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物2000多種,這里集中了500多種以闊葉林為主的原始高等植物,除櫟樹、梧桐、栲樹、柯樹等經(jīng)濟林木外,還有在地球瀕于絕跡
的“冰川元老”穗花杉、“活化石”沙欏以及紅花荷、竹柏、銀杏、觀光木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20余種,有野生獼猴桃、楊梅等野生水果40多種,中國蘭花10多種,名貴藥材50多種。這里最突出的還是一片竹的海洋,漫山遍野生長著華南地區(qū)少有的6萬多畝連片的毛竹林。在那連綿起伏的山林中,還棲息著動物130多種其中珍稀。
自然景觀
南昆山主要的自然景觀有石河奇觀、川龍瀑布、九重遠眺、觀音潭、仙霞瀑布、蛇松、神鷹石等十幾處,主要以清幽山林、怪石、流泉飛瀑為特色 ,另外這里的野味、觀音菜、山坑螺、山水豆腐更是山上飲食一絕。再加上這里地勢高、有重山圍繞,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只有二十三度,是消閑度假、療養(yǎng)避暑的勝地。
景點介紹
石河奇觀
距南昆山旅游中心約半公里處,有一段小河。河里到處是怪石,一連有七個小水潭,小水潭上游又有一個大水潭。大水潭清瑩見底,成群小魚游來游去。潭邊有兩塊呈紅青色大石,邊緣有圖案,形似羅裙,叫羅裙石。河中還有一大石似鏡臺,叫梳妝鏡石。梳妝鏡石旁,有一圓形小池,叫卸妝池。這個大水潭就是南昆山風景點之一----仙女潭。七個小潭則叫七仙池。由于這里石多怪異,文人騷客取景名“石河奇觀”。關(guān)于它,有一段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的年代,天上的七仙女羨慕人間美景。不顧禁令,偷偷下凡。這天,仙女們來到南昆山遨游。時值盛夏,酷熱難當,她們見密林深處有一溪流,瀑布飛花,銀浪翻滾,遂動了戲水梳洗的念頭。本地的山神,河神見仙女們想戲水,就討好她們,取石壘筑好七個小水潭和一個大水潭,供她們各自洗澡和一起戲水。七仙女卸下盛妝,各據(jù)一潭,盡情洗滌,還聚集到大潭互相追逐戲水。歡聲笑語,回響山谷。她們于得十分開心,不知不覺過了七天。王母娘娘見了七仙女私自下凡,竟敢七天不歸,便派天神去捉拿她們。天神奉旨尋到石河上空,見七仙女
得意忘歸,便大喊一聲:“王母娘娘有旨,令我捉拿你們回宮!”頓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仙女們來不及穿衣裙,便被天神捉回天宮去了。遣下的衣裙和梳妝鏡,就變成了羅裙石和梳妝鏡石。如今,鏡框的輪廓仍清晰可辨哩。 南昆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有了這一段美妙傳說,仙女潭成了人們神往的地方。每逢農(nóng)歷七月初七,成群結(jié)隊的南昆姑娘,還專門前去卸妝池戲水,用卸妝池的水洗臉。據(jù)說,這樣可以使姑娘們長得更白嫩清秀。歷代,南昆山的姑娘大都長得漂亮,也許正是因為洗了卸妝池的仙水吧?
