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鸚鵡,又叫做紅財神、財神魚、鸚鵡魚,是人工改良所產(chǎn)生的新物種,是由來自南美洲的兩種中大型慈鯛雄性紅魔鬼和雌性紫紅火口人為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這些后代自身無法再繁殖。由于血鸚鵡表現(xiàn)出的不確定性,因此分類上尚無統(tǒng)一的學名,只能歸于慈鯛類。此魚最早來自中國臺灣,現(xiàn)已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重要的淡水經(jīng)濟觀賞魚類。中國血鸚鵡魚的養(yǎng)殖區(qū)域主要集中于天津、上海、廣東、海南等地。
血鸚鵡,又叫做紅財神、財神魚、鸚鵡魚,是人工改良所產(chǎn)生的新物種,是由來自南美洲的兩種中大型慈鯛雄性紅魔鬼和雌性紫紅火口人為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這些后代自身無法再繁殖。由于血鸚鵡表現(xiàn)出的不確定性,因此分類上尚無統(tǒng)一的學名,只能歸于慈鯛類。此魚最早來自中國臺灣,現(xiàn)已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重要的淡水經(jīng)濟觀賞魚類。中國血鸚鵡魚的養(yǎng)殖區(qū)域主要集中于天津、上海、廣東、海南等地。
紅元寶鸚鵡魚的魚體側(cè)扁,魚體呈圓形;體長/體高比在1.0~1.1之間。頭很小,前背部渾圓隆起,自頭部延伸到前背部稍有凹陷。嘴部呈“T”字形,月牙形或三角形。全身紅色,無黑色色斑。且具有魚健康,鰭條無損,眼球透明飽滿,鰓絲清晰等特征。
血鸚鵡形態(tài)具有多變性,仔細觀察血鸚鵡的嘴型、頭背部和體色,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的兩條血鸚鵡。血鸚鵡幼苗與普通中南美洲的慈鯛魚苗相似,沒有仟何血鸚鵡的特色,也沒有顏色。直到20~30d后,身體的色素才開始積累增生,剛開始是銀灰色的,然后顏色逐步變化。小血鸚鵡的外形也會慢慢轉(zhuǎn)變,頭背部肌肉漸漸地隆起,厚度也開始增加,體色也由條紋黑慢慢變成灰銀色。直到50d以后,這個時候的體長大概能達到4~5cm,身體才會逐漸地發(fā)紅。
血鸚鵡適宜水溫22~28℃,對水質(zhì)的適應力極強,從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zhì)都可良好地存活,但喜清澈水質(zhì)和弱酸性的軟水。經(jīng)常大量換水或倒缸,都容易使鸚鵡褪色,因此要保持水質(zhì)清澈透明就需要加強過濾系統(tǒng),每天再用細眼網(wǎng)抄撈魚糞便。雜食性,幾乎什么都吃,像人工餌料、薄片、顆粒、紅蟲、豐年蝦、水虱等,但偏愛食小型活食?;顒佑谥邢聦铀颉?/p>
血鸚鵡自身雖無繁殖能力,但也有雌雄性之分,配對后可以產(chǎn)卵,不過這些卵無法孵出小魚。雄性血鸚鵡沒有繁殖能力,而雌性血鸚鵡具有生育能力,可以與羅漢、紅魔鬼、紫紅火口等慈鯛的雄性魚進行雜交,并繁育后代。雄鸚鵡體色比較紅,雌鸚鵡略淡,也容易變白;雄鸚鵡背鰭、臀鰭略尖長,有時能超過尾鰭,雌鸚鵡一般不超過尾鰭;雄鸚鵡比較好斗,起頭的可能性略高,雌鸚鵡在產(chǎn)卵前也會突然起頭;雄鸚鵡看生殖孔部位比較平滑,突出部分很小,雌鸚鵡生殖孔部位突出較大,明顯可見;雄鸚鵡腹部平滑,雌鸚鵡略膨脹,到鄰近產(chǎn)卵時尤其如此。
血鸚鵡的另一特點是先天性的呼吸器官功能缺失,只有半套呼吸器官,呼吸功能比較脆弱。因其嘴部無法合攏,進入鰓部的水流大減,明顯影響鰓部的呼吸作用。因此,鰓部的呼吸作用成為其明顯的致命傷,在呼吸方面就比其他魚種更顯艱難。飼養(yǎng)血鸚鵡時需要比其他魚類更充足的氧氣和更優(yōu)良的水質(zhì)。一旦鰓部受傷或是吸取氧氣的過程不順暢,會直接影響血鸚鵡的生理健康。水中含氧量不足可能直接威脅血鸚鵡的生命。雖然氧氣不足,血鸚鵡不會馬上全部死亡,但對環(huán)境的耐受力與病毒的抵抗力將都會急劇降低。
血鸚鵡對溫度十分敏感。不是因為魚體對溫度的適應性差,而是因為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劇烈的情況下,容易因為生理的反應而失去鮮艷的體色,更甚者會出現(xiàn)黑色的條紋或是斑紋。要想讓血鸚鵡呈現(xiàn)艷麗的體色和充滿活力,水溫一定要控制在26~27℃。如果長期讓血鸚鵡生活在低水溫的環(huán)境中,不僅會影響它的體色,還容易導致它生病甚至死亡。
