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黃芩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在節(jié)上生纖維狀根。莖直立,高30-60厘米,四棱形,在棱上微具翅,沿棱上被向上的短柔毛余部近無毛。
葉自莖基部向上增大,莖下部者細小,圓形至卵圓形?;▽ι?,組成頂生一側(cè)向長8-10厘米的總狀花序;總梗長2-3厘米;花梗長3毫米。
花盤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長0.5毫米?;ㄖ氶L。子房光滑,4裂,后對裂片較大。
成熟小堅果黑色,卵狀橢圓形或圓腎形,長約3毫米,具瘤,腹面中央具一果臍?;ㄆ?-5月。
中國重慶市縉云山。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在節(jié)上生纖維狀根。莖直立,高30-60厘米,四棱形,在棱上微具翅,沿棱上被向上的短柔毛余部近無毛,常呈暗紫色,不分枝或少分枝。
葉自莖基部向上增大,莖下部者細小,圓形至卵圓形,長常不及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淺心形,莖中部以上者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最上部者最大,長4-8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尾尖至尾狀漸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均邊緣具遠離波狀具胼胝體的小牙齒,堅紙質(zhì),上面綠色,下面較淡或微帶紫色,兩面除沿中脈及側(cè)脈上被極細的短柔毛外余均無毛,側(cè)脈3對,與中脈在上面多少明顯下面突出;葉柄近無或極短,長0-4毫米,腹凹背凸,被短柔毛。
花對生,組成頂生一側(cè)向長8-10厘米的總狀花序;總梗長2-3厘米;花梗長3毫米,下部1/3有一線形長不及1毫米的小苞片,與序軸密被短柔毛及具腺有節(jié)的微柔毛;苞片狹披針形,長1-1.5毫米,無柄,無毛,早落?;ㄝ嚅L2.5毫米,外密被短柔毛及具腺有節(jié)的微柔毛,盾片平展,高1.75毫米。
花冠白色,但檐部淡紅至紫色,長1.7-1.9厘米,外疏被具節(jié)微柔毛;冠筒前方基部曲膝狀,中部寬2.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5毫米,內(nèi)面于曲膝處疏被小疏柔毛;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基部寬4毫米,先端微凹,兩側(cè)裂片卵圓形,寬2毫米。雄蕊4,二強;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纖毛。花盤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長0.5毫米?;ㄖ氶L。子房光滑,4裂,后對裂片較大。
成熟小堅果黑色,卵狀橢圓形或圓腎形,長約3毫米,具瘤,腹面中央具一果臍?;ㄆ?-5月。
縉云黃芩是中國重慶市縉云山特有的分布種。
主要生長于海拔280-820米的林下或林間空隙,尤喜水溝邊或路旁林沿等陰濕但又有一定光照的環(huán)境。
外植體的消毒:將縉云黃芩枝條去除葉片,保留腋芽和頂芽,用自來水加適量洗衣粉清洗,再用自來水洗凈,后流水沖洗1小時,75%乙醇浸泡30秒,后用無菌水沖洗,再用0.1%升汞消毒6分鐘,最后用無菌水沖洗。
無菌苗的獲得:將處理好的枝條剪成1.0-1.5厘米的帶頂芽或腋芽的莖段,接入pH5.8的MS培養(yǎng)基(其中添加蔗糖30克/升,瓊脂6.2克/升)。植入2-3個外植體,在光照度5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4小時/天,溫度25℃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8天,獲得無菌苗,用于不定芽的誘導。
培養(yǎng)40天后,縉云黃芩無菌苗能夠在MS培養(yǎng)基上較好地生長,莖較粗壯、直立,頂部少量褐化,新葉呈健康綠色,葉片伸展,少數(shù)無菌苗長出須根。
不定芽的誘導:將無菌苗莖段和葉片在無菌操作臺上切成0.5-1.0厘米長度莖段,接種于6-BA2.0毫克/+IAA0.2毫克/升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配方的MS培養(yǎng)基中,在光照度5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4小時/天,溫度25℃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60天后出芽率達到75.0%。
插穗的采集和處理:陰天早上8:00-10:00采集插穗,采穗前用噴壺給葉面灑水,防止穗條失水。用修枝剪把穗條截成長10厘米左右,每根插條保留最頂端兩葉和一芽,除去基部葉片,切口為直角,平滑無破裂。
