪刀峰),沿江排列,放舟而下,可以一覽無余。南岸六峰中,在港上能夠見到的只有聚鶴、翠屏、飛鳳三峰,上升、起云和凈壇三峰則必須從長江的支流青石溪上溯十五公里才能望見。因此,宋代詩人陸游有“十二巫山見九峰”的詩句。
在十二峰中為挺拔秀麗的,要數(shù)神女峰了。船至峰前,仰望峰頂,可以看到有一突兀的石柱,形似矯健的少女,“神女峰”因此而得名。關(guān)于神女峰,古代文學作品中曾想象巫山有朝行云,暮行雨的神女。另外,還流傳有一段“神女導航”的神話。神話中說:古時候西王母的水女兒瑤姬,騰云來到巫山上空,看到一群孽龍在天空毆斗,騷擾百姓。她便停了下來,擊斃孽龍,為民除害。后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并且自己留下來為行船導航,最后就化成了神女峰。她日日夜夜俯視著江面,第一個迎來朝霞,又最后一個目送晚霞而去?!吧衽畬Ш健钡纳裨?,反映里,就在神女峰下,不知有多少船工和旅客江灑江中,葬身魚腹。
海拔高度1130米,位于縣城東15公里處的橫石溪西側(cè)。其山之高處,若一個昂首的龍頭。"龍頭"后的山勢,又如起伏的龍身。逶迤三十里,氣勢雄偉,層疊而起,象一條長龍躍躍欲飛,疑上九天。彩云繚繞峰間,長龍仿佛在空中狂舞,壯觀之極。清朝詩人沈鴻逵寫詩贊美登龍峰云:“極目層巒似臥龍,就中高處彩云叢?!?/p>
海拔高度870米,圣泉峰位于巫山縣橫石溪東側(cè)與登龍峰各踞東西。又名大丹山。這里也有古詩贊云:“止水一泓澄道岸,飛流萬派浸書田。”在其錯落參差的山勢中,有一個形若獅狀的山頭。山頭前有一塊銀白色的光潔巖石,如同一塊銀牌掛在“雄獅”的頸上,當?shù)厝朔Q之為:“獅子掛銀牌”。峰下有一股長流不斷的清泉,其味甘美清冽。泉隨山勢而下,好看之極。山以泉名,稱為“圣泉峰”。
海拔高度820米,位于江北的箭穿峽口,其峰勢宏闊。每天清晨,日出之前,峰頂氤氳縹緲;日出之時,彩云環(huán)繞,時聚時散,變幻出各種圖景,仿佛仙山,因而得名“朝云峰”,最妙的是云光彩霞。可領(lǐng)略到“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神奇景色。古人詠此峰時寫到:“看山可以詠今朝,最愛云峰在碧霄。不羨夕陽成彩筆,露濃五色半巖澆?!闭f出了朝云峰的云霧之奇。
望霞峰又名神女峰,海拔高度860米。是自然界最有詩意的一塊石頭。位于巫峽北岸,離縣城30里處,西臨朝云峰,東界松巒峰。峰頂內(nèi)側(cè)兀立著一個人形般的石柱,高6.4米,宛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明如秋水的眼睛,在那里望斷長江、迎送舟帆。在巫山云霧繚繞中,更顯得神奇而美麗。每當晨曦初露或夕陽西沉,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的化身——神女峰。關(guān)于神女峰的傳說,在巫山廣為流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作《九歌·山鬼》記敘了神女的故事。宋玉也在《神女賦》、《高塘賦》中記載了楚懷王與神女相會的情景。唐劉禹錫在《巫山神女廟》中也寫下了“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的句子。當然,這些眾多的故事里,最動聽的要數(shù)民間傳說了。三峽人民為了紀念心目中的“神女”,尊她為“妙用真人”,并在飛鳳峰旁修建了“神女廟”,把飛鳳峰山腰的一個平臺稱為“授書臺”?!吧衽臼侨碎g石”,廣大游客把她當成了“東方女神”是一點也不過份,因為她亭亭玉立在巫峽之巔,確實給游人許多聯(lián)想和陶醉。
海拔高度820米,松巒峰位于巫峽北岸、緊挨神女峰東側(cè)。峰頂成圓形,蒼松環(huán)蓋,枝葉茂盛,形狀象帽盒。又稱帽盒峰。松巒峰以松蓋巒得名,昔日古松遍地,莽莽蒼蒼,一片林海。每遇山風起,林濤陣陣,如潮如浪。人入其中,猶如置身驚濤駭浪的大海。若遇明月當空,松林靜穆,歸鳥倦睡,又有一番恬靜的悠閑,如蹬仙界。古人作詩頗多,贊美此峰勝景。其中一首這樣寫道:“節(jié)彼層巒翠萬重,何年蟠結(jié)幾株松。蒼煙日午高沖雁,老干春深欲化龍。嘯雨半空聲謖謖,吟風長峽韻淙淙,歲寒勁節(jié)歷千古,不羨桃園挹露濃”。盛贊了古松遒勁耐寒的氣節(jié)和松林的氣勢。