不同品種血鸚鵡成長變化過程有所不同?!凹t財神”與“紅元寶”在幼魚期時,和一般的南美洲慈鯛并無兩樣,但在幼魚期體型就相當壯碩,且成長快速,2~3個月就能成長至13cm左右,體色也會由黑色轉(zhuǎn)變?yōu)榧t色。第一年體長可達到20cm以上,滿兩年后更可長至25~28cm,體重超過1kg。血鸚鵡的壽命可長達4~5年,但三歲的血鸚鵡已經(jīng)算是高齡了。成年血鸚鵡15~20cm。衰老的血鸚鵡表現(xiàn)為體色褪色、脊椎骨彎曲、魚鱗脫落、活動力降低等。
金剛鸚鵡、達摩鸚鵡以及紅財神的頭部都有隆起,普通鸚鵡也有一些可以起頭,這可能因為紅魔鬼的起頭基因。 一般2年以上的成年雄性鸚鵡有一些可以起頭,但大部分不起頭。近期發(fā)現(xiàn)鄰近產(chǎn)卵的雌性鸚鵡也有的起頭,產(chǎn)完卵又縮回去。
鸚鵡天性膽小,尤其是剛買回來的鸚鵡,喜炊躲在隱蔽物后,適應環(huán)境后慢慢會好轉(zhuǎn)。單一品種群養(yǎng)能很快適應環(huán)境,而和大型兇猛魚類混養(yǎng)、同種魚太少都比較難改變這種狀況。血鸚鵡小時候和羅漢一樣都是灰灰的、有墨跡的模樣,到2cm以上開始慢慢變圓、褪色、褪墨跡,變成黃白色,然后再慢慢變成橘紅色、紅色。有的小鸚鵡褪色慢,往往身上還留有黑斑沒褪干凈,過一段時間隨著小鸚鵡長大就會褪干凈的。另一種就是原來已經(jīng)褪干凈的因為運輸、環(huán)境不適等外因身體、魚鰭、眼圈等又長出了黑斑的,這樣的一般適應環(huán)境后都能褪掉。
血鸚鵡性情比較溫順,較適合與其他魚混養(yǎng)。比較常見的是和金菠蘿、地圖等美洲大型慈鯛以及銀龍、金龍、紅龍等龍魚混養(yǎng)。往往鸚鵡是被欺負的角色。但是也有一些鸚鵡的攻擊性很強,特別是金剛鸚鵡、元寶、財神、魔鬼鸚鵡等一字嘴、月牙嘴的鸚鵡品種,因為嘴不像普通鸚鵡那樣不能閉合,而是正常嘴型,再加上個體很大,所以有較強的攻擊性,混養(yǎng)時要注意體型的差距。較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大缸多只混養(yǎng),加大密度以降低攻擊性。
鸚鵡比較強壯,很容易養(yǎng)活,但是要想挑選到好鸚鵡、養(yǎng)好鸚鵡也并不是簡單能做到的。鸚鵡最好大缸群養(yǎng),單一品種最好,和其他溫和的大型魚混養(yǎng)也可,如菠蘿、紫紅火口等美洲慈鯛或是紅龍、金龍等龍魚,盡量不和羅漢、紅魔鬼等兇猛大型魚混養(yǎng),也不要和六間、狐貍、阿里、王子等非洲慈鯛混養(yǎng)。鸚鵡能吃能拉,很容易渾水,所以魚缸的過濾系統(tǒng)一定要足夠強大,既能較好地保持水質(zhì),又能保證氧氣充足。
血鸚鵡抗病能力相對較強,受疫病危害較小。較為常見的疫病包括:
小瓜蟲病
在水溫偏低或變化劇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時節(jié),容易發(fā)生多子小瓜蟲引起的白點病。不論大魚和小魚都可能感染,小魚發(fā)病更為嚴重,造成的損失也更大。除了在體表形成相當密集的小白點之外,還會并發(fā)多種細菌性疾病。
車輪蟲病
是血鸚鵡的一種常見病,對一周歲以下的魚危害較大,尤其對4~6月齡,1~2 cm的生長階段的血鸚鵡危害尤甚。其主要癥狀是同一水體大批魚同時發(fā)黑,體表黏液增多,發(fā)炎甚至糜爛。魚在水面緩慢游動,鰓組織出現(xiàn)炎癥,黏液增多,最后大批死亡。
癤瘡病
病原為點狀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魚的真皮下肌肉組織出現(xiàn)一個至若干個紅腫隆起,如膿皰狀,背鰭兩側(cè)最為常見。嚴重時肌肉出血,鰭基充血及潰瘍,鰭條散開。
其他細菌性疾病
主要危害血鸚鵡的鰓部和消化道。鰓部感染引起的病變,是血鸚鵡健康上最大的問題,因為一旦細菌侵犯了血鸚鵡的鰓部之后,鰓絲紅腫、缺血變白、破損,末期會引起相當普遍的大量死亡。此外,這類病癥常常侵犯到魚的眼睛,而引起暴凸致使眼球變混濁。病原菌侵犯腸胃道之后,腹部會腫脹充氣,生殖孔和附近的皮膚充血、紅腫。病魚常常會無法順利下沉,會懸浮在靠近水表面的地方。
真菌病
在秋冬季節(jié)變化的時節(jié),當魚體有一些小傷口,膚霉菌和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是相當普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