七星湖
南昆山有座“七星墩”。這人名字的由來,有一個神話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七仙女聞?wù)f人間的南昆山勝過天堂,是個避暑勝地。一天,七仙女向王母娘娘請求,讓她們到人間一游。王母娘娘不解地問:“天堂這么好,為何還要游人間?”七仙女異口同聲答道:“你不是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嗎?就讓我們?nèi)ツ侠ド介_開眼界吧!”說完,七仙女一齊跪倒在王母娘娘前。王母娘娘無奈,只好準假一刻。七仙女騰云駕霧,一眨眼功夫就來到了風景優(yōu)美的南昆山。只見山巒起伏,毛竹青青,古樹參天,瀑布懸空,鳥語聲聲。七仙女流連忘返,王母娘娘便降旨打鑼尋找七仙女。七仙女聽到催歸的鑼聲,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南昆山。
七仙女走扣,在她們立足之際竟長出了七座小山。人們便把這七座小山,取名為“七星墩”。小山布列有點象天上的北斗星,“星”“仙”諧音,所以又叫“七星墩”。后來,在七星墩處筑了水庫,就是現(xiàn)在的“長星湖”。
天堂頂
龍門、增城、從化三縣交界處有一座山,遠遠看去云霧繚繞,聳入云霄。它便是南昆山的主峰天堂頂。傳說,很久以前,南昆山并沒有高山。有一年,從東北方向南方來了一條巨大的水龍,到了南昆山。這條水龍在南昆山年年吐出巨大水流,洪水不斷上漲,農(nóng)田常年受浸,群眾難以再生活下去,紛紛準備下山。南昆山人遭害的事不久就傳到天皇上去。天皇知道人間被害的事后,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心要到南昆山里治理這條惡水龍,為民除害。
有一天,天皇告別夫人、愛子,佩上寶劍下人間,來到了南昆山。天皇走后,母子天天等著,月月盼著天皇回來團聚。冬去春來,一直不見天皇回家。一天,人間飛來一只鶴,帶來一個壞消息:天皇與水龍惡斗,水龍被殺死,天皇筋疲力盡,被水龍噴出的毒液毒死了,母子一聽,當場昏死了過去。不久,兩人醒來,匆匆忙忙收拾行李下人間,來到南昆山找天皇的墳墓。母子跋山涉水,爬上一座一座石頭,穿越一個一個古林,涉過一條一條溪流,只見處處古木參天,荒草遍野,哪里也找不到天皇的墳墓,母子急行大聲呼喚,喊聲在山峪里回蕩。
這呼喊聲感動了山神,山神化成一個老公公,來到母子面前,說:“你們跟我來吧!”
老公公把母子帶到一座最高的山峰上。峰頂有一只又高又大的石頭撥地而起,直插云天。老公公指著這大石說:“這是天皇石,也是天皇的墳墓石?!闭f完,老公公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了。母子一見墳墓石,一齊撲在石前痛哭起來。這時,兒子哭泣地對母親說:“媽,我們每年清明、重陽都要下到人間拜父親,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來往不方便,如果我們同心協(xié)力挑土填山,一直把這座山筑到天堂,那時就早晚都可以拜祭了?!蹦赣H接納了兒子的建議,于是天天挑土填山不止。
母子的行動再次感動了解山神。山神又一次化作老公公來到母子面前,說:“天皇行善,為民除害,山神早就知道了?!本驮谶@時,老公公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了。老公公走后,那座山上的墳墓石突然升高起來,高了又高,一直高到天堂頂,成了一座大山。打這以后,母子再也不用下人間拜祭天皇石了,而在天堂里早晚為天皇墳墓石上香、拜祭。后來,人們把這座山也就叫做“天堂頂”。至今,人們爬到天堂頂時,還能看到這座大石。
川龍瀑布
在南昆山的竹樹
林深處,有一個峽谷。峽谷盡頭,峭壁矗立,壁上刻有著名書法家秦萼生寫的“川龍峽三字”。
注山泉從一個形似龍頭的石洞中穿出,飛流直下深潭,蔚為壯觀。站在峽旁的亭上觀瀑,盛暑仍覺涼風颯颯。
川龍峽,原名石峽山。傳說,從前石峽山一帶遇上大旱,猛烈的太陽,把山上的石頭曬得直冒火,竹,木也快枯黃。山民個個心急如煎,叫苦不迭。村里的長者經(jīng)過商量,齊集了男女老少,在石峽山下焚香求雨。恰巧,一神駕云經(jīng)過,看見人間這一慘狀,便回天庭將此事稟告天王。天王遂派出海神到東海,傳令龍王解救山民危難。不久,龍王點派了一名川水龍執(zhí)行旨令。于是,川水龍騰躍出海,直奔石峽山,對準冒火的巨石猛烈撞擊。霎時間,雷鳴電閃,烏云密布。繼而甘霖吉雨傾盆而降。川水龍亦化作飛瀑,長留山間,為山民解除苦旱之患。從此,石峽山樹木蔥蘢,青竹滴翠。后人便將此地取名“川水龍”,石峽山亦叫作“川龍峽”。
觀音潭
在南昆山鎮(zhèn)西
邊四公里處,有一名勝叫觀音賞水。它在一條山溪之中,有三級瀑布相接。最下邊的瀑布,水紗之后有一尊白石,似觀音端坐,靜心觀賞碧綠潭中的水。游人透過水紗,可以隱約看見這尊石觀音。關(guān)于這名勝,有一段神話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觀音娘娘慕名來到頁昆山,要“閱盡南山色”。一天,來到名叫油簍洞這個地方,看見溪水一跌再跌三跌,形成三級瀑布,然后注入深潭,比起廬山瀑布,又另有一番情趣。于是,她坐在水紗之后的石巖中,擺杯賞水,長久不去,離去量,她使用分身術(shù),留下一座偶象和盛水的金杯。這金杯神通廣大,遇到溪水多時,它能將多余的裝下;溪水少了,瀑布不夠壯觀,金杯中儲蓄的水又會溢出,使瀑布如常,使山溪水長流不息。據(jù)說,曾有貪心的人,潛入深潭,想盜走金杯,誰知看得見卻進不去;進去了,看得見又摸不著;摸著了又出不來。因為貪心進去盜杯兇多吉少,后來再也無入敢去盜了。
