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數(shù)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遺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將各種肉食剁碎,加上調(diào)料生吃,豬肉剁生、牛肉剁生、魚肉剁生、黃鱔剁生、青蛙肉剁生等,凡是肉食都可以做剁生。
民間傳說,很早以前,在一個叫勐新的地方有位頗為孝敬老人的獵人。這獵人年輕力壯,但無妻無子,身邊僅有一個老掉牙的老母親。他天天上山狩獵,彈無虛發(fā),家里掛滿了獸肉、雀肉。老母親咬不動獸肉,嚼不爛雀肉,面對山珍只好餓著肚子,不得不用熟透易嚼的野果充饑。獵人心里十分難受,便琢磨怎樣才能使母親能吃上美味的葷菜。起初,他把燒熟的肉用石塊敲爛,給母親食用;后來獵人挑選了一塊精瘦獸肉,將其剁成肉泥,并加入一些帶有香氣的野菜末,調(diào)拌成肉漿,端到老母親面前。老人嘗了嘗,滿口稱贊,于是津津有味地吃起這種叫剁生的肉漿來。獵人高興極了,天天把新鮮精瘦的獸肉剁成肉泥,供老母親食用。
從那以后,在西雙版納,剁生便成了孝敬無牙老人的美食。剁生成為民間的家常菜以后,有高齡老人的家庭開始用雞蛋殼煨燉剁生孝敬老人。這種剁生,傣語稱為“緊剎旺”,其烹飪方法叫做“佛”,據(jù)說味道特別鮮美。在西雙版納,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句諺語:“并不奪窩,摩不奪佛。”這就是對雞蛋殼煨剁生的極高贊譽。
據(jù)說最早剁生的原料是麂肉,后來逐漸發(fā)展為野生食草動物、飛禽及家畜、家禽的肉。目前,普通家庭主要用來做剁生的是上等的牛肉、豬肉、雞肉和鮮魚類等。傣家人把用牛肉和麂肉做的剁生叫“撒撇”。
民間原始的剁生純粹是用生肉制作而成,后來人們逐步改變習俗,用熟肉來加工制作。剁生選料十分考究,工藝及其精細,調(diào)料非常豐富,味道十分甜美。