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龍蝦(Norway lobster),亦稱都柏林灣匙指蝦(Dublin Bay prawn) 或挪威海螯蝦(scampi),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動物,學名為Nephrops norvegicus,龍蝦(lobster)的一種,可食。
廣布于大西洋東北部和地中海從北非到挪威和冰島的洋底。英、法、挪威、意大利等國都進行捕撈,以作佳肴。
生理特性
長約24公分,重約200克(0.44磅)。身型幼細,螯細長,幾乎與體等長,呈橙色或粉紅色,易于鑒別。
其他特征
多用拖網(wǎng)捕撈,一小部分用設餌蝦籠捕撈。鮮售、烹調后出售或以凍蝦形式出售,整售或僅售其尾部,去殼或不去殼。它們的尾部有強力的肌能,肉質豐富,因此成為受歡迎的海鮮美食。
由于挪威龍蝦的價格比一般的歐洲龍蝦廉宜,所以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者有慶?;顒?,都會烹煮挪威海螯蝦。
穴居于約10~250公尺(33~820呎)深的軟海底。
體多棘突,無大螯。夜間活動,白天隱于巖縫中。行動遲緩靠5對步足爬行,受驚時屈曲后躍。雜食性,以腐死或鮮活魚、蝦、貝、棘皮動物、多毛類、海藻等為食物。人工養(yǎng)殖情況下有互相殘食習性。
食量大,耐饑能力也強。龍蝦在夏秋季繁殖。產(chǎn)出的卵附著于雌蝦腹肢的附著絲上。產(chǎn)卵量幾十萬粒。剛產(chǎn)出的卵鮮紅色,發(fā)育過程中變?yōu)楹稚?,孵化前卵色變淡、肉色?/p>
公約是丹麥、挪威和瑞典于1952年3月7日在奧斯陸簽定并于1953年1月26日生效,其后于1959年10月14日進行修正。公約的宗旨是保護丹麥、挪威和瑞典之間的海域的甲殼綱四物種的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