南昆山旅游管委會
部門及員工
2010年南昆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管委會共有7個職能部門分別為:辦公室、社會事務(wù)辦、規(guī)劃建設(shè)辦、生態(tài)環(huán)境辦、林業(yè)辦、財務(wù)辦,共有在編職工35人,臨聘員工58人。
國民經(jīng)濟
2010年全區(qū)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到0.984億元,比去年0.862億元增長14.2%;完成固定資產(chǎn)投資3.5億元,比去年0.3億元增長了11倍;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達到0.23億元,比去年0.22億元增長4.5%;稅收完成750萬元,比去年增長19%;農(nóng)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94元,比去年6307元增長10.9%;到南昆山旅游人數(shù)達到81.2萬人次,比去年77.3萬人次增長了5.04%,旅游產(chǎn)值達到2.4億元,比去年2.24億元增長11.6%。
林業(yè)管理
樹 立“發(fā)展南昆靠旅游,發(fā)展旅游靠生態(tài)”的觀念,強化林政管理,嚴
厲打擊亂砍亂伐、偷運等違法行為。成立打火隊,加強防火宣傳和巡查,加強毛竹砍伐和放行工 作,防治竹蝗蟲的危害。在處理經(jīng)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關(guān)系的時候,把生態(tài)效益放在首位。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開發(fā)第二”和“在保護中開發(fā),在開發(fā)中保護”的戰(zhàn) 略,走旅游資源開發(f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子,使南昆山真正成為生態(tài)王國、綠色家園。加強林業(yè)管理,聘請護林員加強巡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匯報和制止,區(qū)林政辦聯(lián)合林 業(yè)派出所全年共處理濫伐林木案件3宗。
教育事業(yè)
南昆山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教職工35人,在校學生268人,入學率100%,高中毛升學率100%,文化普及率100%。
投資建設(shè)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lǐng)導下,在上級有關(guān)部門的指導扶持下,南
昆山人民憑借自然資源豐富、風景迷人的得天獨厚條件,努力把自然資源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經(jīng)濟優(yōu)勢,逐漸形成“以林業(yè)為基礎(chǔ),以旅游業(yè)為龍頭”的經(jīng)濟發(fā)展格局,特別是九十年代起,城鎮(zhèn)旅游中心基本建設(shè)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并在2000年成功地實現(xiàn)了主導產(chǎn)業(yè)從營林為主轉(zhuǎn)移到旅游業(yè)上來?,F(xiàn)已開放的景點有“川龍瀑布”、“仙霞瀑布”、“觀音潭”、“石河奇觀”、“廬仙風景區(qū)”、“蛇松”等二十多處。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城鎮(zhèn)的旅游配套設(shè)施也逐漸完善,現(xiàn)有接待游客的賓館近60多間,床位4000多個,酒樓35間,商場、特產(chǎn)店等一大批。游客主要來自惠州、廣州、增城、佛山、深圳、東莞及香港等地。南昆山旅游旺季集中在5至10月份,高峰期在8月份,形成消暑特色。
旅游指南
南昆山的旅游交通有三條干線通往大中城市,省道S355線貫穿南昆山,距廣州市97
公里,距惠州市124公里,距深圳210公里,至龍門縣城78公里。目前,永(漢)南(昆)公路、鐵(崗)南(昆)公路、溫(泉)南(昆)公路已鋪設(shè)好水泥或瀝青路面,區(qū)內(nèi)各社區(qū)之間可通汽車,景點有車道相連。電話可直拔國內(nèi)外,移動電話已開通,傳呼臺四個,有線電視環(huán)繞旅游中心。全區(qū)有水力發(fā)電站6座,裝機容量3650千瓦,年發(fā)電量1000至1200萬度,3.5萬變電站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