海拔高度840米。位于巫峽北岸,緊靠松巒峰東側(cè)。峰高入云,峰頂石林環(huán)列,參差矗立,如一群神仙相聚。故名集仙峰。又因峰頂自然分開一叉,恰似一把張開的剪刀,又稱為剪刀峰。集仙峰的獨特之處在于峰高崢嶸,石林環(huán)繞,極象九天眾仙相聚之狀。相傳每年八月十五月明時,峰上有絲竹之聲,猿鳴達旦,好象天宮古樂飄飄,猿啼鶴鳴,一派仙風道俗之景。峰旁因雨水長期侵蝕切割,形成深溝,更使峰勢挺拔突出,直插云霄,又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正如詩人描寫的那樣:“維石巖巖降列仙,置身高近五云邊,不于蓬萊消靈蛻,來共巫峰證舊緣。”詩句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集仙峰的美景。
海拔高度740米。位于南岸青石鎮(zhèn)西,神女溪對岸。山勢從西向東延伸,形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飛鳳,直下江中飲水。因而得名飛鳳峰。神女將一只金鳳變成了一座山峰,留到了巫峽,成了一道美景,與神女朝夕相伴。這就是飛鳳峰。
海拔高度740米。位于江南岸,青石小鎮(zhèn)的后面。東連聚鶴峰,西鄰飛鳳峰。北望神女峰。此峰突起于緩緩山坡之下,漫山蒼翠,郁郁蔥蔥,超然卓立,形如一道綠色的大屏風。因此得名翠屏峰。關(guān)于翠屏峰的美麗,也有歷代詩人詠唱贊頌。其中一首較為典型:“巫山四面屏無二,卻望東南欲滴翠。碧色分明云母光。清輝掩映琉璃器?!焙苄蜗蟮孛枥L了翠屏峰蒼翠欲滴、五色斑斕的圖畫般景色。線路提示:巫山坐船直達青石鎮(zhèn),沿騾馬古棧道石梯上行一個多小時到達。也可以坐車通往巫山石碑鄉(xiāng)公路,到青石崖下車,步行半個小時到達。
海拔高度820米。位于翠屏峰東面,峰頂怪石嵯峨,四時松杉茂密,長青不敗。傳說夜間有千百只白鶴聚集在此峰,故取名聚鶴峰。這些白鶴朝而往,暮而歸,形成三峽的又一勝景。每當明月星稀或凄風冷雨之時,白鶴引頸長嘯,與猿啼接應,最是消魂斷腸的場景,使無數(shù)游子過客灑淚沾襟,思鄉(xiāng)不已,產(chǎn)生了一種感傷。有詩曾經(jīng)這樣描繪此峰:“猿聲巫峽愁漂泊,別有高峰招野鶴。松徑蘭崖任往還,雪翎砂頂相依托?!边@詩刻畫了聚鶴峰的景致和表達了游聚鶴峰的心情。
海拔高度780米。位于神女溪東岸6公里處,七里塘東側(cè)。上升峰山勢險峻峭拔,尖峰高突,巍然屹立。其一角斜上,飄飄欲飛,直上云霄,猶如巨鳥飛升九天。因此得名上升峰。又因峰形似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當?shù)匕傩沼址Q它為老鷹巖。到達上升峰頂,可以遠看萬里長江,截斷巫山云雨,一水奔騰,萬峰峭拔。還可看到大寧河從莽莽群峰間穿行,猶如飄在群山間的銀帶。
海拔高度720米。位青石鎮(zhèn)東側(cè)約8公里處,從藍廠巖神女溪前行,過七里塘便到了起云峰。起云峰常年云霧繚繞,云霧常從山腰由下而上漸次騰起,變幻無窮,是觀云海霧山的好去處。因此該峰取名起云峰。歷代詩人描寫此峰最多,如其中一首是這樣描寫的:“極目煙嵐欲燒空,蕩胸石壁疑翻水。地云云復起奇峰,變幻無端從此始”。由此可見起云峰的美妙壯觀之處了。
海拔高度1020米。位于巫峽南岸神女溪南約5公里處的南廣巖。離青石鎮(zhèn)約15公里。萬壑群山之向,一峰獨秀而立,高數(shù)百丈,周長不過千米。山峰猶如一個靜坐神壇之上默頌佛經(jīng)的仙人。峰下有一泓清潭,水波微微,清洌甘甜,峰上有一個大平臺,很象一處潔靜的祭壇放在龍宮之上。取名凈壇峰,有詩人贊美凈壇峰:“三清世界翠微巔,誰筑仙壇不計年。自有層城瞻紫氣,更無纖翳累丹田?!睘榱擞辣0傩盏陌矊帲^音菩薩就把空瓶放在七里塘上面,天長日久,空瓶就化作了一座山峰。老百姓遇到什么災禍,只要在觀音廟對面的空瓶山峰燒幾柱香,磕幾個頭,災禍就自然消除。久而久之,百姓年年朝拜,這里就變成了一個求神的法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