扦插方法:將縉云黃芩切口部位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AA50-80毫克/升的溶液中浸泡2小時后進行扦插。扦插基質(zhì)為腐殖土∶蛭石∶珍珠巖=3∶1∶1,扦插深度3厘米,插穗間距10厘米。
在25℃、光照度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4小時/天的溫室中培養(yǎng),每天澆水,30天成活率為為75.0%。將縉云黃芩扦插苗移栽至發(fā)現(xiàn)地(原生境)。通過移栽后的7、30天,一季度等時間段的觀察,認為扦插苗已經(jīng)適應了野外環(huán)境,扦插苗野外回歸存活率100.0%。
縉云黃芩根莖可入藥。其提取物和單體化合物具有抗腫瘤、保肝、抗氧化、抗炎、抗驚厥、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縉云黃芩是重慶市首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之一,并被確定為重慶市8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對象之一。
盡管2013年縉云黃芩被收錄到《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但其瀕危等級僅定為無危(LC),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與其真實生存狀況不符,縉云黃芩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依據(jù)國際上普遍采用的《IUCN紅色名錄等級和標準》及地區(qū)指南,縉云黃芩已處于極危(CR)狀態(tài);依據(jù)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瀕危程度評價指標體系,縉云黃芩進行瀕危等級預評估,得到縉云黃芩的綜合評價指數(shù)C為0.39,表明縉云黃芩已處于Ⅳ級瀕危狀態(tài)。
截止2017年,縉云黃芩僅分布于重慶縉云山海拔280-820米的零散區(qū)域,現(xiàn)僅存9個居群,繁殖方式以根莖無性繁殖為主,種群由許多無性系分株構成。在自然環(huán)境中,縉云黃芩居群呈“島嶼”狀分布,分布區(qū)面積僅為1.5平方千米。各居群之間相互隔離,距離相對較遠,存在生殖隔離,且每一居群占有面積狹小,分布范圍在進一步縮小。
居群面積小且呈相互隔離的嶼狀分布,現(xiàn)存?zhèn)€體數(shù)量較少??N云黃芩種群數(shù)量及個體數(shù)量呈減少趨勢,分布范圍和個體數(shù)量不斷減少,已經(jīng)處于瀕危狀態(tài)??N云黃芩主要面臨的是在一定的生境中與其伴生物種對資源利用的相似性程度較高、生境及種群遭人為破壞嚴重的問題,這也是導致其瀕危的重要因素。由于縉云黃芩小堅果萌發(fā)率低,其有性生殖能力亦較低。因此,對縉云黃芩的保護迫在眉睫,應盡快采用人工栽培幫助其復壯和擴大居群。
針對縉云黃芩嚴峻的生存現(xiàn)狀,建議中國重慶市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在縉云黃芩分布區(qū)設立“縉云黃芩極小種群保護小區(qū)”,并實施以下措施:
加強宣傳,提高管理人員和民眾的保護意識。建議在保護小區(qū)內(nèi)設立宣傳欄、植物掛牌(道旁易受人為活動影響的種群)等形式對縉云黃芩進行宣傳,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使人們對其有“我認識,我知道,我保護”的意識,以達到進行有效保護的目的。
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有機結(jié)合。加大對縉云黃芩種群生境的保護力度,使現(xiàn)有種群不再退化,避免潛在的生存風險;同時實施有效的遷地保護,建立縉云黃芩保護中心,進行集中有效的保護。
加強研究,為縉云黃芩的保護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jù)。對縉云黃芩已經(jīng)開展了形態(tài)分化、群落特征、種群生態(tài)位、等位酶和遺傳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對其繁殖特性的研究極其欠缺,尤其是生殖方式的研究。建議應該加強繁殖特性的研究,為該物種的保護提供科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建設人工繁殖試驗基地,進行種苗繁殖試驗,建立縉云黃芩快速繁殖體系,并適時開展野外回歸。
建立縉云黃芩的種質(zhì)資源庫。將縉云黃芩的種子、器官、組織、花粉等種質(zhì)資源貯藏于資源庫中,以備研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